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美丽的相遇

(2011-03-28 00:47:33) 下一个

美丽的相遇

文 / 殊筠

从成立巴黎文学圈子开始,我们就有个愿望,期待从网上走进现实的那一刻。为了这个愿望,我们一直在耕耘。暝暝之中,像有一根无形的线在牵引着。谁也不知道它的尽头在那里,这期间,有落伍的,有退却的,但大多数还在坚守着这方文学殿堂。我们不知疲倦地守望着自己的使命。我们的整个生活,因了这点期待而变得美好。

人生的美好在于岁月的雕刻,而甜蜜总要涉过泥泞浑浊的路,才能尝得到。而幸福往往就藏在命运最深处,只是需要时间慢慢累积厚度与高度。而这人世间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总喜欢住在自己的梦境里,才变得无限广大浩淼。到现在,曲终人散,我还沉醉在那个不醒的梦里,尽管这不是梦。

这一天终于来临!

2010 年 9 月 18 日,这天是计算机考试的日子,上午,我在监考,陈老一个电话,打乱了我的平静。我很激动。我知道陈老夫妇不远万里回到中国,回到故乡,行程很紧,需要会见的人很多,要走的地方遍及大江南北:上海、东北沈阳、鞍山、北京、承德、广东老家、越南、日本、香港等地。所以早一天见到她们夫妇,也是我的迫切愿望。

计算机考试时间很短暂, 10 : 30 分考试就结束了,匆匆整理需要带给陈老的书,共计五十本,分量可不轻。给女儿做好饭,来不及和她告别就直奔车站。到车站的时候,二妹早已等在那里。

列车运行三个多小时,正点到达北京西站。出站坐 802 路公交车,谁知在国贸堵车半小时,经同车一位老人指点,很快就找到了“京尊烤鸭店”。 谢过老人后,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抬眼望去,看不到陈老的身影,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饭店门口站起一个人向我们招手,是陈老,熟悉的身影,那顶很特别的帽子一眼就认出。

我和二妹抬着书上台阶,陈老笑盈盈地迎上来,虽然在网上见过很多次,可是真正见到他本人,还是让我大吃一惊。这那像 70 多岁高龄的老人啊!他一边叙说着今天去天安门广场的见闻,一边报怨北京打的的困难,还说一定要写信给胡主席。久居法国的老人家,操着流利的广东口音的普通话,精神很好,虽然看上去有些疲惫,据说,下午为了赶回来接我,他们夫妇两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路。

陈夫人不在,陈老说是上楼送东西去了,一会儿下来,晚上要宴请国务院侨办李京生处长一家,并让我和二妹也一起参加。我有点不安,见这么高级别的领导,这可是第一次,我有些犹豫。陈老说不要怕,这李先生可是一位平民外交官,在法国期间经常与他见面,很随和的一个人。见过你就知道了。可能在外定居的习惯,适时的夸赞客人是一种礼貌,但对我来说,实在是不习惯。好在陈老说话风趣幽默,几分钟后就没了见面的生疏感。天色渐渐暗下来,饭店门前的大红灯笼映得人有些朦胧,马路上不断有车经过,陈老不时起身向下探望,他是在担心夫人的安全吧?

正在说话的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孔来到近前,不用介绍,我一眼就认出来她是陈夫人,因为她的照片我见过不止一次,老人家举步轻盈,举手投足透着精明强干,一看就是大家风范。我赶紧迎上去,来个法国式的见面礼。老人的热情、开朗、慈爱让我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无拘无束,随后,我们随陈老夫妇步入雅间,一边聊天一边等李先生一家的到来。由于道不熟悉,李先生亲自驾车到达时,已经很晚了。见面后与陈老夫妇握手、拥抱,彼此叙说别后思念。李先生与陈老夫妇是多年的朋友,不管是在法国,还是回中国,他们都会邀请对方叙旧赴宴,互赠礼品。李先生看起来很年轻,衣着得体大方,体态偏瘦,平易近人,没有一点为官的架子,他的夫人温静大方,气质典雅,有一种东方美女的神韵。他们的女儿是今年北外的大一新生,用陈老的话说,未来的外交官。目前在读法语专业,将来还要留学法国学金融管理。

彼此寒暄后,点菜,上茶,晚宴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菜很精致,当然鸭子是少不了的,海参也是首选菜肴。陈夫人不时举杯感谢李先生一家和我们姐妹,并盛赞李先生在法时对他们夫妇的深情厚意及对中华文化事业的支持。李处长详细地寻问了圈子的发展与《巴黎文学》杂志的前途,对陈老一直坚守这块阵地表示由衷地敬佩。陈老送给他两本近期杂志。说起越南,他们有更多的话题,毕竟那一段岁月曾经给陈老带来了刻骨的记忆。陈老夫妇不仅会说越语、粤语、还会说柬埔寨语、法语、英语。但说的最流利的还是国语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晚宴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让镜头记录下这短暂的会面。

送走李处长一家,我和二妹也该告辞了。夫人结账后,给服务员白雪小费,这个孩子可能不习惯吧,推托着不要。因为每顿饭都会给她。接下来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按理说,对于陈老夫妇来说,这点饭费算不了什么,要是国内圈友请客,像今天的菜是决不会打包的。因为桌上的菜所剩无几了。可是,夫人却让服务员帮她把剩下的菜打包带回楼上。节俭的美德陈老夫妇一直保持着,不管走到那里。

从饭店出来,我和二妹送陈老夫妇回对过的李小姐家,李小姐家住在 11 楼,她在法留学期间曾受到陈老夫妇的支助。房间不是很大,租金却要 4000 元,这是其它城市不能比的。家里很简洁,也很干净,李小姐不在家,小坐一会儿,我们赶紧与陈老夫妇告别!夫人给我和二妹一些小礼物,可是我们却是空手而来,心里很过意不去。几秒钟的温暖会延伸出源源不断的感激,没有距离的尴尬与不适,仿佛一直停留在熟悉的昨天。

打的回到右安门附近,已经十点多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可能与换了一个新环境有关。大清早接到翰林的短信,她要去地坛,答应 11 点一定赶来。我本来打算与二妹先转转市场,又怕赶回来晚了,所以与她一块出来,我直奔聚会地点,她和侄女去百龙。经过二个小时,我再次来到“京尊烤鸭店”,却还是走了不少弯路。给陈老夫妇带了三元精致奶与水果,幸遇天娜。尽管在网上交流已久,可真正见面,还是有点意外。她与我想象中不一样,没有领导干部的架子,相反很随和,比相片上略年长。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没有陌生感,喜欢她的活泼开朗,尤其对工作兢兢业业令人佩服。她一直是巴黎文学圈子的忠实耕耘者,也是我们圈子的功臣。是一位真正的女中豪杰。

第一位到达饭店的是上世纪。对这位仁兄,仅限于网上交流,他的网名叫的古典,人却一点也不古板。岁月的雕刻给他的生活留下了很深的印痕,这是我在吃饭时才得知的,我的冒失让他想起了从前,泪眼迷蒙中可窥见他的内心世界,岁月无法抹去他的记忆。他在饭后陪我们姐妹三个去天坛公园,充当了一回护花使者,他的个性独来独往,天马行空,喜欢无拘束的生活。或许他与我父亲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吧,看到他,我不由地想起父亲。虽然和他说话不多,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极深的,在他身上有一种亲和力和依赖感。

陈老夫妇把我们带到楼上,不一会儿,李小姐和她的同学来了,文洋也到了,对于文洋,我不是很熟识,但她的文字却不陌生。她独自在京闯荡很不容易,她的文字中有一种少年老成的感觉。接到老土电话,说是马上到,小睫的脚走不了路,正在慢慢赶。我急忙下去迎接,老远就看到老土的身影,后面跟着一瘸一拐的小睫。他们与相片一样,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认识老土已经很久了,他的气质与他的文字一样,有一股太行风韵。朴素中不失严谨,风度翩翩、沉稳大气,是一位让你可以敞开心扉的人。在他面前,你可以直抒胸臆,穷尽人生疾苦,他会用他的渊博为你排忧解难,激励你快乐成长。他当过兵,难怪连走路都是那样坚定不移。而小睫是我们圈中才女,不仅人漂亮,文字更优美。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她的散文清新高雅,每每捧读,都令人爱不释手。读她的文字,就像欣赏一幅画,画轴一点点在你面前展开,到最后,你会完全融入其中,流连忘返。

其实时间只是导火索,彼此的欣赏与交流注定会有点燃的一瞬。圈子的聚会给了彼此的机缘,相见恨晚是每个来京人的深刻体验。温暖虽然只是一点点,就是这一点点的热量,足以支承一个人一生。没有人会嫌它少,也没有人会嫌它多。我们不是神,没有提前预知的功能,但我们至少可以读得懂彼此眼里的那份不舍……

时间接近中午,还是不见雪莲,我打电话给她,她正在双井站发愁不知往那儿走,我赶紧下去接她,以为她在公交双井站,原来是地铁双井出口,无奈,我只有走过去接她。终于看到她了,一袭披肩,婀娜淑女,典雅高贵,她的衣着很特别,有古典仕女的神韵。顾不上欣赏她的与众不同,赶紧招手叫的士。可是却没有司机愿意停,我们只好走到对过,总算拦了一辆的士,上车后却说我们应该上对过,唉!我总算弄明白了,他们是嫌路程短,不愿意拉。从我下楼接雪莲到进饭店,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一进门,大家热烈欢迎雪莲的到来。陈老夫妇热情相拥,圈友个个热情招呼,好不热闹。

腾讯网的于先生和羊羊也来到我们中间,可惜我接雪莲没赶上抽奖,只见小睫抱着一个 QQ 正陶醉呢!大家互相交谈,笑声不断。

只有林姗姗来迟。接到她电话,正在麦乐迪附近,离这儿也就几分钟的路,上世纪下去接她。我的脚实在走不动了,偷会儿懒。她是陈老一手培养起来的圈主之一,是巴黎文学圈子的中坚力量。她的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她时刻关注弱势群体,关注自然,不愧是白衣天使,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聚会的第二天,她发短信告诉我,她好后悔没能与陈老夫妇好好交谈,没能陪她们夫妇两人好好转转北京,其实,由于时间仓促,我们需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我们不敢打搅陈老夫妇,怕影响他们休息,论年龄,我、小睫、林都应该是他们的“女儿”,是理所当然陪在他们身边的。

陈老举起酒杯,向大家表达敬意,为圈友相聚干杯。酒至半酣,老土即兴赋诗一首,将宴会推向高潮。可惜我忙中出错,把手机调错了,没有录下老土的慷慨之句,遗憾之极。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小时,闪光灯不时亮起,拍不够,说不够,可相聚再久也觉短,依依惜别近眼前。直到宴会结束,才得以和彼得罗说上几句话,他给人的印象有点腼腆,可能被这群巾国女杰吓着了吧,一幅儒士形象。

人常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告别,没有一个人舍得放下杯中的酒,都会在心里打一个问句:下一次何时相见?或许也会生出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们再喝一杯,再喝一杯,你可以不走吗?

苍天不会回答,因为这个决定就是他残忍的杰作。我们相聚,注定要分离。人,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可惜没有机会了。我们都以为未来一定会重逢,总以为还有机会说一声再见。我们有没有想过,每一次的握手,每一次的相拥,每一次的相聚,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在世间亮相?

相聚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慰藉。人生世事多少年,当我们回味逝去的时光,回味相聚时或欢畅或伤感的情景,带给我们的是弥足珍贵的欢聚和留恋,缘分里更凝聚起了我们的友情和那朴素的情感。

期待再相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