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公民记者陈湃

(2010-04-01 13:05:49) 下一个

公民记者陈湃

巴黎 傅煜东


年愈花甲的陈湃和同年纪的华裔老人相比可能时尚了许多,除了经常上网冲浪,MSN、QQ等新人类常用的聊天工具,他更是驾轻就熟,还能用五笔型输入法快速打字。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电视节目,让陈湃的老年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也让他苦心经营的《中华文学》杂志获得了新生。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湃在美国“文学城”的博客出乎意料地有30265人次光临,一篇《悼念一位中国女留学生》的文章,点击的人次高达24808人,其博客也上了“文学城”的首頁。

2006年7月的一天,巴黎13区中国城一幢民居发生火灾,恰好在事发现场的陈湃,以最快速度把照片发到网上,走在了几乎所有当地华文媒体的前面。

陈湃发现博客是一个快速而效率高的宣传中华文化的好阵地,他说:“我很高兴获得这样一个新的宣传阵地”。为了使中国网友能看到他的博文,他又在搜狐和TOM开了博客,同样点击率高,都被推选到博客的首頁,他的三个博客都成为名博。“我的文章仍然被读者认同,我这个人还未被社会淘汰,这样的成绩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陈湃这样说。

陈湃的《巴黎文学》杂志季刊,每期1000多欧元出版费用的筹措,对这样一个文学刊物来说,实属不易,但他仍然坚持定期出版。还把《巴黎文学》杂志在搜狐上开了电子版,不久又开了“巴黎文学圈”,反应热烈,圈友众多,效果显著。

从此,陈湃对经营博客一发而不可收,他开始像一个网民一样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也四处奔走在侨界的各项活动中,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新闻。而他也无意中成为当今社会最时尚的群体中的一员,完成了由一名作家向“公民记者”的转变。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对“公民记者”的定义是: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而这种发布信息的公民可以称为“公民记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