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寻访中国伟人足迹之旅

(2010-04-26 12:57:11) 下一个


巴黎 陈湃

五月五日,是巴黎文化人沙龙活动日。这次我们要去离巴黎一百多公里奥尔良地区的“法国香茉豪香水城堡”(CHATEAU DE CHAMMEROLLES),参观帝王生活和香水的发展过程,然后到蒙达尔纪(MONTARGIS)水城,参观上世纪二十年代蔡和森、蔡畅、邓小平等工作和学习过的地方。这次活动是由“全法华人旅游总会”和“巴黎华人文化人沙龙主办”,法国安賽尔旅行社承办,名曰:“法国红色之旅”。

入春以来,天气一直很好,可是今晨竟然下起小雨来。我猜想可能很少人去的,但到达集合地点时,人气旺盛,沙龙的人有三十多位,学联有二十多人,还有中科院的三位散客,一辆五十多位的大旅游车坐满。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先到达“法国香茉豪香水城堡”。这城堡是十六世纪文化复兴时建造的,它带有路易十二统治印记的城堡,坐落在号称香水化妆品工业的“硅谷”地区。城堡内陈列的“漫步法国香水秘史”,是全法为数不多的集香水文化历史博览为一体的博物馆城堡。

十六世纪皇帝居住的地方不大,只有一間大约六平方米的起居室,室内只放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写字台和一个大浴盆。皇帝可随时邀请他的男女朋友来共浴,可见当时法国的开放情度。

由于王室和一般贵族注重打扮,所以十六世纪的香水有较大的发展,提炼香水的技术也大大进步了,但那时的香水还带有浓厚的胡椒味。

 

12

到十七世纪,香水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人们在梳妆打扮时不用水,因为不少医生认为用水很危险,会使皮肤毛孔扩张,容易生病。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揭露沐浴的不道德的“肉体关系”。由于不沐浴而用大量的香料驱除体臭,当时的做法是用一条小麻布的小方块洒上香料来抹身,叫做“干沐浴”。当今法国香水一詞,原意指的就这这块用于沐浴的小方布。太阳皇路易十四在他的日记中也说,他一生中只洗过一次澡。现在有些人说法国人不洗澡,可能就指十七世纪时的情况吧!

由于十七世纪法国人大量使用香料,因此,香水得到更要的发展。

到十八世纪,法国人在英国人的影响下,重新洗起澡来。皇帝的起居室不但大了,而且还在当中摆了一个銅制的大沐盆作为享受之用。有人一面洗澡一面看书、写作,或者在浴盆中休息。例如:法国大革命时,“人民之友”马拉就是在浴盆中写文章时,被夏洛特•科尔黛用刀刺死的。

由于十八世纪人们更注重生活享受,因此香水已不仅是从前的卫生功能,而是发展成社会功能了。

十九世纪,香水有更大的发展,从皇宫的“香水管风琴”可见一斑。

“香水管风琴”汇集了270多种香精为各种香水设计谱曲:头香多用果香,十分钟即消失香味;中香多用花香,是香水的主題,一小时后达到高潮;尾香多用熏香草持久香味。时至今日,“香水管风琴”汇集了3500种天然香精和合成香精,用于设计各种香水。

在皇宫的顶层,有个香水陈列馆,展示出二十世纪香水的成果,各种精美瓶装香水琳琅满目,各展风华,美不胜收。

二十世纪香水能如此迅速发展,与戈蒂(COTY)公司的发展分不开的。公司始创人在1905年把天然香精与合成香精調配在一起,开辟了香水生产的全新道路。他又与玻璃制品专家拉利克合作,研制出各类全新的香水瓶,把香水打扮得更加精美。随后又出现了名服装设计师兼香水大师普瓦莱、香奈儿,以及更晚的迪奥与圣洛朗等等。目前,法国约有八十 

香水制造商,享有世界声誉,是世界香水第一大出口国。香水和化妆品业有三万人,有关从业人員达十万。这个区的香水业相当集中,有奥迪、欧莱雅等集团。

目前全世界有150个专门辨别香水味道的“名鼻”,法国占了“名鼻”的70%,而这个地区又占法国“名鼻”50%,可见这个区香水业的重要,说它是法国香水的“硅谷”,一点也不过分。

参观完“法国香茉豪香水城堡”已时中午一时,我们赶紧到蒙达尔纪(MONTARGIS)市吃中午饭。

从香水城堡到蒙达尔纪大约有三十公里路程,汽车沿着平坦的省级公路前进,窗外一片青葱,麦田、森林、溪流不断更换地映入眼帘,使我心旷神怡,忘却饥饿。

二时许,我们到达蒙达尔纪市,在“红月楼”中餐馆吃午饭。女老板是四川来的,名叫“月红”,故其饭店之名叫“红月”,也很有意思。

蒙达尔纪是我们此次参观的重点。蒙达尔纪是一座仅有446公顷,一万六千多人口的小城,却作为上世纪20年代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策源地而闻名于世,并和赵世炎、李富春、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王若飞、陈毅、聂荣臻、李维汉、李富春、萧三、李立三、李蔚农、何长工、邓小平等一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的名字永久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先到邓小平工作的工厂参观,这是一间美国人开的橡胶厂,由于这间厂房的设计者,是建造巴黎铁塔的艾菲尔先生,故至今仍保留着,成为珍贵的古迹。

1922年2月13日,邓小平(当时名叫邓希贤)在夏莱特市府登记了名字,第二天就在玉劲松工厂开始上班。他被分配在木底胶皮面鞋部工作,一天工作十小时,星期六下午可以休息。新来的学徒工,每小时一法郎工钱,工作熟练后工钱涨一些。这种工作不要求体力强,但要求灵巧。较笨的工人一天做十只鞋,而邓小平却可做二十多只,每天可挣十五、六法郎。

随后我们到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飞、陈毅等的学校参观, 这間学校现在成为市府办公大楼。

接着我们到蔡畅、向警予等女生宿和到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李石曾故居参观。李石曾发起“勤工俭学运动”后,共有两千“勤工俭学”学生来法。由于他同蒙达尔纪的特殊关系,安排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的中国“勤工俭学”的学生特别多,据现在掌握的名单看,有姓名,有籍贯、时间和住址的就有一百几十名。李石曾曾经在他的后院种了一棵槐树,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年的树龄。

李石曾对“勤工俭学”居功至伟,但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反对学生搞政治,据说因此他曾向学校告密,致使陈毅等被驱逐出境。

最后我们到公园参观留学生集会地点和“勤工俭学”的后人到訪而种下的友谊树。

这棵友誼树是数年前,由何长工之子何光暐、陈毅之子陈小鲁、萧三之子萧维佳、蔡和森之女蔡转、李立三之女李英男、李富春和蔡畅之女李特特等到蒙达尔纪訪問时种的,现在已茁壮成长。

蒙达尔纪有十一处纪念中国学生“勤工俭学”的史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选择了几处重点参观。可惜当时适值星期六,这些史迹都没有开放,只能隔墙观望,望门兴叹!

蒙达尔纪地处塞纳河与卢瓦河之間的小河网区,故城内河流密布,有120座小桥,素有小威尼斯之称。

在回程时,我们还到布里亚(BRIARE)桥上的运河桥和另一个地点参观,回到巴黎时已是晚上八点半。

素知巴黎西南方奥尔良地区有不少城堡,是旅游胜地,但我旅居巴黎二十多年来,不知道有孙中山、周恩来、汪精卫、蔡元培、李石曾等多次到来留下足迹的蒙达尔纪市,更不知道有上述的一批新中国的领导人曾在此勤工俭学;也不知道此地区有个香水博物馆。所以此行收获甚丰,我把它称作“寻訪中国伟人足迹之旅”也是貼切的。

莫笑我这个外来者是孤陋寡闻,就是不少法国大城市的市长原来也不知法国有个小小的蒙达尔纪市。据说1982年,法国市长团訪问中国,一下飞机,蒙达尔纪市市长就被接到人民大会堂会见邓小平,其他市长才恍然大悟,知道蒙达尔纪与邓小平的关系,因而此城才声名远播。

蒙达尔纪抚育了一群新中国领导人,而新中国领导人的威望反馈了蒙达尔纪,使它成为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

                             陈湃2007年5月22日作于巴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