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香港牛棚艺术村一角游记(二)

(2009-11-19 00:07:31) 下一个

香港牛棚艺术村一角游记(二)

明行

 

作室大开中门,长年欢迎参观,免费入场,有教无类。巴黎的艺术家工作室也有开放日,区政府还配合着举办展览,印了海报和宣传单张,发动大家去参观。但像荣哥这种个人行为,换句话说,应该是社会行为才对。荣哥长期自掏腰包准备教材,不计成本,弄得自己经常入不敷支,我想在香港地能如此穷中作乐的人应是万中无一。

工作室在周末里常常高朋满座,那是荣哥最快乐的时刻。学校和安老院等的机构、朋友街坊和新知旧雨常常联群结队的来玩。荣哥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个老少咸宜的创作天地,烧制玻璃灯、陶瓷、雕塑、画素描、写书法……人们常在那里乐而忘返。有不少外国游客按图索骥一路寻来,见荣哥工作室如发现新大陆,视为经济挂帅大都会中的奇葩。荣哥间中会被教育机构请去做铸造技术顾问。也有本地和国内院校的师生,和媒体朋友经常登门造访,荣哥是他们撰写论文和专题的热门访问对象,大家喜欢他充满哲理的有问必答,常常一语中的,大快人心。

有一次,荣哥的一位好朋友在闲谈间突然透露,荣哥原来是当年的香港先生冠军,这个消息把在场的朋友唬得齐声哗然!当年香港流行玩健身,荣哥代表香港南华体育会出席1972新秀选拔赛,凯旋而归。同年获香港银洲岛渡海泳赛第四名。在中学时,荣哥还是学校机巧队队长,我的同学曾是他的队友。我真想把这位「前港男」与刚刚在电视台举办的香港先生比赛联想在一起,写上一条花边新闻,可惜荣哥当年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非常低调。

尽管荣哥经常向人拒绝“艺术家”这个称谓,也见过他的画家朋友当众斥责说他跟本没有资格。可是根据荣哥的作品、言行和资历,除了真正的艺术家之外,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轻易以身试法和取代。单是铸铜这一门功夫,在香港便已经是后无来者,因为这个行业在香港已经式微。因极度好奇,我曾以记者身份,跟随荣哥出行,他应邀回到国内广州市一家国营钢铁厂,为铸造一座纪念南京历史的巨型古钟做技术顾问。想不到原来香港从“金融”到“重金属融铸”都具备了手执牛耳的专业人才。这位在香港本土孕育出来的艺术家,可以说是出身草根阶层,或许因此缺乏艺术推介营运的专业意识,但却保存了对艺术的赤子之心。

我们是否可以用“传奇”来形容荣哥这个人物呢?虽然他没有亿万家财。他的经济生活过得似十个茶壶九个盖,远没有他的精神生活来得富足。他说他常为电影公司做道具,也会接些装修工程来做,电视屏幕上不时会见到荣哥客串做广告,赚些钱帮补维持局面。我曾经问过荣哥为什么牛棚的工作室大部份都锁着门?荣哥说香港的艺术家大部份要为生活工作,鲜见全职艺术家的。

牛棚被列为三级古迹来保护,牛棚下的艺术家也需要保护吗?巴黎会说:“艺术家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像。”巴黎做得到。他们明白艺术家的时间要用来做艺术,不可能同时兼做生意赚钱。做艺术的人不可能同时是商贩生意人。他们明白文化艺术的发展必须要与经济发展一齐成长,人心健康,社会才会健康。巴黎人在拆楼的时候,会画一幅跟大楼一样高的画把工地盖住,街上一块碎石也没有。巴黎铁塔周围有五公里面积的草地公园,大家在上面野餐晒太阳,高楼大厦绝对没有机会与铁塔试比高。巴黎市中心横贯着塞纳河,其中一边河堤平时是快速车道,千禧年后政府提倡环保,每年夏天封闭五公里车道一个月,硬把马路变成椰树婆娑的沙滩,踩单车玩滑板的人乐透了,现在欧洲其它国家纷纷仿效。政坛上,有青铜器专家总统、有艺术收藏家总理。有五十位终身受聘专业院士为美化国家建设出谋献策,当中艺术院内有三位院士是华人,法国人会得崇尚中国人的道家精神。“巴黎”不是偶然的。

在互联网的旅游指导上,我高兴地看到 :“香港对任何一个热爱多姿多彩洲城市生活的旅客来说,有着每年至少去一次的吸引力。”我是多么希望它实至名归。

艺术村里还有十多个工作室,由于在香港逗留的时间不多,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来「好奇」。牛棚地上,昔日屠房栓牛的铁环仍然触目皆是,苍海桑田,历史为这个地方盖上了回然大异其趣的烙印。虽然仍情迷于巴黎这艺术蜜罐里的甜美浪漫,但牛棚一行,诚亦了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欣喜。          (全文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