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城 变 迁
文/翰林墨香
一九七九年初冬时节随父亲的转业,我们离开了吉林省辽源市。一声汽笛的长鸣,隆隆的列车把我们从辽源市载到北京,之后我们乘坐飞机抵达郑州,抵达南阳,最后抵达豫西南小城邓州市,当时邓州还是一座县城。
父亲受命到这座县城任县委书记。一路走来,我们从一座繁华的城市到达一座又一座繁华的城市,最后落脚到质朴而拥有乡村风格的邓县县城。邓县并非父亲的故乡,故乡是豫西南唐河,唐河离邓县约200里的路程,因此落脚邓州亦有荣归故里的感觉。
邓县与我们想象中的县城大相径庭。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都无法与曾经生活的城市相比。
县委领导办公的地方,是一排一排的平房。县委书记副书记的办公室落座县委大院的最后一排平房。
县城最高的楼房仅有三层,为数也很少。比较雄伟建筑算是丁字口矗立的电影院了,据说在县医院的病房楼后还有一座欧式建筑很出名,后来拆毁了。街道,马路狭窄,交通不规则,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位于十字街的百货是邓县惟一的百货楼仅有两层。惟一购物中心,是丁字口向南的一条街,名字叫古城路。火车站和汽车站位于县城的北部也很小。城区内是随处可见的菜地,上学路上竟然也穿过数块菜地。在就读的重点中学一高中,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然而有些老师的口音竟然是当地口音。
我没有去过其他的县城,但这个县城似乎就是一座城市的郊区,说它似一个乡镇也许有一点点过分,但那时对一个十六岁曾经生活在繁华城市的孩子来说,的确是这样的感觉。
好在它离我们的家乡很近,我猜想父亲也有了叶落归根的感觉。好在它的质朴,它的热情,它的开阔,它美丽的原生态绿色,给予了我们许多安慰。记得在上学的路上,常常在泥土围成的院墙上,看到墨绿的仙人掌开出一簇簇鲜花,到处散发着兰草芬芳,很温馨。而这些泥土院墙早已找不到踪迹,然那时的温馨却依然。
时光渐渐流逝,慢慢地我了解了这个县城。古老邓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浓厚的文化底蕴,渐渐地温暖了我们的失落感,它有古老的仰韶文化,有“离天一丈八”的隋福胜寺塔,还有百花洲上坐落花洲书院,范仲淹曾在此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著名的三贤路,唐宋三位名人韩愈、寇准、范仲淹皆任过邓州知府,后人称为“三贤” 。还有吾离冢遗址,台湾村,月牙池,医圣张仲景,浓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古老的邓县城。
198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
此后,城市开始扩建。二十年里,小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城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市委大院已经盖起了数栋大楼:市委、市政府、组织部、宣传部、人大、政协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大楼;税务局,公安局等各大局都有了自己的办公大楼。初高中校园高楼林立。过去的菜地都高楼拔起。宽阔的大道四通八达,狭窄马路消失殆尽,许多年前就分了快车道和人行道,十字路口也有红绿灯标志。建起了人民公园,后公园改为开放式公园,有健身器材,有音乐喷泉,著名的丁字口盖起了百货大楼,汽车站附近也盖起了工业品商场,火车站,汽车站也改建扩大了规模。市委投资修建了湍河游览区,古城广场,音乐喷泉。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购物我们可以去佳美购物广场,邓州市有七家佳美广场,可以去万德隆,服装有专卖店,高中档均可买到。读书借书,可以到图书馆,图书俱乐部,希望图书社。健身操风靡小城,城市的每一个游园都有健身器材,健身可以去公园,去古城广场,去游园,也可以去健身房。小城各个领域都日新月异。
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省直辖市。此时小城又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外地工程队也纷纷来此投资,规模宏大,建起诸多居民住宅区,蓝湾家园,半岛帝城,财富世家等等,其中财富世家的楼层高达22层,超过了农行和邓州宾馆的楼层,小城人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愈加繁荣,餐饮业也发展迅速,德克士快餐,肯德基等应有尽有。
时光荏苒,弹指间我生活在小城整整30年了,30年小城也发生了巨变。邓州出现了著名作家姚雪垠、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韩作黎、青年军旅作家周大新,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武文斌等大批英才。小城正在打造自己的文化内涵。
30年,在生命的旅途是何等的短暂,只在倏忽间,我已经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成了家,儿子也大学毕业了,生活越过越幸福。父亲已经八十二岁高寿,他精神矍铄,老骥伏枥,作为邓州市退离休老年巡视组的成员,继续为城市的建设出谋划策。
30年前,小城是一个县城,而今是经济独立的省辖市,正向中等城市迈进,相信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哺育作家的城市,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将继续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