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

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正文

公司里的真实的谎言

(2011-02-14 11:37:33) 下一个
       
        我们公司是一个从事市政和环境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公司。公司从知名度到业务范围在北美甚至全球的同行业中都是佼佼者。公司的上层领导们一直以来的远大战略目标是要每五年将公司的规模翻一番。而这一挑战性的目标从公司成立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被历届领导们一直有效地保持着。公司在业务不断壮大的同时,领导们也不忘记软环境的建设。我们公司已有许多年被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为头百名最佳工作环境的公司之一。的确公司从硬件设备到文化氛围都是相当不错的。公司的全球性我当然是看不见,但就我所在的部门里,同事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领导们也都是非常的友善。

        在那个宏观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公司在三年前,也就是那经济形势最火的时候,大出手笔一口气买下一个大型的石油设计公司。这次收购的原因据说是由于当时这家公司的几位高官因涉嫌行贿美国的某些议员而被FBI调查,导致群龙无首。我们这边的一位领导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曾透露过,当时还有许多公司都有购买这家公司的意向,但后来都因种种原因而退出,最后只剩我们一家。

        买下这家石油设计公司后,公司的业务自然就扩大到了最赚钱的石油领域。这当然符合公司的总体策略,然而不幸似乎也恰好从那时开始。我也就从那时起开始了解了许多石油设计公司里的真实的谎言。

        被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名声向来不佳。大约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吧,公司从上到下都充斥着不诚实。自从大头被关进监狱后,中层领导们为了让公司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就拼命地招人,并从银行贷款垫付设计费,在周边拿不到项目的情况下,包揽了俄罗斯一家信誉极差的公司的项目。许多从其他公司跳槽过来的有识之士看到这种情况后又纷纷跳走。只有那些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或胡乱被网至名下的,从此便算是找到了可靠的饭碗沉积了下来。而我们公司的领导当时却又昏了头,担心那些"技术骨干"会在动乱中跳槽,居然免费赠送了许多公司的股票以期他们留下。然而这些骨干们在公司被收购后发现原来收购他们的公司领导们都和善有余而严厉不足,于是便开始抢夺公司的重要位置。曾经公司里的许多部门经理,区域经理甚至加拿大地区总裁一职都被掠去。直到去年年底公司的美国总部才感觉到事情并非按预期的计划发展而进行了拨乱反正,"退休"了那位加拿大总裁,炒掉了一些部门经理。这才平息了许多人心中的不平。

        不知是由于经济萧条还是由于那个倒霉的收购,公司这几年来一直在低迷中徘徊。许多部门机构被合并重组,大量人员被解雇。据消息来源显示去年公司的裁员率高达12%。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地寻找新的增长点。原来不屑一顾的那种几十万元的小活现在也终于放下架子去和一些小公司竞争,可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客户当然不会愿意将小项目委托给具有庞大管理机构的大公司去作。

        我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上班无事可做的煎熬后,被安排到了另外一个石油项目上去工作。这个项目是我们和另外一家公司和干的。我们被要求到那家公司去上班,于是我就有了机会去了解那家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工作后,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巨大的经济利润背后存在的机构臃肿和效率低下的弊病。

        与我们合作的也是一家颇具知名度的石油设计公司。这样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庞大。庞大的结构是靠项目的巨额预算支撑着。这种机构是可以伸缩的。伸缩的周期和项目的周期是同步的。通常在项目的初期和结尾往往是这种公司比较精简的时候。而在项目的峰期则是非常的臃肿。臃肿的程度取决于项目的大小和客户管理的松紧度。这家公司据说在鼎盛时期光中国人的一次新年聚会就将中国城的一个大饭店全部包下。当然眼下的经济形势不可能有当年的气势。即使如此,目前光这家公司在这个项目上就已经有近六百人之多。

        这是我参与的的第二个石油项目。在这个项目上我是个不起眼的角色。有了上一个石油项目的经验后,我对自己现在的位置是满意的。我不需要象当头的那样每天去应付开会,讨论问题,和一些的政治人物打交道。我每天上班的任务就是躲在我的角落里摩蹭着项目负责人分配给我的那点事情。虽说我对角色是满意的,但对任务却觉得没劲。上班的大多数时间是无聊的。手头的许多事情简单得高中生都可以干,可一些人整天却为这些小事煞有介事地开会研究。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群猴子。一次他们捡到了一个西瓜。可是他们中大多数都没有吃过西瓜,于是他们决定开会研究怎么吃。其中有一个老猴子说他虽然从来没有吃过这种瓜,但他吃过香瓜。香瓜是吃皮的,所以他认为这个瓜也应该是吃皮的。而当中有一个小猴子反驳说他吃过这种瓜,应该是吃瓤的。在场的猴子们看到老猴子那一把年纪都认为他一定是正确的,没有人愿意相信小猴子。于是他们最后决定罚小猴子吃西瓜瓤,而他们大伙将西瓜皮分了吃。这是一则笑话,然而这种笑话每天都在许多公司里反复地演绎着。只是许多人身临笑话其中不觉得可笑罢了。

        巨额预算的石油项目通常的设计周期都是以年计的,所以能在这种大型项目上混上一个位置就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工作。再说石油公司都是家大业大,没有人会在乎工作效率的高低或管理水平的优劣。我所经历的上一个石油项目的客户曾经就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的项目进度是关键,如果你的建议不超过一百万的话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讨论。口气之大令人咋舌,结果那个项目的管理一塌糊涂,最后不仅进度没有控制住,最终因资金短缺无法进行下去而不得不宣布下马。

        石油工程项目的特点是开会多。一些人几乎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是泡在会议室里的。一个洋人同事曾跟我说过他很喜欢开会,因为这样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不过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会议多是围绕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讨论个没完。按时髦的话说这叫Team Work。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担当责任。一旦会议作出一个决定,每个人都在想着将来出了事怎样来保护自己。这里有一些司空见惯的怪现象。许多的专业负责人和项目主管都不是注册工程师。而有些工程师到了项目的末期需要盖章签字时就纷纷跳槽跑到别的公司里躲起来,让别人去为他们承担责任。

        可是当如果项目上有什么出头露脸的机会时,这些人便争先恐后地跳出来沾边。我曾在项目的网页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油井平台小组为项目节约成本近两千万元。新闻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油井平台小组在项目经理xxx和工地经理xxx以及项目工程经理xxx的带领下,寻找各种机会降低造价。小组成员从各个方面严格提问和挑战平台的原有设计,通过开会与讨论在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删减和修改了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 新闻最后没有忘记感谢客户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并附上项目经理的一句鼓励的话,然后是小组成员的名单及合影。

        其实明眼人心里都清楚,这种"节省"就如同许多商店里的"打折"一样。先把价格抬上去然后再挂上一个"打折"的幌子以骗取人心。看来这样的假、大、空新闻不仅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有产物。只要有追求名利、地位和金钱的地方这种现象就一定存在。所以不要有什么种族歧视,不要有什么政治偏见。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程度不同而已,五十步与百步之别罢了。

        在这样的公司里,人们早已不懂得什么叫事业,什么叫责任。人们原有的一点良心早就被金钱、福利给冲淡了。办公室里转一圈,你就会看到有人在享受着永不休止的Ccoffee Break,有人在滔滔不绝于头天晚上的球赛,或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某明星的丑闻。办公室里有的是政治家,体育评论员和狗仔队员。被我们收购的那家公司的一位员工曾跟我说过一件事。几年前他们为了消耗掉一些项目上的巨额预算,就鼓励员工加班。于是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在十个小时以上,甚至有些人就干脆填上十二小时,而且周末还要加班。可实际并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可做。于是许多人早上来了之后先是Log In电脑,然后去逛商场或去办自己的私事。下午回来后再Log Off电脑,这就是一天的加班。所以这些人的时间表每周都是在六十小时以上。我曾经有过一周紧张工作六十小时的经历,我知道那是相当的疲劳,是一种几乎要超出人体极限的疲劳。偶尔的一两个星期也许还可以忍受。时间长了体力和精
力都会崩溃。如果不是靠欺骗、造假,那些人不知要吃什么样的兴奋剂才能让他们保持那样旺盛的斗志。 

        耳闻目睹了这许多公司里的真实的谎言,我只感觉到异常的郁闷。周围的虚伪和欺骗象是厚重的泥土要将我淹没,让我窒息。我并不想让这积习的郁闷来麻痹自己,可我又自知无能为力。匹夫撖树、螳臂挡车,我无法改变这丑陋的现实,于是我也就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