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啊!好文章!》这个标题吸引我把文章读完了。文章的作者是谁不知道(以下简称作者),单凭作者把这么多老一代专家学者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这一点,就觉得这位作者不简单。不过,当我读到作者对我熟悉的专家邓稼先和朱光亚的评价的时候,我的看法变了。我觉得作者在信口开河,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事实。由此,我对文章中说到的事实,是否都真实产生了怀疑。
共产党执政后,许多专家学者受到了迫害,这个事实是无容置疑的。我和大家一样,对受迫害的专家学者很是同情。但当我们今天回顾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言之有据,不能加入个人情绪,以取得耸人听闻的效果。
作者在评价邓稼先和朱光亚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38. 从科学家的角度讲,我也以为邓稼先、朱光亚他们是不幸的,他们俩和杨振宁、李政道都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杨、李在美国研究科学,邓、朱在中国研究军火,我们不能说他们的工作没有价值,但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我总以为他们有点遗憾。”
第一, 作者以为邓稼先、朱光亚他们是不幸的。这是很荒谬的。
如果他们是违愿地在做这个工作,作者说不幸倒还有点道理。其实,邓稼先、朱光亚二位是眼见中国贫弱,受人欺侮凌辱,决心要为中国的强盛贡献毕生精力的。搞核武器研究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1945年美国在日本甩了两颗原子弹,日本立即宣布投降。当时美国驻中国战区司令是魏德迈,此人和国民政府兵工署副署长俞大维的私交很好,他对俞大维说“你们要不要派人到美国学造原子弹?”俞立即把此事报告了蒋介石,并建议蒋召见西南联大物理教授吴大猷。 1945年秋,西南联大物理教授吴大猷、化学教授曾昭伦和数学教
授华罗庚共同赶赴重庆,蒋令他们每个人选带两名高才青年人,一起到美国去学习制造原子弹。吴大猷挑选了当时西南联大年轻助教朱光亚和二年级学生李政道。他们到达美国后,由于美国决定原子弹的各个科研机构都不许外国人进入,他们学习制造原子弹的愿望成了泡影,几位年轻人才改为在美国留学。这些年轻人中,朱光亚不改初衷,他进入了密执安大学,选择了从事核物理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期间,朱光亚是中国留学生的学生会主席,他积极主动地向大家宣传国内形势,激励大家的爱国情怀,呼唤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准备回国报效祖国。1950年春,25岁的朱光亚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了北京。可见朱光亚从事核武器研究完全是他的心愿,“作者”有什么权利强迫他改变初衷?作者你遗憾什么?
再说邓稼先。记得文革期间,军管进驻核武器研究院,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也成了他们整的对象,我私下对邓稼先说我想调离这个单位。邓稼先说:“我们从事的工作多有意义!干麻要走呢?”在他的劝导下,我留下来了。邓稼先临终前还说:“如果能再次选择人生的话,我仍然走我走过的路”可见邓稼先走的路也是他自己选择的,作者没有必要为他们感到遗憾。
第二, 杨振宁、李政道在美国搞科研,取得了成就,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谁能担保朱光亚和邓稼先当年要是留在美国,也能取得同样巨大的成就?要知道巨大成就的获得,既决定于个人的才华,还有机遇的因素,不是孤立的。现在他们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不是同样可喜吗?但对于朱光亚和邓稼先,作者却说“我总以为他们有点遗憾。”这就太带政治偏见了,不完全是从学术的角度在说事。这绝不是作者所说的“从科学家的角度讲”。
以上就是我对《好文章啊!好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