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溪的博客

回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高贵人品,感人至深。
正文

未必不是21世纪物理学的曙光

(2009-10-08 10:31:17) 下一个

说明:鲁润宝先生长期从事天体物理研究。他的研究风度与众不同,许多人都是在公认的、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找些边边角角的问题来修修补补,凑出大量的文章来,在用得着的场合去充数。而他偏要与主流挑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作科研报告时,也是和别人一样,大谈量子力学什么的,弄得专家们既无法批驳,又不敢肯定。鲁润宝先生有一股韧劲:压力再大他顶着,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两个月前我和北京通电话,得知鲁润宝先生在颐和园漫步时,走到后山突然倒地逝去了。震惊之余,也感到遗憾,他丢下了他的研究课题,今后恐怕再也没有人去坚持研究了。也好,那些专家权威们,今后也就少了一个去“胡搅蛮缠”的人了。

下面转发200612月份记者采访鲁润宝后写的发表在《大众科技报》上的一篇文章,以作为为对鲁润宝先生的追念。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鲁润宝:

  1905年是科学史上较为特殊的一年,当时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也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百年之后,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这个“奇迹之年”。这一年也恰逢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以物理的名义
  200511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物理年发起会议上,国际物理年在全球正式启动。紧接着,119日,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宣布本国的“爱因斯坦年”(德、英等国把国际物理年直接命名为“爱因斯坦年”)
开始。施罗德称赞爱因斯坦“用他的思想给科学带来了彻底变革,并改变了世界”。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聂玉昕说:“把2005
年作为国际物理年有三个意义,纪念爱因斯坦,为物理学吸引人才,以及唤起社会对物理学的关注。”
 “国际物理年”最初被称为“世界物理年”。这个想法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欧洲物理学会200012月于柏林召开的第3
届世界物理学会大会。在这之后两年中,欧洲物理学会开始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积极促成世界物理年活动。
  2002年,这一倡议得到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24次全体大会的一致通过;在2003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体会议第32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支持2005
年为世界物理年的决议。
  2004517日,法国、巴西、英国、莱索托、摩纳哥和葡萄牙向联合国大会递交联名信,要求有191个成员的联大会议讨论世界物理年一事。信中说:“2005年是爱因斯坦一系列伟大科学发现100周年,这些科学发现影响了整个当代物理学。这为世界提供了一次机会,在21世纪庆祝物理学上最伟大的一位思想家。”签名国说世界物理年将提高“世界对物理学的了解”。20046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会议鼓掌通过了把2005
年定为物理年的决定,并把正式名称定为“国际物理年”。
  爱因斯坦狂飙
  也许有人不喜欢把“狂飙”一词用于科学领域,因为感情色彩过于浓重。然而,爱因斯坦在1905
年完成的工作,任何对科学稍有兴趣的人听后都会热血沸腾。用国际物理年的形式纪念爱因斯坦,大概也是众望所归。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5篇论文,所覆盖的3个领域分别是光电效应、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虽然这些文章主题不同,但都是各自领域的奠基之作。”英国《自然》杂志在120
日发表的纪念文章中说。
  在一个世纪前,有少数“乌云”笼罩着物理学界。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完成了光的干涉试验,结果与当时的物理学理论相悖。在巴黎,似乎有无尽能量的矿物令科学家们困惑不已。与此同时,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则因为太阳能不能永远发光而争论不休。然而,德国《物理学年年鉴》刊登了一系列论文,以不到70页的篇幅解答了这些谜,同时颠覆了人类几个世纪以来关于自然的公认理论。论文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26
岁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奠基人,也是量子理论的少数几位奠基人之一,是有史以来对自然科学贡献最大的人之一。”聂玉昕说。
 1879年,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5岁时,父亲给了他一个指南针,指针在磁力的无形作用下转动的情景让他惊讶。像牛顿看到掉落的苹果一样,爱因斯坦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认为自己看到的现象具有深远意义。由于不认同权威,爱因斯坦一度被人认为注定一事无成,大学毕业后无法进入学术机构,只在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份临时工作。但在那里,爱因斯坦被正规教育扼杀的科学激情终于重新迸发出来。仅就爱因斯坦在19056月和9
月发表的两篇有关狭义相对论的论文而论,就具有改变历史进程的深远意义,它们提出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全新概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说:“狭义相对论深化了牛顿所奠定的牛顿力学,深化了牛顿所提出的时空观,从而影响到当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人们公允地认为这是物理学领域里的大突破,亦即由宏观低速运动领域进入到宏观高速领域的突破。这一突破的重要后果之一,是爱因斯坦首先发现了质量能量等价的公式,Emc2
,并为人类利用原子能指出了方向。”
  物理学的危机
  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没有20世纪的现代物理学,就没有今日的许多高科技产品,就没有今日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就没有今日的现代社会。然而,从20世纪后期以来,物理学的地位开始下降。2005国际物理年,负有帮助物理学在21
世纪重振雄风的重任。
  《自然》杂志在120日的社论中指出,爱因斯坦已经逝去,如果2005
国际物理年仅仅是再一次宣传爱因斯坦百年前的成就,而不是直面物理学眼前的危机,那么国际物理年就失去了意义。聂玉昕认为,现在物理学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是社会重视度下降,后继人才不足,还有就是学术的浮躁。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曾经,这句话在中国路人皆知。但近年来,随着电子、生物和经济等新兴学科对年轻学子的吸引力日渐增强,学习物理的学生数量和素质均有下降趋势。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国外媒体的有关描述可谓一针见血。
  法新社报道在巴黎举行的物理年启动仪式时说:“主宰上世纪发展的科学界,正在缓慢而又令人痛苦地衰落,有青黄不接的危机。环顾整个欧洲和北美洲,还有亚洲部分地区,在中学及大学选修物理课的学生人数都减少了。这造成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出现老化趋势,而且主要由男性当家。”
 学术浮躁是危害包括物理学在内自然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问题。国际物理年也许是一次机会,让政治家和科学家反思如何发展物理学以及其他门类的科学。
 聂玉昕说:“把论文数量和研究人员个人利益挂钩的做法是损害科学发展的,容易造成科学家的急躁情绪。衡量一个科学家的成绩,不能仅靠论文数量。学术浮躁是一个世界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学术浮躁与整个社会环境分不开,特别是媒体的不当宣传。对此,三思科学网站站长碧声说:“在竞相争夺读者注意力的时代,媒体往往会刊登名不符实的‘重大成就’、子虚乌有的‘神秘现象’、耸人听闻的‘技术危险’,而事实是,严肃的科学研究难得与惊人事物有缘。”
 第二个爱因斯坦?
  21
世纪,完全有可能出现第二个爱因斯坦,但前提是需要让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分享物理学家的心得。这一点,是物理年中需要科学家们关注的。
 台湾地区的物理学会在庆祝国际物理年的文章中说:“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需要更加积极地与政治家及一般大众分享他们在物理上的见识及信念。”
  目前,物理正向着宏观和微观两个研究方向不断深入。在宏观领域,宇宙和人类的未来密切相关,但人类仍不能回答关于宇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暗物质、暗能量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在微观上,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知还需要更为深入。同时,社会还要求物理学发挥“用”的功能,研究繁杂系统,让物理学为能源、材料、信息和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以上发展方向中,物理学的“用”是最容易为物理学家们在宣传中忽视的。《自然》杂志在社论中指出,科学家应该在物理年和以后的时间让社会了解,“在下一次(物理学理论)
革命前,物理学的主要成就将出现在工程领域。正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物理学家如果保持沉默,是可耻的……物理学不仅是要了解我们的宇宙,而且也致力于制造有用、有时也是激动人心的事物。”
  物理学的“用”不言而喻。中国23位两弹元勋中,至少有13
位出身于物理学界。学习物理,不一定做研究,也可以做老师,转投其他行业。聂玉昕说:“人人都应该学些物理。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对人有很大好处。”
 物理学界的行动
  物理年,物理学界开始行动。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提供的一份新闻发言稿中,工作部长牛灵江说,今年美国当地时间418日,光信号将从爱因斯坦工作过的美国普林斯顿发出,通过大洋光缆在24
小时内周游地球。这个活动被命名为“物理照耀世界”。
 按目前计划,由美国传来的光信号首先在上海登陆,然后中国每个省、市、自治区都会依次行动起来。在北京时间419日晚7
时,每个地区都会组织青年学生,让他们每隔几十米站一人,组成绵延数公里的人链,然后光信号从人链的一端开始,通过学生的手电筒、激光教鞭或其他发光物,一个人接一个人传下去。当一个地区完成光的接力后,最后一人就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手机等,向下一地区发去信息和图片,通知他们继续接力。最终,传入我国的光信号将分别向俄罗斯和印度方向传去。
 物理学界希望通过类似活动,呼唤社会对物理的关注,增加青少年对物理的兴趣。2005
国际物理年的标识,正反映了科学家们的这种心情。标识是由四种颜色组成的光锥,其中红色代表过去,蓝色代表未来,黄色和绿色表示连结过去到未来。
  不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阎守胜认为:“物理科学有自身的魅力,总会有年轻人喜欢物理,投身于物理研究事业。”
 聂玉昕说:“在21世纪,完全有出现第二个爱因斯坦的可能性。物理学仍然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爱因斯坦终生没有解决的统一理论至今没有解决,另外弦理论还需要完善。随着实验条件的进步,超越爱因斯坦理论的物理学理论有可能出现。”(张小军) 

物理学的“乌云”:物理学的危机和机遇
  联合国将
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创立和爱因斯坦对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伟大贡献。
 纪念这些科学巨人的伟大贡献,不禁使人想到:是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成就了20
世纪的这些伟大发现。
 现在,物理学正面临新的危机。
 笔者自1992
年以来研究一种新物理过程,涉及的问题存在于实验室工作和天体物理等多个方面。
 在实验室方面有:室温下电解重水可出现“超热”和(dd)聚变;低电压下氘气辉光放电产生>~10keV-100keVX射线和γ射线,并且也有(dd
)聚变……这些都超出了现有核物理知识范围。
  具有更大挑战性的是:室温电解轻水(~10V)可产生~10keVX射线,氢气辉光放电可产生远超出放电电压的X射线(1.5kV放电电压,产生~1020keVX
射线)。
  还有一类被实验学者认为是“核嬗变”、“生物嬗变”的现象:在轻水、重水电解时,出现了元素质量增加1248甚至12
的现象。不单一些权威学者惊呼是“病态科学”、“伪科学”,连实验学者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类似的现象还有更古老的“声空化现象”、“声致发光”和“超声核聚变”以及倍受争议的“奇异水或聚合水”。
 在天体物理方面存在着另一个科学难题,即太阳耀斑的放能机制。
  自1859年发现太阳耀斑后,太阳耀斑是如何产生的一直是个谜。到了20
世纪后半期,根据各种探测卫星和观测仪器的观测结果,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模型,但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2002年之前,太阳学者认为,这是由于探测精度不够所致。可是2002年发射的RHESSI探测卫星在3100keV能段的能量分辨率为1keV,而理论学家仍然不能解释观测到的~12.5keV~25keVX
射线线发射,甚至对这样的观测结果也抱以怀疑态度。
  更使现行理论陷入困境的是,在软X射线为主的耀斑中,912keVX射线发射早于36keVX射线发射,这是对建立在伦琴X
射线发射原理和等离子体理论基础上的模型的又一无法克服的挑战。
 一系列的高能天体流行理论面临着观测事实的挑战。有些所谓天体可能是人为的杜撰。黑洞、中子星和超新星就是这样的概念。对于γ爆和软γ
重复爆,也将由于黑洞、中子星和超新星的不存在而使一些所谓“标准模型”、“后标准模型”不能成立。
 类星体被称为“谜天体”,李政道称其为“四朵乌云”之一。而一些相对论学者把它的jet看作是“超光速”的依据。在2002年之前,物理学者和天文学者在著述中认为,暗物质占宇宙的90%%,并认为有两个证据:星系外边星体的运动速度不趋于零;星系内温度108K物质不飞散。推定存在引力势阱,暗物质占90%%

  可是,到了2003年,随着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称:暗物质占23%%,暗能量占73%%。于是人们惊呼:现在物理学存在“一团乌云”,并且一致认为96%%为不可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个暗能量的来源是根据Ia
型超新星的观测。
  宇宙在加速膨胀。可是蒂乔超新星和SN1006超新星的X射线谱证明,这个根据是不可靠的。同样,仙后座的CasASN1987A
也证明,Ⅱ型超新星也不是恒星的塌缩。还有霍金的“黑洞辐射”,人们称为“霍金辐射”。用观测事实检验,这些均与现有的黑洞候选体的辐射无关。
  上述三个领域的矛盾预示着物理理论又面临一次新的挑战,而这些现象可能与一种新的物理机制相关,笔者把它称为“电子-
离子束缚态及其引发核过程”。
  其主要内容是氢、氘在特殊的条件下,例如轻水、重水电解,氢气、氘气辉光放电,日冕及星冕的条件下会产生非伦琴方式的X射线和非热核反应的(d,d
)聚变等核反应,类地行星大气中的类似过程……当人们还不肯相信这些实验事实时,也就无法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每当物理学处于飞跃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危机的态度大致有三种:有些人往往不易跳出已有经验的束缚;有些人因为没有深入了解而表现为从众心理;极少数人不怕失败敢于冒着各种不公正待遇和牺牲而苦苦求索。
  在发展重大基础科学理论时,中国科技界应该拿出勇气,团结协作,迎接挑战,实现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的殷切期待:“中国人应当对人类有较大贡献。”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鲁润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genxin 回复 悄悄话 您好 谷溪:看了你的“未必不是21世纪物理学的曙光”文章后,触发了我长期对国家中学物理教育的感想。物理学以前是中学生考理工科大学的必考课目,但后来似乎从引进美国文化中开了窍,国家教育部实用性地把物理改成了选考课目。结果导致在中学教育中,物理学的地位被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物理学训练随之被降低要求。其实物理学能力不只仅限于物理研究领域,在美国竞争剧烈的金融和经济学界,很多顶尖学者和职业人员都是物理学出生。基本上可以怎么说:中学生 学好物理,走遍理工和财经界都不怕。当前国际竞争主要是国家间的智力竞争。 个人认为,我国当前的国力还是得力于当年那一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学子,他们现在正值人生黄金年段,担当着国家科技顶梁住。但不知往后如何! 我在中学时非常擅长和爱好物理,有感而发,随便聊几句。节日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