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段时间写了一些博文,主要写孩子移民温哥华之后我们母女一起的观察和思考。就因为在博文里,有对富豪区的描写,就召来一堆话。如果是对着观点倒罢了,许多冲着人来。把对富豪的羡慕忌妒恨都发泄出来。
我不禁纳闷,谈钱怎么啦?
孩子的同学,大多家庭条件都很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这些家庭的钱,都来路不正。这个豪富区,除了有花花公子的老板,港台明星的豪宅,还有名律师名医生的住宅。而且这个区里,绝大多数都不是中国人。女儿班里二十几个学生,只有四个华裔。
事实上,我听到最有钱的,全不是中国人。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华裔,上UBC。去年圣诞节,有个同班同学说,要去非洲打猎,猎狮。自己的私人飞机会在上海停一下加油,问华裔同学愿不愿意搭飞机回中国。这可是白人。后来同事跟我说起,也在感叹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富的家庭。温哥华是富人扎堆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生活,总会遇上富人。这是个事实。我是不会象鸵鸟一样,把头扎在沙子里,不去对孩子有这方面的引导。
因为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些土豪,我发现他们普遍有情商高的表现。比如和我在一起,他们就绝口不会谈钱。就是他们在谈天说地的时候,也不会有尖刻的语言和尖酸的口气;他们非常勤奋;因为我的知识背景,他们也会和我泛泛谈起生意上的问题;因为和他们有一些接触,我感到,当老板,可是不容易,只怕比考个藤难得多。但是许多人对富人都有仇富的心理,而不去想想,他们是怎么富的。他们到底有些什么长处,他们到底付出了什么。
温哥华有个世界闻名的滑雪胜地,叫维斯勒。2010年的冬奥会就是在那里举办的。那里的房价,比我所在的豪富区还贵,上千万的房子比比皆是。我去维斯勒考察的时候,和那里的地产经纪聊天。他说,那里原先有许多美国人在投资。后来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许多美国炒房的就退出了。现在维斯勒的居民,八成是当地人。这也是现在维斯勒房子难以售卖的主要缘故。目前只有中国有热钱投资,他们希望多认识中国的投资者。
所以当网上劝说中国人在外国炒房收手的时候,我直摇头。美国人炒房挣钱,美国人自己当然不会心理不平衡。美国人也是人,也会看不了外国人比自己过得好;可是中国人在国外有点投资,中国人自己就先叫起来,可别这样啊。钱上长国籍吗?现在温哥华为了吸引中国有钱人,有许多工作都要求会普通话。我就认识一个白人企业的CFO,香港人,就在学普通话,以增加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中国土豪们,给中国在外的工薪阶层,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在我有限的见识里,在钱上处理水平,和人有关,和贫富无关。
比如我的前婆婆。一到国外,就去问别人,给老人每年寄多少钱,来衡量我们的孝敬;她还向我前夫问,是不是给我父母钱,给了多少,搞得我们这个小家庭鸡犬不宁;最夸张的是我在国内看望老人,一起在外吃个饭,前公婆都要把发票特意送到我面前。这是穷人不会处理事情的例子。
我也认识一个土豪。在温哥华刚登陆时租个房子。走的时候,把人家提供出租的床具都卷走。这是富人不会处理事情的例子。但是这是个奇葩。
所以我绝对不会以贫富作为和人交往的衡量条件。但是必须承认,金钱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一个标准,虽然不是唯一的标准。如果我的孩子将来能够过得衣食无忧,我一定很高兴。就怕自家的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命。
为了消除网友对豪富区的误解,我想告诉网友,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Alice Munro,加拿大人,就曾在这个豪富区居住。后天我和丫头要去图书馆听区里举办的讲座。因为这个区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曾经是区居民而骄傲。一个成功的人,有相应的物质上的肯定,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既然希望孩子成功,谈钱又怎么了?
无一般人不成花花世界---各人对你文章即便有不同看法,你也不必太在意。
同时,我很欣赏楼主对金钱的态度,实际上,我们确实应该有这么理智的态度对金钱,不理智的是那个社会,逼疯了不理智的人们。相信您能理解他们的愤怒和宣泄了。
"仇富",更要吃点下火药。
人嘛,简简单单过好自己生活就好了,管别人穷富。
我觉得重要的还是你女儿的学校,听起来感觉不太适合。有钱没钱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如果孩子老觉得自家“穷”,只有一个原因:你把孩子放进了一个不适合的环境中了。可以教育孩子不要在乎,但这些都有限,我耽心孩子会留下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