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生活散记

5年多的蒙特利尔生活,使我在内心深处有了对魁北克的归属认同感。我将对它的爱通过一个个汉字表达出来,将自己生命中一段最灿烂,也是最艰难的时光记录下来。回头看时,都是自己人生宝贵的财富。
正文

演化的口味

(2009-08-17 20:50:50) 下一个

演化的口味

异乡游子,特别是那些辗转了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在不同地方都留有生命的深刻痕迹,那么他的口味必定也会因应环境而跟着演化。

在魁北克生活了七年的 Tony 在饮食上已经变得不中不西,面目全非了。他的菜谱几年如一日,中午永远是中式炒菜,大鱼大肉,而晚上却只吃 Salad ,看他捧着一大盆青菜在那咀嚼,样子就像是头猛牛在吃草。饭后,一块 Cheese ,一杯红酒,一盒酸奶,半碗雪糕,一成不变,雷打不动。

他最擅长做的菜式就是 Salad 。今年夏天他从欧洲游玩归来,特地在法国买了瓶上好的 Salad 酱,叫上我跟他一起分享。只见他把五颜六色的各式蔬果,混以块状 Cheese ,淋上 Salad 酱,我以为可以吃了,刚要上筷子,被他果断制止:还没完!接着他丢了一堆榨菜进去,尝尝,觉得不够味,又舀了一大勺老干妈,又舀了一大勺红翻天。再尝尝,还不过瘾,又勇敢地丢进去数颗腊八蒜,最后再淋上淹蒜的老汁,一盘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 Salad 总算拌好了。面对着这一盘杂交品种,我都不知道该打开哪根味蕾好了。

无独有偶,邻居 96 岁的希腊老太太,最喜中国菜。她拌 Salad 的时候,一定要在自己家乡口味的基础上,加以从唐人街买回的方便面碎粒和酱油!

口味就似口音,是自小养成,深入骨髓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常听 “ 乡音难改鬓毛衰”的名句,也知道“ 家乡美味入梦多”的俗语 。其实周遭环境再施以影响,一个人的口味是万变不离其中的。

同学小付,四川人,在蒙特利尔时是火锅聚会上的主力,每次的锅底都必须经由他来把关。他的独家秘方是:放一大块 Butter (牛油)到麻辣火锅底料里。通常 Butter 是拿来抹面包吃的,而他却发现了洋 Butter 与土火锅结合的妙处:汤底会更浓稠更香口。当他为了工作搬去渥太华,每次有机会回来蒙特利尔时,都要专门去唐人街买上一大袋中国蔬菜或者调料背回去。没办法,渥太华的唐人街实在太小了,最可恨的是没有他最爱吃的尖椒卖。某段时间,他的 MSN 的名字叫做:蒙特利尔的尖椒炒渥太华的肉!看看,能够吃上一口尖椒都会让他这么自豪与满足!

本人虽是地道的东北人出身,然内心总感觉自己的前世故乡应该是在四川。川菜是我的挚爱,无辣不欢,越辣越爽!在加拿大这几年,我练就了一副典型的“欧美女人身材”,胳膊腿够粗壮够结实,老人家们看了都夸“这孩子身体可真好!”究其原因,除了“交通基本靠走”以外,上顿下顿的尖椒炒牛肉着实为我的膘肥体壮立了大功。加拿大的牛肉品质居世界前列,肉嫩而不腥,实为我的最爱。我自己发明了牛肉炒大葱,牛肉炒芹菜,牛肉炒蘑菇,牛肉炒海带, …… 总之,一切以牛肉为本,基本杜绝了对猪肉的进食。

蒙城有华人 8 万,可比起车程五小时以外的多伦多来讲,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据说多伦多的华人有 40 万,所以可以想像那里的中国吃食会是怎样的繁荣昌盛。在蒙特利尔买中国蔬菜,与多伦多相比,品种会少很多,而价格又会贵上许多,无他,只因我们是二级批发城市,一切中国食品都是从多伦多进货,再转卖给蒙城。谁让在这里华人是少数族裔了,星星之火尚不能燎原。数量少,自成不了气候!每当节假日,总有朋友在网上自行组团去多伦多吃东西。听说那里著名的华人超市“大统华”售卖的熟食太诱人了,如果谁有机会去那边办事,总会有朋友托他带点熟食回来。一度有传“大统华”想来蒙特利尔开办分店,而当他们来实地考察后,却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蒙特利尔的华人实在太“穷”了。

据“大统华”说,他们在本地华人网上看到,有以 2 元的价格出租一天地铁月票的;有拿自制的寿司换取避孕套的。还有卖一桶酱油,一把铁锹,几根电脑线的 …… “大统华”认为,这样“两两计较”的市场肯定没有太强的消费能力。

财大气粗的投资移民,多选择呆在气候温和的温哥华,或商业气息浓厚的多伦多,而天寒地冻的蒙特利尔,吸引的却是我们这般的穷学生。这里的华人餐馆寥寥不多,因为有条件下馆子的顾客少之又少。然而,我们虽然不富裕,但我们却有馋的权利!在这里,又可解馋又可省钱的方法就是到华人网站上购买家常饭菜了。“蒙城华人网”上美食栏目里热闹非凡,在这里,可以买到饺子啊,粽子啊,点心啊,面条啊。在此收录两个卖菜的帖子,感觉很有趣,也有创意。

一则是卖红烧肉的:

“本人将在本周末烹红烧肉若干 , 以飨馋胃。该红烧肉系本人独门秘制 , 以大火去生 , 小火入味 , 耗 3 少时之光阴成其经典 , 肥而不腻 , 艳而不妖 , 香而不郁。愿与有缘人共享 , 价 6$ 一份 , 约 1 磅 , 足 1 至 2 人解馋。提前预约 , 本次仅提供 6 份。本周末有效。”

另一则是卖辣白菜的:
“我做的辣白菜与众不同。我们家做辣白菜的方子是我爷爷当年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救的一位朝鲜老大娘传授的。据说这方子是她们家世代流传下来的。本来我是不卖的,朋友们中有嘴馋想让我给做,三番五次的又不好意思就忽悠我多做点来卖。基本上的配料有:白菜,胡萝卜,苹果,姜,蒜,还有的就是秘密了。我做的辣白菜别的不敢比,比中国店里的韩国辣白菜好吃多了!过年了大家来品尝一下吧! 8 块钱一盒(盒子是华香食品公司装 850C 的 豆腐盒)。要是住在岛内可以送货, 10 块一盒。”

我没在网上买过吃食,但据说供销两相旺。我的一个朋友非常能干,自己带着三个从半岁到六岁的儿子,还有热情和体力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赶了几个夜晚做了 100 多个月饼放到网上去卖,结果第二年那些顾客还在追她问,今年还有月饼吗?

因为加拿大的白面质量优口感好,很多在国内从不碰碗碟的人来了之后都学会了自己做包子饺子,面包点心。我属于又懒又笨的人,根本不想学,也自信学不会。在 Concordia 附近的包子铺成了我常常光顾的地方。那是一家天津人开的店,边包边卖, 5 毛钱一个肉包子,就算馅儿小点,但那毕竟也是包子啊,在这异乡他处,我们要求不高。我常开车带着宝宝去那儿等,因为供小于求,不是每次都能买得到的。而那包子铺也特别牛,隔三岔五就关门了,听说店主嫌累了,不高兴了,就不开门。所以我们封这店为“史上最牛包子铺”!

不论什么口味的人,来到这魁北克,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并开始喜欢上了红酒。法裔人士嗜酒如命,在这里一支普通红酒的价格通常是 7 , 8 块到 10 几块,价格便宜质量好,所以喝点小酒成了很多人每天的惯例。开 Party 的时候,客人多是拎一瓶红酒送给主人,酒多人不怪。 Tony 和我喝着小酒,感慨着:将来回到国内就不能这样奢侈,每天可以喝到这地道的红酒喽!这 7 , 8 块加币的酒到了中国怎么也要 200 来块人民币吧?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等咱有了钱,回国也能天天喝法国红酒!于是我们就有了新的动力,那就是: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天天喝酒!

在这里,我们还见识了一种“中餐”,老外们谈起它来头头是道,而我们这些正宗的中国人却不明就里。一个对饮食颇有研究的朋友说:世界上存在三种菜系 ---- 中餐,西餐和唐餐。这唐餐就是老外们喜欢的中国菜了。所谓唐餐就是中餐西做,是早期粤闽籍移民发明的 菜式:像什么左公鸡啊,陈皮牛啊,龙抄手啊,等等,都是一些肉包上黏糊糊的一层糖,刷上红彤彤的颜料,又酸又甜,中国人吃了会把牙甜掉的,而老外们却直呼“ Yummy, Yummy! ”朋友说:早期移民多是被当猪仔卖出来的,他们自己对饮食的讲究也是比较粗糙的,所以由他们发明出来的这些菜式虽然经过百年时光流传了下来,被老外们当作地道的中国菜,而我们这些正宗的中国人却对它并不感冒!

这里摘录一段朋友文章中对“唐餐”的描述:

唐餐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很多国人开的饭馆都做唐餐。做法很简单,什么面系列,饭系列,上面弄点鸡,鱼,虾等,再来点洋白菜、生菜,弄点卤,就是一盘。我见有一国人开一唐餐馆, 300 个座位,除一侍应生外,就他一个厨师(兼老板)。只见他大勺一挥,将肉爆油后,挥动炒勺东崴点作料,西弄点卷心菜,然后猛放味精,就出锅入盘了。整个过程不超过 2 分钟。两分钟一份!以这个效率,在最繁忙的时候他也能够嘴里叼着烟卷,闲庭信步。我说这东西能吃吗?他咧嘴一笑说,你就当喂猪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