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DAY DAY UP 一张图来解释为什么圣歌让人感动

(2023-07-01 11:27:51) 下一个

今天上声乐课颇有收获,与坦亲们共享。

人体可以看作一个大音响,发声用的气流可以通过腹腔、胸腔、喉头、鼻腔、头腔,但是每个部位气流共振得出的音效果不同。那么人体器官的感应也不同。

如下图说示,唱圣歌的时候,最常用的是胸腔头腔,因此心脏、头、和眼睛都会因为声音的波动而颤动,心的颤动可以让听歌的人更受到感动。(当然每个人的感受会稍有不同)

这首《求主垂怜》是被认为最像空中天使的声音,同学们可以听听感受一下。

阿雷格里最知名的作品為合唱曲《求主垂憐》(Miserere mei deus),本作品問世之後被教廷視為瑰寶,一度禁止樂譜外傳,歷來許多的音樂家企圖複製樂譜皆失敗。

直到1770年,当时年仅14岁的莫札特西斯汀教堂听完这首歌,将乐谱默背出来,经过比对竟只差几个音符而已,教皇并因此授予莫札特黄金马刺十字勋章

乐曲背景简介

17世纪意大利人格雷戈里奥·阿雷格里(Gregorio Allegri, 1582-1652),为《旧约》诗篇第51首所谱的合唱曲《求主垂怜》(Miserere mei)。这首乐曲全用人声,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由一远一近两个合唱队演唱,分五个声部,加上四位独唱,一共九声部。这九个声部此起彼伏,交织错落,在宽阔深厚的背景上,又有飘逸的高音似乎毫不费力地渐升渐高,直升到一个极高的C音,就好象一片亮光,由平静的海面升上去,一直升到云端,升到天上,直带我们的心灵进入天国之门。难怪门德尔松1831年在梵蒂冈听完这首乐曲后说,听过此曲的人“都认为这不像是人声,而像空中天使的声音,是任何别的地方都不可能听到的声音。”这九部互相交错的声音又各守其位,严格遵从精确对位的原则,其整体效果是一种完美的和谐,虽然有独唱的高音,却绝不使人觉得有某一声部格外突出。到乐曲最后部分,九个声部合为一体,达到圆满纯净的统一。

这首合唱曲使人印象深刻的,固然是那飘逸的高音 (soprano),却也有那深厚的低音 (bass),用叙述般平缓乃至单调的旋律,唱出赞美诗的乐句。这种平缓的唱法 (chant)是欧洲中世纪以来宗教音乐的传统,而在文艺复兴时代变得更为复杂纯熟。15世纪时,梵蒂冈建立起专职的教皇合唱团,凡遇宗教节日和举行重要仪式,都在著名的西斯廷教堂 (Cappella Sistina)演唱。阿雷格里就是教皇合唱团成员,他从小喜爱音乐,参加合唱,曾跟佐凡尼·纳尼诺 (Giovanni Maria Nanino)学作曲,其作品可见出纳尼诺的影响,更有纳尼诺的老师、著名音乐家帕勒斯屈那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的遗风。1629年在他47岁时,阿雷格里加入教皇合唱团,他谱写的 Miserere mei 就是为复活节前一礼拜,即所谓神圣礼拜的仪式而作。

文字来源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