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圣诞节上门讨钱的艺术

(2010-01-31 11:33:25) 下一个

圣诞节是互赠礼物的时刻。节前的商店里人头攒动,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挑选合适的礼物送给自己的亲人。

作为旅居此地的外国人,我们也没有什么亲人在此,所以也没有什么礼物要送。刚来法国时,经常被邀请去别人家过圣诞,于是便要针对这家的人口准备礼物,圣诞往往是全家人一起聚会的时刻,从祖奶奶到爷爷奶奶到父母双亲大家全都要到齐,于是要买的礼物很多,还要多多少少了解一下每个人的喜好,既然送礼物,最理想的是投其所好吧。当然也受到很多礼物,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礼物。原来也可以送一块L’Occitaine 的肥皂作为礼物的。

久居法国之后就不太再去参加别人家的圣诞了,改成自己在家过圣诞了。通常是邀来中国朋友大家大吃一顿海鲜龙虾,牡蛎,鹅肝酱,烟熏三文鱼,再加上专为圣诞的甜点冰激凌Buche。接下来呢,专业的圣诞节是全家去教堂做礼拜捐钱。我们往往酒足饭饱后开始在家打扑克牌,法国人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么虔诚的时刻 (很多人一年就虔诚这么一回) 你们居然赌钱 ( 打牌对他们来说就是赌钱)

不去法国人家过圣诞节,礼物是不送了。可是很快就发现有人会专门上门来讨钱。各行各业的都有。一般都是我们住的这个地区的公众服务单位,年底上门来讨‘服务费了

最经典的是消防队。他们会上门推销挂历。刚来法国时不懂得其中的奥秘,说我不需要挂历。这时他们的脸色很难看。后来说给法国朋友听,别人嘲笑我,原来上门卖挂历只是一个大家心里都明白的幌子。 于是明白消防队上门时 (通常是年轻的帅哥),赶紧掏钱,即使不拿挂历。

圣诞节前的一两个星期,每天有人来敲门,还专门去取了一点零钱放在家里。讨钱的人又不会带着机器让你用信用卡。

心想也不能随便都给吧,我也只是工薪阶层一个,总得问问清楚。接下来就复杂了,有人上门说的职业我都不懂那个词,还得等他走后查字典。

有一年上门一个残废人,递给我一张证书说明他是战争中受残的军人, 还保证给他的捐款都是可以退税的。我给了他20欧元,心想我可不相信他还能给我退税,不管他是真是假,反正也就一回。没想半年以后,还真的受到一封信里面是我20欧元的捐赠退税证明。看来还不是假的。只是从此以后这位残废军人大叔就成了我家的固定捐助对象了,每年到点就上门来了,没有商量。

近几年搬进所谓的高尚地段,没想到除了房价高之外,还有不少意外的支出。我住的大楼16层高,一共雇了三个固定工人。一个是住在大楼里的 (就像是公务员一样,全家免费住着,还是终身制,不能随便炒掉的) 管理员,他负责大楼的综合管理,主要是收发信件。 第二位是管理绿化的,每天上门打扫每层楼面,修剪绿地。第三位是清洁工,负责处理大楼的垃圾,每天将大楼的几个垃圾桶准时拖到大楼门外,然后有市政府的垃圾车来运走。我们住在大楼里的所有住户负责这三位公务员的工资劳保保险。有的时候我也想不通为什么我们一个大楼需要三个全职固定工人? ! 

每到年末,我的信箱里便按时收到来自这三位的贺年卡,我便知道又到了想到他们的时候了,又该给红包了。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是不讲钱的,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可以做但不可以说。讨钱也是高雅的方式,大家不言而喻,心中有数。我咨询了一下法国朋友,一般说是优雅的人至少给50欧元或者再加上一瓶香槟。三个工人150欧元再加3瓶香槟到是不小的开销。我觉得给钱总是怪怪的,于是总是去买一些相当于这个价钱的美丽物品,比如香水,给他们送去。一连送了好几年,今年经济危机,忽然想,我要是不送又怎样,总是有人不送的吧?于是我送了两个人,那个平时碰不大见的管修剪花草的就没有给礼物。结果我反感到很不心定,象我不再是优雅的人了一般。那天早晨碰到他,都已经是一月底了,他依然不屈不饶的跟我说 « 新年好 »  我知道他没有忘记我的红包,并用这样的方式提醒我,结果搞得我很不好意思,象是欠了他一样,赶紧想着今天晚上就给他送去,了却这份心事, 还找出理由说我们中国人的新年还没有到呢。

结果这么多年下来,我不必给我的家人买礼物,倒是这三个大楼的管理员成了我送礼物不可缺的对象。他们一下比我的家人都重要了, 实在是不太公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