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1685-1759)日尔曼人,身材魁梧如熊状,嗜酒豪爽,性暴躁,喜游逛。少时留学意大利,得歌剧真传。一日闲逛至英格兰,不意博得女王赏识,并赐俸禄,便欲久居英伦,遂偷别其旧主,黄鹤一去不复返,惹得汉诺威选侯恶气难吞 。
亨氏初在他乡,意气风发,皇家亲睐,歌剧佳作频频,亲力打造剧院,身兼投资人CEO作曲家,不亦乐乎。谁料世俗变更,意大利洋味歌剧风光不再,当地民歌歌剧异军突起,大众皆对亨氏嗤之以鼻。又以洋味歌剧奢华铺张,商业运转欠佳,其养老薪金悉数蚀尽,剧院萧条被迫关闭。期间一度中风偏瘫,心灰意冷,顿生退隐归乡之心。
某日晚,与人口角,引爆火气,与之殴斗,孰料早已外强中干,反遭他人左右勾拳暴打。无奈拖伤躯,蹒跚伦敦街头。忽闻教堂钟声,是时五十六岁,业已破产,且孤家寡人,不由老泪纵横:“主啊,若勿赐余力量,则任予死之,苟活为何哉?”
至家,恰有好友詹纳斯(C.Jennens;1700~1773)来函,拆而阅之:“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神圣之光霎那照亮灵台,亨德尔沐浴圣灵,五内俱感,灵感喷涌而出。依好友寄来之脚本,论述基督耶稣之五十多条经文,挥毫谱写传世巨作《弥赛亚》。其仆人回忆:“吾主疯癫异常,饮食不思,整日价哭泣弹琴谱曲,二十四日皆如此。当其大功告成之际,眼噙热泪曰:吾真见天堂与神之荣耀也!”
爱尔兰总督乃亨氏粉丝,1742年《弥赛亚》首演都柏林,大获成功,消息传至伦敦,众人不平,自家油水岂能入他人之田,1743年英王乔治二世亲临伦敦首演,当唱至大合唱《哈利路亚》“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英王豁然站起,虽大英帝国贵为世界霸主,其王位实乃沧海一粟,历史烟云,耶稣才真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亘古不变。众人眼见国王站立,便群起而肃立,此传统延续至今。英王又下旨该剧仅为每年一演,亨氏享指挥专用权。
《弥赛亚》为清唱剧(神剧)之桂冠,已臻一览众山小之境,亨氏自此焕发第二春,再次扬名英国。
闲话少说,现节选一些片断以供欣赏,以求以一窥全。
弥赛亚意指受膏者,基督教中弥赛亚即是耶稣。《弥赛亚》以圣经经文为歌词,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督的预言和诞生,第二部分为基督的受难死亡,第三部分为基督的复活及最后审判。
合唱是亨德尔清唱剧的中心支柱,庞大气势具有史诗般的风格。该部作品的原配器简单,采用巴洛克时期的小组乐队,高潮时则由大组乐队补充。
第12首: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Chorus) , 合唱《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以赛亚书》9:6)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unto us a son is given, and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upon his shoulder; and his name shall be called Wonderful, Counselor, the Mighty God, the everlasting Father, the Prince of Peace.”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此曲体现了亨德尔的合唱才华,坚定的节奏,欢欣的情绪,美妙的和声与对位熔为一体,美不可言。先是女高音声部唱出:“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unto us a son is given,”(“and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upon his shoulder”)然后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声部反复此句,在“born”字上作华丽的伸展。随后四声部齐声高唱“Wonderful, Counselor…”一句,壮丽宏伟,欢腾鼓舞,令人难忘。第一部分中的预言在此结束,为以后基督的出生做好铺垫。
第17首:Glory to God in the highest (Chorus) ,合唱《荣耀归神》(《路加福音》2:14)
“Glory to God in the highest, and peace on earth, good will towards men.”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这句经文也是弥撒曲中《荣耀经》的来源之处,在本人《Misa Criolla - 阿根廷民谣与弥撒曲的完美结合》一文中有介绍荣耀经的内容(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3&postID=35671)。
这首合唱以最辉煌强音开始,表达了天使赞美上帝,报基督耶稣诞生的喜讯,欢悦之情溢于言表。高音代表“至高之处”,低音代表“地上”,天地同庆。为了突出辉煌的效果,亨德尔在这部作品中首次使用小号,另外乐曲的中段则是简洁明快的对位效果。
第25首:“.And with His stripes we are healed”(Chorus),合唱《他受鞭打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5)
“And with His stripes we are healed.”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此曲为四个声部的赋格曲,在“stripes”上作下行减七度跳进,这是一个充满感情的音程,耶稣为我们而受鞭打,而医治却又带 盼望喜乐,悲喜情感在此达到微妙的平衡。这个简洁主题在十八世纪被许多音乐大师所采用,包括巴赫,莫扎特等。
第44首:Hallelujah (Chorus),合唱《哈利路亚》(《启示录》 19:6;11:15;19:16)
“Alleluia, for the Lord God omnipotent reigneth.(Revelation 19:6b) The Kingdoms of this world are become the kingdoms of our Lord and of His Christ; and He shall reign for ever and ever. (Revelation 11:15b)
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 (Revelation 19:16b)”
“哈利路亚!因为主我们的上帝,全能者作王了。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什么都不用说了,“古今最壮丽的” “洋溢着世上最庄严、最神圣、最扣人心弦的力量”。哈利路亚是赞美上帝的意思,鼓声激荡,号声高昂,凯旋赞美合唱响彻宇内。先是四声部齐声高唱哈利路亚,当唱到“The kingdom of the world”时用低音,“the kingdom of our lord and of his Christ”时跳至高音,女高音声部前后相差十度,表达了天上之国与地上之国的巨大差异。女高音声部在“KING OF KINGS AND LORD OF LORDS”重复三次,一次比一次音高,大声宣告耶稣才是真正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其它声部以“for ever and ever,Alleluia” 陪衬,三次重复也暗示神是三位一体的神。随后以复调式重复,最后四声部高唱哈里路亚,弦乐伴奏快速上行音阶,哈利路亚一声紧接一声,结尾时一个两拍休止符停顿,令人屏息,再以哈利路亚雄壮结束。
第45首: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 (Soprano),女高音咏叹调《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约伯记》19:25;《哥林多前书》15:20)
“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 and that he shall stand at the latter day upon the earth; and though worms destroy this body, yet in my flesh shall I see God.
For now is Christ risen from the dead, the first-fruits of them that sleep.”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
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紧接气势雄伟的哈利路亚赞歌后,是这首平静深度展现信仰的咏叹调,可谓亨德尔最佳的咏叹调之一。整曲关键为“For now is Christ risen from the dead”,女高音在risen(复活)一词上升G音,达到该曲的高潮,弥赛亚的复活蕴含作曲家的宗教深情。
当有人问亨德尔为何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这部旷世巨作,亨氏引用圣经经文回答:“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哥林多后书12:2)
有关内容参考《西方音乐欣赏》,《信仰的深情----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
看了你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感概良多,谢谢你了。
如方便的话,欢迎来我寒舍小憩。顺便邀请你做笔友。怎么样?!
和声水平高,可能和宗教普及有关,从小就在教堂唱诗,肯定有影响的。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声水平也很高,但是并没有什么专业教育,就说明大家常在一起唱歌自然会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WIENFAN:BACH在我心目中是最好的,不是说最美,是最严谨。没啥浪漫,也不花哨,自始至终--严谨。看书和写东西时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