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的感觉
在敏华姐家,我突然觉得自己年轻了。
在广州时,我觉得自己已经很老,60岁,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一个甲子了。
上楼梯,难走一点的路,已经感觉得到年轻小记者的关照,我觉得心安理得;公交车上,年轻人让座,我也心安理得。60岁了,当然。
但到了旧金山,进了敏华家,我突然就感觉不对了。
敏华大姐这对夫妇,如果在国内,算得上是一个高龄家庭,两人相加,超过170岁。
敏华夫妇两人都属美国社会名流,经济上属美国中产阶级,请个佣人照顾两老是很应该的,但他们觉得不必要。
大儿子一家同他们一起居住。老两口小两口便分住两层楼,可以相互关照,又有相互空间,相互不打扰。为勾通方便,敏华床头有专线按纽。只要需要,一按机关就立刻有孩子们来帮忙。可我就从来没看到他们让人帮忙过。钟点工每周一次一个半天。主要是擦拭玻璃、擦锅子,打扫厨房。但各自的房间和书房,基本上自己打扫,有时甚至爬梯子挂灯具的活儿这两位八十、九十岁的夫妇也是自己干。
那晚,敏华为参加画展,夫妇二人搬移桌子,找画。为将画装框,两个人一起蹲在地上移来移去地量丈画幅,......对于年龄大一点的人来说,蹲下起来是最费力的事儿了,但他们仍然忘我地干着,没有人总在耳边提醒他们"小心点""年纪大了"!
昨天,与曹先生聊天,他说自己身体很好,高血压等所有老人病他一种也没有,至今没戴眼镜。他的牙齿不太好。但他自己就是医科名医,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到女儿的牙医诊所,自己对着镜子,为自己整理修补自己的假牙。
两夫妇好象想不起自己的年龄,周围的人们也不会特别地提醒和过度帮扶他们。他们自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活动强度和范围,"尽力做","力所能及"是他们的标准线。由于他们动作敏捷,活动量多,心态年轻,所以他们的身体也就真的是"年轻"。就是在九十开外的曹先生身上,一点也没有"颤颤巍巍"的感觉。动作简捷、果断。
今天,敏华打开丈夫的衣橱给我们看,里面真是整整齐齐,T恤和长袖分开,分好色彩挂起来。打开柜门,一眼望去,就能知道哪件是自己需要的。
"这是先生自己收拾的?"
"当然,他自己的事自己做。"
敏华家的饮食十分健康,每天一定有青菜和水果。早餐西式:一碗混合麦片:有里面有一根香蕉、半小把葡萄干、两个鸡蛋青,混合着牛奶,拌起来又滑又可口。两片全麦面包加奶油,一碟无油无盐的过水青菜,一杯桔汁。大多时候,他早餐与中餐就这样一起吃了。
晚上是正餐,媳妇做的正宗粤菜,四菜一汤。晚上他会再吃点小点心。
敏华因为有家族性高血压,所以他家的饭菜少油低盐。汤更是几乎不加盐。敏华是中医博士,老火靓汤总是有几味中药。淡淡的带中药味的鸡汤鱼汤骨头汤,一开始不习惯,但喝多了,真尝出了"原汤原味",也觉得很好喝了。
如今,不仅敏华年轻得成为她令人关注的亮点,而且,这位二战时期立过战功,当年曾高居美国著名的华人第一领袖,年过九十的曹棣华如今也仍然腰不弯,背不驼、走起路来,仍然迈着军人的步伐。现在,只要需要,他仍然自己驾着车,为美国华人的权利和活动奔跑忙碌着。白天,看信件、上电脑、电话联系事务......总是忙不完的事;下午和晚上,多是社会工作和应酬。有时也跳舞、打麻将,人们常可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乐观,是因为心情开朗,是一种人生态度,人是可以把握的;体能是因为活动量和注意锻炼,也是可以把握的;但两位老人的脸都没"老人斑",这是年龄最客观的生理表现,是人不可控制不可把握的呀……
我问曹先生:"您为什么没有老年斑呢?"
他笑了,有点神秘:"我运气好!"
我在医院从事病理工作七、八年,知道这当然不关"运气"的事,我只有解释为——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的社会活动,永不停息的脚步与工作,使这对杰出美国华侨夫妇生命力旺盛,永远不老。
后来发现,美国人与国内的人对年龄的理解差得很远。九十岁开车,在这里很平常。
是的,60岁,还不老!于是,我脚步快了,身体轻了,心情也很好了,天天都阳光普照。
年龄不会变,总是会一年一年往上加的,但健康状况和体能甚至生理年龄却真的会随着心态、环境而变得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