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

文学城医生写手集体博客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奔两张老照片, 说一个名人, 讲一些往事(科研的事)

(2010-09-18 07:05:52) 下一个
HenrryLi

时间: 1987 年 10 月
地点: 杭州 (第一张应该是岳庙, 第二张记得是在解放路和中山中路路口)
人物: 我和 史提芬.凯茨教授


常常听网友说什么名人名人的,甚至把我都说成什么名人,网上的名人不能算真正的名人吧? 这里我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名人: 凯茨教授应该是一个在美国和国际皮肤病学界大大的名人,尤其是在皮肤病研究领域,可以说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87 年他来中国访问的时候他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癌症研究所(NCI) 皮肤科分部(Dermatology Branch)的主任,自 1995年起担任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的一个研究所的所长, 这个研究所就是 “全国关节病,肌肉骨骼病和皮肤病研究所”。

当时我正在医大读皮肤科临床研究生,修完了研究生基础课程, 刚刚进入做研究课题的阶段。我的课题就是大疱性皮肤病的免疫荧光学诊断,凯茨教授在大疱性皮肤病的免疫发病学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是这方面的公认的一个权威, 所以他这次来杭州访问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当然也是因为我会英语口语的关系,他在杭州访问的 2-3 天里我参加了全程的陪同。一起的还有一个从上海陪同过来的 (凯茨教授中国之行的前面几站是北京, 西安,上海, 他们是从上海来杭州的) 华山医院皮肤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

除了在我们医院做了一个学术报告以外, 其他时间都在杭州的风景区游览。 我们去了很多景点,他下榻在六公园对面的望湖宾馆,去西湖周边的景点非常方便,我们几乎去了西湖的所有主要的景点。包括断桥残雪,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三潭印月,还有隐寺和岳庙等等地方都去了。 记得当时他对花港观鱼公园印象非常好,简直是赞不绝口。

借凯茨教授的光, 我也有幸在杭州的一些知名餐馆的外宾餐厅(现在听起来可能觉得有点奇怪, 可是那个时候确实是有专门的外宾餐厅的)品尝了杭州的知名的美味佳肴, 还记得在楼外楼餐馆吃的是西湖醋鱼,叫花子鸡,龙井虾仁, 还有西湖纯菜汤。 还去了解放路官巷口的奎元馆。

记得当时在国内做课题的时候科研条件还是非常落后的, 我做的大疱性皮肤病的免疫荧光学诊断这个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在我们皮肤科基本上都没有, 我都要去其他部门去借用他们的东西。 冰冻切片机要去病理科用,荧光显微镜也去化验科用, 连负 70
度的低温冰箱都要去医大的肿瘤研究所用那里的, 有时候还要看别人的眼色。国内那个时候实验试剂也是非常的缺乏, 我做实验的一种最常用的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都要自己出差乘火车从杭州到上海的康华公司去购买(听说康华公司是邓小平儿子邓朴方搞的)。 基于国内的落后情况,当时想到美国做研究的愿望非常强烈。

在凯茨教授访问杭州整整一年后, 我通过 CUPEP(China-US Professional Exchange Program) 的途径来美国做访问学者 (还是比较好笑的,因为一般20多岁的小伙子跟访问学者这个听起来好像应该是一个高年资的学者的称呼有点不太相称)。 来美国后每年都会参加 SID (Society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的年会, 每次都可以见到凯茨教授。 除了他以外, 还有一些我原来在国内查国际专业杂志的时候经常看到的一些在这个领域非常 active 的医生和研究人员。 尤其是第一次去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 当时记得非常清楚的事情是,因为每个人胸前都有一个 ID badge,所以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很多原来只有在国际专业杂志文章的作者栏里见到的许多非常熟悉而又敬仰的学者, 一下子有点目不暇接, 而又非常兴奋的感觉。 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工作的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皮肤系主任跟我说 (是在会议第一天晚上的招待酒会上)“Dr. Li, whoever you want to meet, I'll take you and introduce you to that person".

在杭州的时候, 就觉得凯茨教授是一个思维非常敏锐, 但是又是非常随和,平易近人的学者。 后来在会议上也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严谨, 在学术问题的非常认真, 甚至有时候都有点“得理不饶人”的味道。 在他研究的表皮郎格罕氏细胞领域有许多不同的学派, 他们之间的争论有时候会是相当激烈的。 在有一次 SID 的会议上, 在我所在的医学院的一个博士后做了一个报告后 (这个博士后是免疫系主任的博士后,那个免疫系主任也是搞表皮郎格罕氏细胞研究的一个权威),凯茨教授第一个起来提问,那个博士后回答后, 他还是不满意, 就一个一个问题的接着问, 一直到这个博士后的导师出来直接跟凯茨教授交流, 反正把这个博士后弄得挺尴尬的。 回到迈阿密后, 有一次在过道上碰到这个博士后(他是一个美国医学院毕业的 MD, 不是 PhD), 我们就随便聊起来那次会议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 这个博士后对凯茨教授没有一点怨言,并且他非常敬仰凯茨教授。 记得他当时说了他的这么一个感想, 他说凭凯茨教授的名望, 如果他选择私人开业的话, 一定会有非常丰厚的收入, 但是他却选择了在政府的研究机构做一个收入并不高的研究人员,他是做出了很多牺牲的。 这个博士后还提到凯茨有两个小孩, 小孩上大学也是需要不少钱的。

凯茨教授应该算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个名人!

再贴两张凯茨教授在 NIH 网站上的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京城曼城一线牵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作者要么在西方国家呆得时间短,要不就太适合生活在西方了,对西方的教授们理解得是如此肤浅。
雨中春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avetospeakout的评论:

我嫉妒什么呢? 咱该有的也都有了。呵呵。

雨中春树 回复 悄悄话 在西方世界,和所谓“名人”来张合影也不困难。

大家都是自己过自己日子。

呵呵。
雨中春树 回复 悄悄话 呵呵,我还真不知道凯茨是个名人。

在皮肤医学界有名就够了,不用拿出来在这里嗮。这人除了自己的专业,其他也跟大家差不多。
雨中春树 回复 悄悄话 有些人即使读了博士,本质上和中国的农民没啥区别。
雨中春树 回复 悄悄话 大多西方人选择念博士搞研究就是兴趣使然。人家觉得发现就是快乐,是用钱买不到的。

不像中国人,为了生存都去一窝蜂读博士。
雨中春树 回复 悄悄话 在美国人的观念上,没有为了什么而牺牲的概念。凯茨不选择私人开业而选择了在政府的研究机构做一个收入并不高的研究人员,这叫有钱难买人愿意,说凯茨做了牺牲并不恰当。有的人看重钱,有的人不那么看重钱。观念不同,而西方社会生存压力不大,就更容忍价值观的多样性。

而作者就为了这个就敬仰一个人,这未免廉价了一点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