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侃心理学(05)
(2010-04-17 18:40:35)
下一个
上一篇问道:“为什么这些中国的精神科医生喜欢自称是心理医生,为什么他们把自己新成立的科室叫做心理咨询科,而不是精神科?”这个问题,我不直接回答。但是,看完这篇短文,答案自动就有了。
我是十多年前从中国的医学院毕业的,本来做的不是精神科。为什么想当年我医学院毕业时不选择精神科呢?那时候我们同学里没有任何人会选择精神科,谁要是去精神科一定是脑子进水了,精神有毛病。我脑子没有进水,精神没有毛病,所以想都不会去想要去做精神科医生,在精神病院(当时又称疯人院)工作。那时候,大家对精神病人,精神病医院,精神病药物,精神病医生都有很深的成见。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精神病人就是疯子。这个认识其实是错误的。精神医患有很多种,有焦虑症,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和精神症。其中精神症和躁狂症的表现象所谓的“疯子”,其它的病症比如抑郁症现在大家都不认为是疯子,也没有那么深的成见了。当时,在普通人眼里,进了精神病院就等同于是疯子。当时,大家都认为一吃精神病药物就会跟“横路敬二”似的,一定都得嘴巴歪歪着,留着哈拉子。现在,大家吃 SSRI 类抗抑郁药跟吃维生素差不多,百忧解( Prozac )刚出来不久时(大约二十年前)曾经在当时所有药物里销量第一!当时,大家觉得最没出息的,没办法的才会去做精神科。精神科医生整天待在精神病院里跟精神病人打交道,自己也会得精神病。那时候中国的精神医学也确实很落后。当时美国的精神医学也比较落后,真正喜欢精神科的医学生也不多。美国精神医学的迅速发展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现在,美国的精神医学上升趋势很强,精神疾患越来越被人重视。新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精神科医生人数不足,供不应求。好多精神科住院医还没毕业,就收到好几个很吸引人的工作 OFFER 。随着世界的一体化,中国和国外“接轨”的速度越来越快。于是,现在中国的精神医学也开始转热。我体会,中国精神医学转热的原因跟美国的情况大致相似: 1. 最近二十年神经科学发展迅猛,带动精神医学发展,对精神疾患的病理基础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药物治疗。 2.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光满足于温饱和躯体健康,开始关注精神健康。 3. 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人比较容易得精神疾患。现在的人又比过去承受能力变差。所以,精神保健和治疗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4. 对精神疾患,患有精神疾患的病人,以及精神科医生的成见逐渐减轻。
我今年夏天回国探亲,参观了我原来所在综合医院新成立的精神科,跟一个和我大致同龄的精神科医师聊了聊,还特别要求跟她一起看了半天门诊。这个医生原来是做神经科的,到美国一个大学的精神科学习了一年心理治疗,回国后跟神经科另一个资历更高一点的“精神科爱好者”一起从神经科分出来,成立了精神科。但是,她们挂牌自称是“心理咨询科”,她们自称是心理医生,把自己做的治疗叫做“心理治疗( psychotherapy )”。这样做的理由是,病人听到是精神科可能会不愿意来看病,但听到是心理咨询就觉得可以来。病人不愿意见精神科大夫,觉得见精神科大夫的都是精神病,但是见心理医生就没有问题。看来,去除对精神医学,精神疾病,和精神科医生的成见,在中国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这就回答了上一篇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系列取名《河边侃心理学》,而不是《河边侃精神医学》。
上面说过,我在中国做的不是精神科。到了美国,如果还想做医生,需要从新做住院医。去哪个科呢?我最终去了精神科。为什么会去自己以前没有做过的精神科,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1. 还做同样的科,没有新意。反正要重做住院医,干脆选一个不同的科,多一些不同的经历。
2. 原来做的科做不成,因为找不到住院医位置。
3. 精神科比较容易进,能进那个专业都行啊,谁要我我就去哪里。
4. 看到精神科有前景,赶紧趁机换过来。
5. 喜欢精神科,好玩!真好玩。挑战!真挑战。
这是本篇的思考题,答案在下一篇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