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侃心理学(02)
(2010-04-17 18:38:02)
下一个
这一篇侃一侃Fact和Story。Fact指的是事实,Story指的是每个人把看到的听到的事实经过自己大脑有意无意的加工后的重新演绎和讲解。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清官难断家务事”,根据Fact和Story理论,可以这么理解:清官在事发当时不在现场,没有看到事实,当时也没有录像机把发生的经过录下来。家里的每个人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所陈述的故事就不同。清官无从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前因后果是什么,所以只能听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到最后还是一笔糊涂账。
这种Fact和Story的问题,在夫妻中很容易出现。比如,妻子翠花说,“我们今晚一起出去看场电影吧。”丈夫狗剩说,“你就知道花钱。你不知道最近钱紧吗,上个月村长三姨死了办丧事刚交了份子钱,下个月你表妹结婚的红包还没着落呢。”翠花有点儿生气,说,“你就是不想跟我去看电影。你从来不跟我一起看电影。我表妹结婚给红包你也有意见?给你大侄儿压岁钱时你怎么不说钱紧?你就想气我。”狗剩说,“这不是现在没钱了吗,所以我说咱不去看电影了。再说了,谁说的我从来没有跟你一起看电影?去年我们还在县城看过《赤壁》呢。”翠花说,“都过去一年了,你也好意思提。”狗剩说,“你刚说的我从来不跟你一起看电影。”
这个案例里的事实部分比较明确,显然这两口子银根比较紧,一年也就看个一两次电影,但是两个人对这个事实的解读不同。下面说说两个人在这里都犯了什么错误,应该怎么改进。翠花的问题是,1.她其实是抱怨狗剩对她不够关心,但又不直说,拐着弯弄出个看电影的建议,反而生出新的矛盾。2.不尊重事实,楞说从来没一起看过电影。把一年偶尔看一场电影的事实一笔抹杀,只是为了强调看电影太少的观点。3.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看电影问题还没抄完,有生出个给红包和压岁钱问题,互相指责。4.上纲上线,把没钱看电影硬说成是‘不想跟我去看电影’,还说‘你就想气我’。所有这些指责都没有事实根据。要检验翠花‘你就是不想跟我去看电影’的论断是否正确也不难:假设有人给狗剩两张电影票,狗剩如果屁颠儿屁颠儿就带着翠花去了,那就说明狗剩不是不想看电影,只是因为没有钱。翠花跟狗剩结婚好几年了,她难道不知道狗剩其实很喜欢看电影吗?她当然知道,但是她为了表达她的气愤,故意不顾事实把话反着说,这当然无助于解决问题。
狗剩的回答也有问题,1.翠花好心提出看电影,想增进两个人的感情,狗剩却用‘你就知道花钱’来打击翠花。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翠花想看电影的出发点是好的,然后解释为什么不能去的原因,还要提出替代的办法,比如带翠花去三叔家看录像,或者在家里唱卡拉OK。2.专门提出‘你表妹结婚的红包’,有点儿不合时宜。3.其实没有必要非要较真而指出‘你从来不跟我一起看电影’的论断是错误的。翠花自己根本就知道,她只不过是用极端的说法发泄自己的不满。同样是指出去年看过《赤壁》的事实,可以用更柔和的方法,比如说,“要是有多余的钱,我比你还想去看电影呢。我还记得去年看《赤壁》,去之前兴奋了好几天。”4.狗剩没有纠缠红包和礼钱问题,好。钱的问题是很多夫妻争吵的核心----有一个做心理咨询几十年的美国人如是说。中国古诗云,“贫贱夫妻百事哀”。现代的说法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嗯,有点儿跑题,谈到有钱没钱的问题去了。还回到Fact和Story,在夫妻对话中,要格外注意什么是事实,不要明知不是事实却为了讲自己的Story而故意乱讲。自己都知道不是事实,如何能够当成论据说服他人?明明看过一次电影,非要睁着眼睛楞说没看过,等到对方指出“看过一次”而把自己的论断驳倒后又恼羞成怒,说“看过一次有什么了不起,你拿它说一辈子事儿!”这是很多人常犯的错误,好象是做好了引发争吵的套子,只等着两个人一起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