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善良的人?

(2009-06-10 07:53:09) 下一个

虽然爱米粒儿只有半岁,我和孩子他爹却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爱米粒儿成长为一个善良而快乐的人?我觉得一个善良的人通常是快乐的人,因为她乐于施予,即使吃了亏也会乐在其中,所谓知足者常乐也。

然而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呢?善良,在我先生嘴里就是 think empathetically ,也有同情理解他人痛苦,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意思。对于小孩子来讲,应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的小孩子,特别是独子独女,大多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有了好吃的要自己吃,有了好玩具要自己玩,让他们与他人分享比登天还难。

我认为,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他们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夫妻关系之重要,不应亚于父母同孩子的关系。许许多多父母,特别是做母亲的,有了孩子以后,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把丈夫冷落在一边,尤其是很多能干的女性,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丈夫根本插不上手。久而久之,丈夫在家庭中被边缘化,而做母亲的又累得要命,动辄埋怨吵架,使婚姻走到崩溃的边缘。因此,夫妻应该继续尽量拥有自己的二人世界,同时尽量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养成独立习惯的同时,还要了解到父母并不是 24 小时侍候他们的奴仆。有了好吃的东西,应该教孩子和大人一起分享,而不是让他独吞,否则今后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好东西都应该归自己所有,得不到的时候还会很痛苦。

第二,父母也要做好的 role model, 多与他人分享,多与人为善。当孩子们也能够和他人分享美好的东西,将来一定会感到施与他人的幸福,这已经向善良和快乐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同 think empathetically 还有距离。在如今物质丰足的时代,孩子们怎么才可以理解和同情在饥饿和困苦中挣扎的人呢?不要说小孩子,就是大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前些日子我看到为数不少的人在网上抨击为二十年前的死者哀悼的人,心痛。我本人那时还只是上中学而已,因此不想也不会对运动本身进行任何评判。但是请想一想,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父母费了多少心血,特别是培养一个天子骄子的大学生,该是多么不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他的父母会不会崩溃 ? 无论给我怎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没有办法 justify 的。

话题扯远了,其实我想谈的还是 empathetic thinking 同 critical thinking 的密切关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出来讲风凉话呢?我认为他们缺乏的是 critical thinking ,这也是西方教育的基石理念。任何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都会从多视角看问题,了解各方的反正辩论以及事实,得出理性的结论;而不是一味相信媒体或者政府,或者盲从于民族主义的大流。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重视 critical thinking ,反而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举个例子,我们的历史考试,往往要说得出某某年某某人干了什么,就算你当时记住了,不久也会忘记。但是如果你要学习这个人为什么干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为什么重要,不同的人是如何评判这件事情,你又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 think critically 的过程。

我的一个俄罗斯朋友告诉我,现在俄国人年轻的一代,非常追求名牌的衣饰, 十几岁的小女孩,会为了一个名牌手袋出卖自己的身体。中国的年轻人又怎样呢?美国加拿大呢?我们生活在一个 Consumerism 盛行的年代,如果孩子没有 think critically 的能力,他们根本不可能拥有善良和快乐,他们甚至根本不能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版权归Emilybaobei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风起 回复 悄悄话 很好的思考。不过是生活状态好了才会有的想法,那些还在挣扎的人想法就会不一样。人的环境决定他/她看到的世界的状态。女孩子生活富裕,从善如流比较好。
Emilybaob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偶灯斯陋的评论:
谢谢您!我会拜读。因为小女的缘故,刚刚“升职”作了家庭主妇,所以有时间开博。写作是就是为了让自己多思考,特别是思考如何让小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刚刚写的另一篇带点八卦色彩的,点击率却超过这篇一倍,孰不知我写这篇,用的时间是那篇几倍。知音难觅啊!请以后多给我意见。
偶灯斯陋 回复 悄悄话 You're on the right track for your kid's development.
Empathy is considered by many scholars such as Nancy Eisenberg a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 reasoning. Pres.Obama's recent nomination of Sotomayor for Supreme Court justice reflects this consideration.
rebirth2009 回复 悄悄话 Grea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