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跟国内的好友联系了,最近和国内的闺蜜打了很长时间的一通电话,中心的问题是她在问我:“我该不该要孩子?”
我的这个闺蜜,是很聪明也勤奋的人,刚刚在清华博士毕业,其间还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现在做教授。他的先生也是我们大学的同学,两口子都挺上进挺优秀的,但是至今尚为“丁克”一族。她说,在国内的我们那些“哥们姐们”很多都“混”得不错,有的还成了经常上电视的“名人”,不过,要孩子的却不多。女人到了三十多,生物钟便不停clicking,况且三十五之后生孩子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因此要不要孩子的问题就提上日程。
可是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帮人家拿主意?于是我反问她,你想要吗?你先生想要吗?闺蜜迟疑了一下说,两口子都太忙,特别是看到周围那些有孩子的人,从为孩子选好的幼儿园交赞助费开始,接着要操心的是小学中学大学,好像都活得特别累。孩子也活得累,从小就不知道周末是什么,被逼着去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家长累得有时只能在等孩子的时候在车上打个盹。话说回来,在国内那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就算孩子父母都累个半死,又有多少孩子能成才呢?
好笑的是,闺蜜一个劲儿地说,“可是可是,连你都要了孩子,我这不也动摇了吗?”说的也对,我在大家眼里从来就是一个比较能折腾的人,大学毕业后就出了国,在国外读书,工作,现在忽然生了孩子,还在家做起了贤妻良母,的确让人吃了一惊。
个中原因由我慢慢道来。我先生虽然不是国GG,但是却是非常爱小孩子的人,他自己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有四个兄弟,所以我们结了婚是一定要小孩子的。既然决定要,赶晚就不如赶早;我们的事业都比较稳定,即使为了孩子停顿一下也问题不大;加拿大对生小孩的父母福利很好,妈妈基本可以享受一年的无薪假期;加拿大的公立教育让人很有信心,孩子们过得很快乐,同时也可以真正学到东西,所以我不担心孩子长大后的教育问题。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朋友们,要孩子前都要思量好,准备好。尤其是一般“蜗居”的白领,要供楼供车,生活压力蛮大的。要了孩子,通常一方的父母会来帮忙,又凭空多了一份“双面胶”的压力。何况即使有人帮忙,带孩子也是一件极为辛苦的事情,特别是作为孩子的母亲,我看在孩子两三岁前很难集中精力做好其他事情。见过不少事业型的女性生了孩子后希望做到事业孩子两不误,结果开始几年忙得焦头烂额,两边都不讨好。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孩子三岁前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有条件的妈妈,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在这段时间专心照顾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至于事业方面,还可以在孩子稍微大一些时“东山再起”。
和闺蜜的一席谈话,也让我更加appreciate北美为孩子创造的好条件,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在我看来,那些在国内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要不就不要孩子,如果要了也是“一朝回到旧社会”,为了孩子的未来使费大量的金钱(上国际学校),或是办理移民留学。我的一个朋友,正在办理来加拿大的投资移民,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他虽然符合资格办理技术移民,但是嫌等的时间太长,问他为什么这么急?他说:“实在看不下去我们家孩子在国内受的这份罪!”
版权归Emilybaobei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正因为该玩的都玩了,就会心平气和地当妈妈了.
不过,独子总比丁克好.这是楼主的意愿,是正确的.只是我们需要看远点,不要停留在有一两个孩子就够了的认识水平上.生命要持续稳定发展,一两个是不够的.
这话说得有一点天真。首先,子女的质量是父母能100%控制的吗?再退一步,假设大家都只生一个并且保证质量,你知道50年,100年之后世界(或者说,中国)将会变成怎么样吗?
今天是暂时的,明天,后天才是永恒.享受今天,但也要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相当于自杀一半,要两个是勉强维持。要三个以上才是扩大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自然界的选择:强者扩大自己的生命,弱者的基因逐代减少,最后被淘汰。
我们不愿意作弱者,所以我们计划4个孩子。
“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传道书》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