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清华同学好多都走了, “天眼”领衔人不久前也走了

(2017-10-02 19:08:34) 下一个

金秋随感

 

-吴琼-

 

九月一到,天气开始凉快起来。每天早上阳台上总有落叶,柿子与猕猴桃开始成熟,白色的绣球花变成了粉红色,煞是可爱。各种户外聚会也就相继而来,朋友的,家庭的,俱乐部的,连续三个周末,我都忙着准备食品,也希望能够有点厨艺创新。最后一次,终于做得自己比较满意,聚会上受欢迎的程度也比往年同一个团体的聚会上高,大方盘子很快就空了。说起来也不复杂,我用春卷皮,切成四块,包上肉末,洋葱,青椒,胡萝卜丝,少些米饭,奶酪,番茄酱的混合物,做成烧卖,用小烤箱烤熟,直接就将盘子端去,居然效果不错。自己也很高兴,因为这个五六十人的聚会上好看好吃的食品太多了,能够让许多人选用,不那么容易。这种做法在家里做家常饭菜时也可以采用,比做春卷要容易,速度也快,味道香脆。若吃不完时喂狗狗,也是特受喜爱,扔过去,肯定接住,比肉包子更加有去无还。

 

上星期五晚上看微信时发现大学同学群里留言很多,一查才知道一位在天文台工作的杰出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同学病情恶化而去世了,他是中国最大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的领衔人,为这个项目他将近二十年呕心沥血,去年九月下旬完工,不到一年,他就走了。如今留下了庞大的“天眼”,给后人机会去探索神秘的天文世界,也是他为国家科技进步鞠躬尽瘁的纪念碑吧。伤感之余,我查了一下同学通讯录,已经有二十六名去了天国。将来大家陆续去那里报到,也许可以在吴刚,嫦娥的陪伴下,再续同学缘分,一起回忆往日岁月,把酒迎风,谈笑风生。

 

已经有很久没有去当地图书馆了,家里有不少经典的小说可看,但是视力不好,看一会儿字就变得模糊起来了。于是想还不如先去借个DVD看一下,结果到了那里想借的没有找到,不甘心空手而归,索性就按作者名字查找一下,看看他的别的作品也可以。再把别人刚还来的架子翻看一下,随便

挑几个,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本来想看的是Henry James 的作品,已经看过好几篇了,最喜欢的是他的Washington Square,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他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也很精彩,道理明白透彻。其实刚来时我并不看好他,觉得他与他的心理学家的弟弟都是富豪子弟,不用自己去谋生,与贫困大众缺乏共同感情,写得好也不值得我去佩服。也许小时候看了太多高尔基的作品,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为人生充满苦难的作家才能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作品就会更加生动感人。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的思维方式开始改变,看书或看电影,凭自己的直觉去喜欢或不喜欢,不再去追究作者的身世或受别人的评价影响。如果作家观察仔细,叙述简洁明了,故事引人入胜,分析深入透彻,在我看来就算是好的作品。算起来陆陆续续也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有杰克. 伦敦的海狼,White Fang,毛姆的人类枷锁和他的许多长篇短篇,霍桑的红字,Truman Capote的Cold Blood 及几篇短篇。前不久刚看完的“飘”,“教父”。现在有网络很方便,查一下就能找到最佳经典小说一百篇,发现我居然也看了其中的不少篇,尽管有时我还不明白它们是如何排出来的,但至少可供参考。

 

看一本好书,真是人生的享受,我们可以超越时空去与不同年代,国家或地域的作者进行文化,思想,情感的交流。可以有心灵的沟通或对人对事看法上的认同,甚至会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愿望,所谓精神生活的丰富也许也包括有那么多神交的文友,尽管作者不见得认你为友,也不知道你喜欢他们的作品,看得放不下手。在有限的人生,能够不断发现值得欣赏的作品并有时间去拜读也是不亦乐乎的天上人间最称心如意的事了。

 

Henry James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英国,最后放弃美国国籍,常住英国。不知道英国的文化生活是否有吸引他的地方?看过了福尔摩斯全集,The woman in white, 还有许多Agatha 的作品,我常常心里有个疑问,侦探小说是不是英国的特产?伦敦的雾霾是否孕育了那些曲折离奇的案例?英国人是否更愿意探讨人性形成的特殊或更深层的因素?因为没有到那个地方生活过,只是一种好奇和猜测,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去证明什么,不过这两个国家的电影,小说似乎风格不太一样。也许美国人比较随意,直率,英国人比较严密,拘谨,各有千秋。

 

本来想到网上去查找一下,夜深了,也疲劳了,算了。以前曾经把自己叫做花奴,这回改一下,叫书虫吧。有机会去有书的地方,总是会呆很久,也不会空手出来,不是借,就是买,也不掂量自己是否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别人说要慎言,我也不遵循,写起短文来随便乱议,好在没有指名道姓说哪个作家的作品我不喜欢,再说人家名人哪里在乎一个small potato的读者喜不喜欢呢?

 

昨晚未写完,今天打开微信看到又一篇引发共鸣的文章,文中说:

 

“有人问我:如果你可以带一样东西回中国,你会带什么?我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

 

太有同感了!我也会选公共图书馆,这里的图书馆实在太方便了,这次我去是星期天下午,还书车要排队,里面有家长带孩子去找儿童读物或DVD,也有旧书书市,除了英文书架,还有中文及其他语种的书报,音乐和电影。还有计算机网络,复印机,给老人或残疾人送书的流动车等等。真希望中国东南西北,大城小镇,都有供居民使用的公共图书馆。现在国内经济发达了,科技水平上去了, 大工程如桥梁,铁路,博物馆,天眼都让世界刮目相看,连我的老家小镇也成了江南旅游景点,上了中央电视台。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地图上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

 

快到中秋了,今天外面气温居然高达90度,几个DIY的户外项目不得不暂停,匆匆写完昨晚没有结束的文章,问候大家节日快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抬抬杠 回复 悄悄话 别造清华人的谣,哪一届的会是26/200?你七老八十了吧。
Dayu2009 回复 悄悄话 理工情怀, 赞!
.川晔 回复 悄悄话 看来清华的这位同学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除了极不严谨之外,还文不对题,散乱无章啊!
梦路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bo88' 的评论 :
抱歉,全年级近两百人。
又要过年 回复 悄悄话 清华有个在加拿大的吴琼,要把脚并并拢,管住中间那条缝。
nunumom 回复 悄悄话 2017年9月15日晚,天眼之父, 南仁东因病情恶化逝世,享年72岁, 1963.09-1968.07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学士
isuiyi 回复 悄悄话 恐怕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不适合中国国情。
labo88 回复 悄悄话 就是。 26/?
What's the population?
长岛阿美 回复 悄悄话 把要看的书目在图书馆网站上搜索好,很多时候畅销书本地图书馆没有,但几天后会调拨过来,放在一旁,并会通知你已经到货。去图书馆直接就拿到了。这个是最方便的。还有,现在喜马拉雅听书太好了,还免费!这一点的革命。中国赶上了好的历史时机。
Jolene22 回复 悄悄话 图书馆是美国的国宝. 昨天去了我们城里刚新开的中心馆,高大明亮,不少年轻人在. 很骄傲
蓝天白云915LQB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不错。
流水小桥 回复 悄悄话 你这个清华生至少表达不严谨,还文不对题!
爱琴海岸 回复 悄悄话 看来你的生活轨迹与你的同学们毫无交集, 或许早逝的他们缺少了真正的”生活“。
MoatCity 回复 悄悄话 26 classmates passed away? How big was your class? Hard to believ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