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岁月

呵呵, 想写自己的一些往事, 整整拖了五年时间, 乘着金融海啸难得偷闲, 动笔了......
正文

人生随笔(1) -- 忘年至交

(2009-03-27 00:50:43) 下一个
我的文件柜里一直收藏着一张纸币,是一张二十面额的美元, 我保存了将近十七年。 它的购买力一定大不如当年我收到的时候,可我觉得它是最保值的货币。

92年的夏天, 我在唐人街临时落脚几个月后, 辗转到康州的NORWALK市, 在“长城”中餐馆打工谋生适应环境。  

那是我初识吉姆大叔的地方, 那年我十六, 他是五十四岁, 一个黝黑高大,神态温和的地道美国人, 头发略显灰白。 第一次他进来餐厅叫外卖, 因为中餐都是现炒现卖,他就坐在一旁等待, 低头在纸上写画着。 我少年心性好奇,又没有其他客人, 就凑过去看他在弄什么名堂。  原来他在解一道益智题, 我略作思考, 就解了出来, 他有些吃惊, 意带欣赏看了我一眼,又拿出一道题要我解。  虽然我是文科生, 但是美国普通数学益智题却难不倒我, 三下五除二又解决了。 他顿时对我这小孩有了兴趣, 就和我聊起家常, 虽然初来美国, 我的口语并不流利, 不过两个人还是相谈甚欢。  天文地理政治地侃了十几分钟,,,,,。

后来, 他成了店里常客, 大家更熟, 成为忘年之交, 知道他在PINTNEY BOWES邮寄系统任资料主管, 独身居住康州。 名字叫JIM WHITFIELD JR,  所以就以“吉姆大叔”(UNCLE JIM)称之。 我因为头脑灵活,外向又狡黠, 他就叫我“小蛇”(SNAKE)。 他常常在我工休日带我出去游玩吃饭, 美国的麦当劳, FRIENDLY, 红龙虾餐厅, PENNY’S, DINNER等连锁餐厅都带我尝个遍。 而且每次在和他风趣幽默的交流中对这个陌生的国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知道了很多美国人思考问题的立场和价值观,  算是上了“走进美国”的生动一课。 他知道我节约开销, 很少电话回家, 就常常让我用他的电话挂回家中和父母聊天, 一解乡愁。 

那时候生活重压之下, 连自己的生日也忘了, 生日那天吉姆大叔兴冲冲的把我从餐馆叫到他车上, 递给我一个信封, 打开一看, 原来是一张生日贺卡, 和一张二十元的纸币。  他慈祥地说:“我也不知道你们生日喜欢收什么礼物, 你就自己看着办, 呵呵”。  那时候我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小皮箱, 晚上下班回家, 就把卡和纸币珍重的放在箱底, 一直保留至今。

后来我又到处打工求学, 离开了康州, 但是在开始的两年, 只要我在纽约附近的州县居住, 我总会在节假日到他家聚聚, 打打牌, 玩玩一些智力游戏。 吉姆大叔喜欢中国最简单的扑克玩法“争上游”, 他说这是很有谋略和智商的GAME。 ( 呵呵,可能他在普通美国人中堪称算术高手, 在中国人里只能算高中水平吧!) 

再往后, 学习毕业, 参加工作后, 事务渐渐越来越忙, 大家相聚就少。 不过吉姆大叔还是被邀请参加了很多我人生的重要场合: 9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01年公司年度餐会上发言, 08年的入公司名人堂和我的美国入籍仪式观礼等等。 

他收入颇丰, 历年来资助过不少各国移民少年人, 口头禅就是:“和我的同龄人呆一起很无聊, 和年轻人一起成长很有趣。”  但是, 其他族裔可能肯能比较人情淡薄, 随着年轻人们成家立业, 也比较少来探望他,他现在年过七十, 孓然一身, 虽然退休生活富足, 但难免寂寞。 华人念旧, 加上我的业务出差经常在康州, 每次经过NORWALK, 我总会电话致意或请他一起共进一餐,汇报一下近况, 侃侃当年故事, 把那张在藏在心底永远保值的纸币拿出来展开熨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