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妙手

把装修做出文化来,把过程当成人生过,把技术揉为故事讲,把读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转载,请先联系。
个人资料
房崇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倒房演义之[傲佛争锋](上)

(2009-04-02 16:21:03) 下一个
列位看官读了标题难免会问:何为傲佛?无他,就是offer的音译而已。不是我故弄玄虚,实在是不想在题目里夹英文,听着不像演义。查字典上的解释是出价、报价,似不能完全准确表达它在房地产交易中的含义,所以来个临时性音译。连zheteng都可以音译了,傲佛有何不可?意思也好,谁出价谁就是傲慢的老佛爷。香港有个音译叫柯化,用普通话读差得太远,故不取。

在我爱我家论坛几次看到有网友问,看中了房子要出offer,怎么出价,砍他多少百分比?甚至说我砍他15%,他怎么就不接受呢?这些朋友出国时间一定不长,还习惯于国内地摊上的砍价策略,先拦腰一刀,甚至三分之一。以致北京秀水市场里的老外也学会了,还有英文的网站和书传授经验。连15%都砍不下来,我不成冤大头了吗?说到这儿,想起我自己一段故事。



整整十年前,1999年3月,我买了一座10个单元的小型公寓楼,因为管理麻烦,服务太多,商业地税也太高,01年又想卖掉。老实说,那时还真没有主动倒房的意思,就是累了。因为有租客,每有看房,经纪E(就是给我提供照片,让我在文章里提她那位——您要是看了我的[楔子]的话)总是把我叫去陪着。那天我先到了经纪还没到,过来一个白人帅小伙,就是看房人。没搭两句话,忽然问:你是中国人吗?说的是中文!他说是在台湾学的中文,还在北京住过,是美国人,想到加拿大投资。经纪E来后,他还是老用中文跟我套近乎,可是我不想让E觉得我和他有什么背后交易,总用英语回答。他瞅准了空子,用中文问我:你要的价钱,是按中国习惯呢,还是北美习惯?有多大的让利空间?噢,原来以为是中国人卖房就可以拦腰一斩啊!我用英语回答:这里是加拿大,我当然按这里的市场规矩办事。结果,生意自然没有办成。

那么,在北美到底应该怎么出价,砍百分之多少才合适呢?以我的经验,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标准答案。这里要分是一般情况还是特殊情况;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或者平衡的市场;卖主是压力所迫急于求成,还是愿者上钩稳坐钓鱼台;还要看经纪的水平和定价习惯,等等。条件太多,每项条件中的变数又太多。咱们暂且只说一般情况,给您个大概其的谱吧:各地区的地产局每月都会有一个汇总的统计,除了销售量和平均价以外,还会有一项要价与售出价的平均比,您不妨去查一查。我相信,正常情况下都是在96-98%之间。其实这种统计就是经纪们据以定价的根据,习惯成自然,这种比例早已形成惯例。您要能砍下5%来已经是难得的成功了,别想15%的美事。如果哪个经纪和卖主共谋,把要价高于市场价15%,那就和找根绳把自己吊起来差不多,只能起一个反面陪衬作用,帮助要正常价的别人卖房。我说的是一般情况,天下之大,各种例外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房地产低潮中,低于最初要价15%售出是可能发生的。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历经寒暑(至少几个月甚至一年),因为时间的风化和多次被迫消减才发生的,绝非一次offer的一刀之效。

曾经有位网友说,她所以要砍15%,是因为担心房价将再下滑10%,要打出提前量,5+10=15%。还理直气壮地问:卖主也该理解呀?这真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其实涉及到基本的人生态度问题。为什么便宜都让你占了,亏都让别人吃?如果在房价上升期,你是不是也愿意打出提前量,多付百分之几呢?在现实社会中,别人都不傻,你也不聪明,这样行事只能处处碰壁,自己把路走窄了。假如能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路就宽了,事情就好办了。市场是公平的,买卖双方谁也不是以势压人。你要想过分占便宜,你就买不成。为什么在offer上除了价钱,还要写明精确的日期和时间?就是因为timing是房产买卖中极重要的因素,差一天甚至几个小时,一个交易都可能完全改观。你想今年买明年的价?无异痴人说梦。

或许看官要说:你总说不能怎样,请勿如何,那么到底何为正确,应该怎样出价呢?好,现在我就为您捋出几条,大家看是不是这么个理。

一,估自己的价,不被要价牵着鼻子走,不把要价当成科学标准,别认准一个百分比。房地产热时不光不能砍,还得往上加价呢,加多少同样没有百分比。往下读,我的故事随后就要说到。怎么估?靠下面两条。

二,搜集尽可能多的同地区已售房资料,详加比较研究,得出你认为合理的价钱。每当我看中了一座房,就让经纪搜检出纵向、横向几项纪录。纵是此房乃至全街过去的交易史,有多长算多长,打从有电脑记录开始,我全感兴趣。这样可以知道现房主是花多少钱买的,街上类似的房子又历史如何。横就是从此街扩大到周围小区,过去一年里成交价如何,既看同等房,也关注不同价位,因为附近太多低价房对你不利,而靠近高价房则是福音。仔细研究资料后,我还要开车加步行,手持资料去踏勘印证,把纸上的数码实体化。

三,以半年为期,看一百个房子;实在做不到您就减半,三个月看五十个,如果您是事半功倍的聪明人的话。全让经纪带着看,太麻烦人家(除非你签了买方经纪的约),那就尽可能多地去看open house,只费自己的时间,不欠别家的人情。看后你自然应该有一个条件反射式的判断,这房应该值多少钱。上一条的资料研究并不能代替这种亲身体验,因为你到不了那些房子里面,仅凭想象不行。无论电脑数码技术如何发达,我想买房这件事永远不能网上订购,免去踏勘。网上可以购物,隔山可以买牛,但房子因为它的体量和不可移动性,因为它每座不同的独特性,因为它外部环境和内部构成的复杂性,所以必须实地亲看。归结为一句话:实践是检验房子的唯一标准。我曾在三座城市买卖过房屋,尽管它们之间只隔20分钟车程,以往多次途经,但每换一个城市,我还是要大量密集地看房,宏观加微观地去了解体验。您问我看过多少?数不清了,往少了说千座以上吧。我对房价熟悉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周末我爱拉上妻子一起去看open house,有些事先知道价钱,有些不知道。我们喜欢作这样一种游戏,进门前仅凭地点和外观,先猜一个价钱,进门后核实。大约十次有七次猜对,一次误差在一两万,差得再多的,或者几天就被抢走,或者几个月吊在那里,还得减价。那就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挂牌经纪的错了。

俗语云:从北京到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定律不是不能打破的,要不收藏界怎么有人能捡漏呢?全靠大量资料的收集和大量实践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火候,就会买的比卖的还精,客户比经纪还精;就会准确评估房子价值,一眼看出要价误差。如果时机不合适,我只是冷眼旁观,一笑置之;若时机合适,我就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到这里我要修正前面的说法,那种今年买明年的价,捡价低10%以上的漏,也不是绝对不可能,但靠的不是盲目砍价,而是火眼金睛。

眼前就有一例。去年11月某周日,我在open house看见一座房,是少见的巨大平房,三年前内部拆空完全重装(gutted to stud),修得美轮美奂,要价是82万。我一见之下,在心里说:少要了10万!我们这个区,每周四上午有面向经纪的open house,这房子却在星期五上市,星期六、日两天连续open house。挂牌女经纪说,昨天开放了一天,今天就进来两个offer,你要是感兴趣,得赶在今晚六点以前。我说:看来你要少了一点。她说:Well, let's wait and see. 当天我听到别的经纪也在议论这个房,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呀!后来一查,是加5000售出,买主捡了漏,可见有慧眼的精明客户还大有人在。这经纪显然并不是以低价策略来引人争高房价,因为她事前并没有作丝毫铺垫渲染,上市后又没有引而不发,押后几天才接受offer,只能说是菜鸟估价不准。她虽可自吹超过要价神速售出,却是很对不起付佣金给她的卖主的。

在平常时刻,是买者和卖主争锋;到了大热期间,往往就是买者与买者间的自相争锋了。那时,卖主乐得坐山观虎斗,或者像曹操一样,在城楼上坐看三英战吕布。在现在这种买方是大爷的市场背景中,回想几年前的傲佛争锋即抢offer,恍如隔世。我经历过这样的争锋而且战绩不错,权当是讲古,在此炫耀一番。

在我经历过的18次买房中,有时是传真往来,反复还价;有时是同坐两室,漏夜协商。也有时是一见就买,当天拿下,为的是速战速决,避免争锋。至于真正参与抢两个以上offer的争锋,我有五次,得手四次,已是相当的可以了。而在我卖房时,仅一次被抢,这恐怕是因为我意在赚钱,总是要价较高吧。两次争两个offer,就是A房和T房,已在《走麦城》中讲过。一次失利,是一座可分成四家出租的老豪宅,经纪作足了前戏,开放时人流如潮,引来五家竞逐,我没有全力投入。还有一次在五人中胜出,是靠经纪探听出了内部消息,我会在另一回中详谈。如今只说我最引以为豪的一次——在八强逐鹿中夺冠,而我还不是出价最高者——这是我的过五关斩七将,比关公略胜一筹。

欲知我如何过关斩将,且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carmelcreek 回复 悄悄话 能转载吗?写的太好了!
babyeyes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我在新浪有美国房产博客 (http://blog./foreopen),和国内朋友交流投资美国房产的经验。可以转载您的文章吗?
希望和您多交流,我的email是chen@foreopen.com
soullessbody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可以组织一个真正的买房团。跟你买房应该不会吃亏。
款款情深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欣赏你的智慧和文笔!!!
hsongk 回复 悄悄话 房崇好样的,不食言!

俺要好好学习offer的学问。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