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zt林彪周恩来档案若公开很可能具有颠覆性

(2012-12-26 06:30:29) 下一个
林彪周恩来档案若公开很可能具有颠覆性
送交者: 高伐林 2012年12月13日15:59:53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三人在历史过程中的关系不一样。林对于毛是有大恩的,而周对毛,不仅没有大恩,而且曾经整过毛。毛泽东是睚眦必报的,他会记恩,更会记仇。林有资格对毛使性子,在政治局会议上当面顶撞毛至少三次;而周自从“反冒进”之后,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他没有这个资格啊!


用严谨逻辑和实证精神还原周恩来(下)

高伐林,《新史記》第9期


这张照片,我觉得很微妙地反映了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真实关系。

周恩来在毛泽东面前彻底奴化

  周对毛非常恐惧,唯唯诺诺,一切都遵照毛的意旨、经过毛首肯才去做,周对毛是彻底的奴化。这里我举两例吧。
  第一个,关于章士钊。周很清楚章与毛大半辈子的关系,但即使清楚,在没有得到毛的允许之下,周也什么都不敢动。1966年8月27日,章士钊家被抄,他是一辈子抽大烟的,抄家时把他抽烟的工具给抄走了,没有了烟具,对年纪这么大的章士钊来说意味著什么?!抄家之前他就给毛、周写了信要求保护,毛没有批示,周也就没有行动;烟具被抄之后,章士钊又给毛写信,毛泽东8月29日做了批示,周恩来看到批示,才采取行动,派了部队去将章宅保护起来。
  另一个例子,也是把功劳刻意地安在周的身上,说周保护了哪些人,有周的保护,他们才活了下来云云。其实这也是误导。周保护什么人,完全是根据毛泽东的旨意。《周恩来年谱》说,周恩来做了批示,要求对铁道部长刘建章改善监狱待遇。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一开始刘建章写了给毛的申诉信,他女儿一直想通过周,递到毛泽东手上。但周既不处理,也不转递。后来这件事被王海容知道了,她说,你们把信交给我吧,我去交给毛主席。她交到了毛泽东手上,毛做了批示,周才根据毛的批示,也做了批示。《周恩来年谱》对中间这一大段,都不写,就直接说是周“保护了刘建章”。这完全是误导嘛!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周与毛的关系的大转变的关节点,并不是在延安整风中,而是在1958年“反反冒进”之后——在延安整风之中,周还没有彻底沦落到毛泽东的工具的地步,是到“反反冒进”才如此。用心理学的观念来解释,周到这时,已经完全磨灭了原来的角色任务。

  高伐林:那么,周恩来对毛俯首帖耳,摧眉折腰,如何解释这种行为?他早年不也是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吗,数十年来不也是生死置之度外、富有献身精神吗,以他的睿智、他与毛泽东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对毛的洞察,怎么就蜕变为对毛唯命是从了呢?究竟他是内心有误区,真心认为毛泽东确实就是无比英明伟大的领袖,必须将自我完全泯灭地來服从毛,或者说?还是权衡利弊之后,坚信只有听从毛泽东才最符合党的利益?或者他是出于自保权位的心理呢?——似乎都说不过去呀。
  司马清扬:革命队伍中每个人都是革命战车的一个部件、螺丝钉。如果不是主动退出的话,最后必然被磨损,也就是说,不外乎两种结局:一个是主动离开,一个是被动离开。参与革命的人,主动离开的非常非常之少,都是献出终生——这并不意味着有什么进步性、正义性,主宰的其实就是一种盲目性。确实,如你所说,其中有人是为了追求理想,但是历史轮回了几千年,被压迫的人起来反抗了多少次,除了那些失败者之外,成功者最后不也都成了压迫者?这种现象,百试不爽。热血青年有热血,这是事实,但历代热血青年最后变成了什么样的人,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毛、林、周也是这样,他们确实都有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初衷都是要创建一个公正、平等的新社会,但是他们很清楚历朝历代这些反抗者最后都变成了统治者,他们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统治者;有统治者也就有被统治者,如果不想成为被压迫者,就得成为压迫者一员,就得“献身”到底——被磨损到底。
  革命队伍中不是光周恩來发生这样的变化。不妨举出陈伯达的例子,作为周恩来的参照。陈伯达参加革命来到毛泽东身边之后,特别是中共九大前他起草了主旨是发展生产力的报告草稿,就受到毛泽东和江青的一再歧视、调笑,张春桥、姚文元他们也都跟着嘲讽他。按照我们的理解,你陈伯达要是个聪明人,就该激流勇退呀,但他没有!周恩来也是如此:1958年请辞总理,那么后来为什么不请辞呢?陈伯达不主动退出,周恩来不请辞,都是一个道理。上了革命这辆战车之后,要主动跳下来,得下很大的决心,只能是到死方休(周),或者被迫退出(陈)。这是一条单行道、不归路。
  在你革命不断成功的过程、不断攀升的过程中,你已经落井下石多少次、伤害了多少人,如果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就必须时刻当心提防。这就成了惯性——惯性使然,可以解释很多事情。
  这种惯性,让你一方面不离开革命队伍,一方面又不断采取某些手段,维护自己的地位。林彪也是这样啊,他很早以来就不喜欢参加很多会议,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红四军、红一军团等等的领导权。他不参加会,不等于他不抓权,这是两回事。
  另外一个,是关于名节的考虑。周恩来对乔冠华说:你们不要在我的脸上画叉叉,就是因为这一点:他不希望看到自己被打倒的结局,所以他要维护自己的形象。但是在一个独裁者之前,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成为独裁者的工具,一个是被独裁者整得粉身碎骨。
  在这些人当中,唯一一个例外、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朱德。不过,朱德是在长征之后,甚至更早,在井冈山时期,就被架空了。他在井冈山开头与毛争论了一段时间,创建中央苏区的时候,两人就基本上没有争论了,朱德早就拜伏毛泽东了。
  高伐林:朱德最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海外出版了好几本对朱德的研究专著。这几年,我读过《现代老子——朱德》《朱德别传》……
  司马清扬:《朱德别传》《现代老子——朱德》这些书,我都看过,我觉得:写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哪些材料去证明,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几本书的作者对朱德的史料还是把握不全。纵观那段历史时期,朱德就没有多少时间真正拥有兵权:周恩来到苏区之后,掌管军事;到了延安之后,毛泽东和彭德怀联手,实际掌握了军事指挥权。
  是否真的掌握兵权,要看以个人名义发出的电报。若要推崇朱德的指挥才能,就必须要有朱德指挥战役的电报为证,否则就没有说服力。中国出的不论是《朱德传》还是《朱德年谱》,都缺少这方面的材料——看看彭德怀的资料,可以作为对比,彭德怀指挥战役,就有很多电报,而朱德就很少。这些写朱德的书,要说他如何掌握军权,如何指挥战斗,但最缺的,也就是他关于军事方面的电报。

档案若公开很可能有颠覆性

  高伐林:研究中共党史人物时,很多学者都抱怨,痛感档案被官方垄断,资料不全。
  司马清扬:是的,像林彪突然成为中国的第二号人物,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史学界争论了很久,形不成统一的意见,因为缺乏关键性的材料,只能各说各话地推测。吴法宪的回忆录中写到,“文革”初期,周恩来、汪东兴和林彪在飞机中坐了半个小时,到底谈了什么?周怎么当面说服林彪同意从后台来到前台,从一个军事领导人,转变成为一个政治领导人?是周主动说服,还是林想争取主动?都没有材料,我们无法做出判断。周、林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现在又都已过世,只剩了汪东兴一个人,他要不讲,就成了不解之谜。
  再比如“913”当晚,毛周是决定如何对北戴河的林彪采取措施的?周去见毛的时候怎么谈的?一片空白。可能就是他们两个人密谈,当时就没有记录,事后也没有。林彪的飞机起飞之后,毛周又是怎么互动的?我们缺少这些材料,就无法确凿地说毛周是如何决断的:是走一步看一步?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采取主动?
  我可以这么说:关于林彪问题,我们根据目前的材料所得出的各种结论,很可能到更多机密材料曝光、解密之后,被完全推翻或者推翻一半。中国的档案管理制度决定了:我们在写这些书的时候,所依据的很多材料可能并不是完整的、真实的,只能根据材料的增补、更新、改变,去不停地修正自己的观点。现在有很多学者,可能是面子拉不下来?总是不愿意去修正自己的观点。新材料出来之后,他还要坚持旧观点。比如高华,在有关林彪的新材料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之后,仍然把自说自话的辛子陵的章回体小说体裁的《林彪正传》当作圭臬。



《穿越历史的迷雾——周恩来与林彪》(司马清扬著,明镜出版社)


毛、林、周的复杂互动

  高伐林:你在书中写到了林彪与周恩来二人的关系,以及毛、周、林等人的互动。
  司马清扬:我认为林彪与周恩来的关系从来就不是亲密的。周对林,要看毛的脸色行事,受毛与林的关系的左右,当毛与林的关系亲密时,周与林的关系也就亲密。而且,根据中共高层的政治生态,周与林也不可能形成真正亲密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周对林有敬畏——林有霸气,周对林很客气,即使林还没有成为二把手之前,位居其上的周,对林也还是很尊敬的。看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林很有主见,他觉得你讲的不对,会当面顶你。在军事上的天赋,也使他形成了一种霸道的风格。在军事上,他只能当一把手,不能当二把手。在苏区的时候,他就对毛泽东提出:应该这么用兵,不能那么布阵。建国之后,周恩来去跟林彪打交道时,口气都是询问,不是下命令。
  建国之后,毛从来没有到周的家里去过;但曾到刘少奇家中去看刘少奇;他可以将林彪送到大门外;周每次去林那里,林一定将周送到门外。这就说到林对周,有一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不是说有多么亲密,但林彪执弟子礼。
  毛、林、周三人在历史过程中的关系不一样。林对于毛是有大恩的,从苏区时代,在毛受到冷遇、落难之时,他就给毛送吃的,给毛挑选马匹,等等;而周对毛,不仅没有大恩,而且曾经整过毛。毛泽东是睚眦必报的,他会记恩,更会记仇。林有资格对毛使性子,在政治局会议上当面顶撞毛至少三次;而周自从“反冒进”之后,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他没有这个资格啊!
  林彪这个人,你会觉得,有时很迂腐。他见到张治中、李宗仁,都像学生见老师,非常客气。前面说他有霸道一面,但他也讲尊卑之序。对刘少奇也是如此。刘少奇从二号人物被降为七号人物之后,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见到林彪,他问我的事情如何处理?希望尽快有个组织结论,林彪的态度很恭敬,说我们确实是应该抓紧。刘少奇做了检查之后,只有林彪一个人上去握刘少奇的手,说你的检讨很好。林彪是个很复杂的人,让人看到很多矛盾。林彪对部下,在打仗的时候,非常严肃,但是平时对部属很温和;苏静中将到林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这儿摸摸,那儿看看。林彪坐在沙发上,他就坐在林彪对面,自己拿个壶喝水,很随便。苏静被打成“林彪死党”,他就对专案组说,我就是“林彪死党”,你们爱咋办就咋办!毛泽东一听反而说,这人不错,放了吧。后来就没有再整他。
  周恩来却恰恰相反,很多人说他怎么怎么温和,实际上他对部下态度相当粗暴。

不打仗,林彪的怪病都来了

  大家都知道林彪少言寡语,但是有一次粟裕来访,八九点钟就到了,到晚上还没有聊完,谈了整整一天。林彪自己想谈的,就哇啦哇啦讲个不停;对于不感兴趣的事,他就不开口了。说他怕风、怕太阳吧,他带他儿子视察的时候,在烈日下走了一个小时;他去井冈山,走得很快,在山顶上,风很大,他在那里站著眺望,站了十几分钟。所以我觉得这里有心理因素,想做的事,他就什么风呀水呀太阳呀,都不怕了;不想做的事,风呀水呀太阳呀就全来了,就病怏怏的。
  高伐林:有人会解释为“政治病”。
  司马清扬:林彪确实身体上有问题,也有些精神不正常之处,我在书里没有写得很详细。比如说他的“洁癖”,就很令人奇怪:他在很长时间中不洗澡不洗脸,但他接见人握过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卫生间“洗手”。他做事也很有条理,在“文革”中救邱会作、李作鹏,都显得很精明。
  我看,林彪是有一种精神忧郁症。病是从1950年就开始的,从苏联回来之后很短时间,他就不能工作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分析是这样的:参加万米长跑,如果实际上早跑过了一万米,但你告诉他还没到、还没到,他会一直跑下去;如果你在八千米就告诉他“你跑到了万米了”,他立马就倒下去了。一个人本来每天都要锻炼,突然不锻炼了,他反而很快就垮了。战争如果继续打下去,林彪也会坚持下去;但战争一旦结束了,林彪的精神支柱,他脑子的着力点,就都失去了,人很容易就垮了。
  林彪对周恩来是看得很透的。我觉得,林彪在“913”之所以要深夜起飞离开,其实并不在乎去哪里,他只是得知周恩来要来了,他要避开周恩来。周恩来到哪里都带著大量官员,他若带著大量人马到北戴河,就可以将林彪控制起来。而林彪只要避开周恩来,到其它城市都可以很自在,都不会感到受威胁,因为毛泽东不可能公开跟林彪决裂么。

陈毅反过毛,却与毛关系不错

  高伐林:你这本书写完了,再写什么呢?还打算继续研究周、林问题吗?或者将视野扩展到党史、文革史其它人物和课题?
  司马清扬:我要写周恩来与外交部。我已经出版的两本与周恩来有关的书中,写到外交部很少,只在第三本书中,有一个小的章节,写到周恩来与外交部的“文革”。写周恩来与外交部,也涉及陈毅与周恩来的渊源,从早期黄花塘事件,要一直写到“文革”结束、乔冠华……材料搜集很困难啊,外交部本来就是一个国家机密特别多的单位。所以这一本我写得很慢。
  党史人物中被编造得最厉害的、离真实最远的,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陈毅。
  陈毅完全不是人们所以为的那样,他的形象很不全面。人们并不了解,陈毅的心胸很狭窄,在中共建政之后几次重大斗争中 ,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像高饶事件,像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反教条主义斗争,还有“文革”期间……由于官方材料不公开,以致于人们对他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你知道陈毅有一首诗吧,“大雪压青松”?
  高伐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司马清扬:对,就是这《冬夜杂咏》第一首,1962年的《诗刊》第一期发表的。但到底是反映什么?
  高伐林:一般认为,是用青松来象征在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帝修反大合唱”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大无畏精神。
  司马清扬:对,这是官方的解释。实际上他表达的是对毛泽东的忠诚,他认为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决策是对的,造成大饥荒、饿死那么多人,他坚持这么认为,说要知道毛泽东的正确,须“待到雪化时”。我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陈毅私下与别人聊过这首诗。他讲,毛主席就是一棵大青松。历史上陈毅是反对过毛泽东的,但陈毅与毛的关系一直相处得还不错。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有些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的事,维系著他们彼此的关系。“反右”期间,陈毅是大大地支持毛泽东的,并不是像人们所以为的,陈毅多么多么爱护知识分子——很多人找陈毅,要求陈毅帮他们说句话,陈毅都没有做。
  我这本书,周恩来、陈毅和外交部,三个方面都会涉及。
  高伐林:谢谢您接受专访。祝您新书成功!

  司马清扬:再见!



  相关文章:

  把周恩来和林彪都从符号中解脱出来

  《林豆豆口述》:揭示毛泽东时代绞肉机本质

  《林豆豆口述》是本“乱史”的书?

  专访舒云(上):林彪其实是很好骗的

  专访舒云(下):林彪在“文革”中大错误

  林彪研究终于到了一个转折点

  “九一三”林彪是被劫持上的三叉戟吗?

  简介近十年来海内外关于林彪事件著作

  “九一三”林彪是否打算飞出国境投奔苏联

  林彪事件知情人的子女讲述更多细节

  再看“九一三”,疑点集中周恩来?

   《五七一工程纪要》是改革开放的先声?

  林彪专机起飞后又回山海关但无法降落?

  解谜“九一三”?先答百道题

  推倒加给林彪的不实之辞:丁凯文答问之一

  林彪案为何至今难翻:丁凯文答问之二

  抽掉林彪罪状第一块基石:丁凯文答问之三

  专访舒云(上):寻找林彪事件的黑匣子

  专访舒云(下):林彪被人下了很多“套”

  专访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推动的事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