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阵亡者:总统罗斯福

(2009-09-03 15:20:53) 下一个
阵亡者:总统罗斯福


南方周末   2005-04-28 15:36:02

  ■旧闻记者
  □钱钢
  
  你可以说光阴似箭,也可以说恍如隔世。4月12日,第32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已60年。60年前此时,无论何方阵营的报纸,这都是爆炸性头条新闻。

  “真想不到,如同晴天霹雳,传来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我们所最敬爱的罗斯福总统逝世的噩耗。”《大公报》4月14日发表社评《敬悼罗斯福总统》,“我们听到这消息,最初是惊愕突兀,不敢相信;而继之以悲切与感激之泪!”

  1945年4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报道《举世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毛主席、朱德总司令驰电吊唁延安全市下半旗三日致哀》。毛泽东、朱德唁电的全文是:“罗斯福总统不幸逝世,我们谨向美国人民及总统遗族表示吾人之深切吊唁。举世均将深痛此种损失。”到美军观察组致唁的中共代表是叶剑英和杨尚昆。

  五个月前,毛泽东致信罗斯福,通报提交国共和谈的协定稿已经中共中央批准,表达了在“重建世界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的愿望。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罗斯福“使自由主义的美国和共产主义的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了巩固的联盟”。

  罗斯福是一个题目。此时,诸多“同题作文”不失时机表达不同的诉求:和平,自由,社会民主主义,还有两大阵营的“携手”———人们显然已经预感战争造成的蜜月转瞬即逝。

  罗斯福也可以是一个“人”,平凡而生动的“人”:被人爱戴,也招人忌恨。“人们想到他,就觉得他好像是一个笑容可掬的司机,烟嘴翘在嘴里,每次急转弯时都听到后面惊吵之声。……他知道后面人什么时候是真的惊叫,什么时候只是故意吵嚷。但他对搭客们是有感情的。”这是一个美国人的悼词,“他不在人间了,汽车也停了下来,离开天堂之门还很远。现在乘客彼此争辩,相持不下:究竟下一个弯该怎么转法呢!”

  这段话引自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书中的一节,“曾是丁香满庭时”,绘声绘色,描述罗斯福的逝世和葬仪。可以相信,诸多鲜活的细节,大多出自当时媒体。

  例如《扬基》周刊的编辑写道:“我们曾说过罗斯福的俏皮话,我们拿罗斯福寻过开心……但他毕竟是罗斯福,是领导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人……”

  有个华尔街律师的妻子,在一家旅馆的电梯里听到罗斯福逝世的消息,神经质地把一只手套捏来捏去。突然,后面有一个男人大声说:“咳,他总算是死了!可不是也到了该死的时候了!”这位妇女转过身来,用手套打了那个人一个嘴巴。

  “正当强大、残忍的野蛮势力,威胁着要蹂躏整个西方文明的时候,幸有罗斯福坐镇白宫。百年以后,人类也会为此俯伏而感谢上帝。”这是《纽约时报》的社评文字。而《纽约邮报》对罗斯福逝世的报道,只是在每日伤亡栏栏首,发布了这样的消息:华盛顿4月12日电:最近一批部队死伤名单及其近亲的姓名:

陆军—海军阵亡

富兰克林·德·罗斯福,总司令。

妻:安娜·埃莉诺·罗斯福

地址:白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