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贴]罗斯福、《时代》以及那些亲华美国人

(2009-09-14 13:59:33) 下一个
[转贴]罗斯福、《时代》以及那些亲华美国人

作者:信海光

国与中国相隔整整一个太平洋,就好像现在对我们来说,非洲大陆上的战争与己无关一样,1940年代的美国,国内也有大量的人认为,遥远的中国是否被日本人灭亡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甚至连更重要的欧洲是否被德国吞并都懒得管,更何况遥远的、贫穷的亚洲。

但美国国内除了有孤立主义之外,还有个亲华团体,比如罗斯福,他外祖父就是跟中国人做生意发的财,他母亲还在中国住过好几年,他从小就生活在中国文化浓厚的氛围中,从个人感情上讲,他对中国有深刻的好感,而且是赤裸裸的好感。

还有比如亨利鲁斯,时代传媒集团的创始人,就是我们山东烟台老乡,不但在中国出生,而且住到十几岁才回美国,他周围的伙伴都是中国人,这意味着什么,你可以想想你在某地渡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那种感情。《时代》杂志、《生活》杂志还有《财富》杂志,对美国生活影响是极大的,对中国的好感也是赤裸裸的。

后来很多史学家都批评罗斯福在对中国政策上感情用事,比如,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次是在1933年1月9日,罗斯福还未上任,就约见了当时的国务卿史汀生,表示他支持“ 不承认主义”的对日政策。罗斯福的顾问如莫利、特格韦尔对他的做法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接受史汀生的远东政策,罗斯福则津津有味地谈论他的外祖父同中国做生意的故事,然后说:“我总是深深地同情中国人,你们怎么能期望我不同意史汀生的对日政策呢?”只是由于当时美国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掣肘,罗斯福在援华制日政策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另一次是在开罗会议期间,当史迪威问起他的对华政策时,罗斯福又大谈其外祖父从前在中国经商的老话:“不错,我们早已和中国交了多年的朋友,你们知道,我也有一段与中国有关的历史。我祖父到过那里……他赚了100万美元……”。满腔怒火的史迪威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老天爷,他真是糟糕透顶,我们走出门的时候快要呕吐了。”

英国外相艾登也曾抱怨:“我们有强烈的印象, 认为只是由于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总统才力图引导他的人民承担国际责任”(指罗斯福主张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组织——笔者注)。(注:安东尼.艾登:《艾登回忆录》)

关于《时代》周刊,就更不用说了,在早期的《时代》周刊上,其中关于中国的报道与中国当时的国际地位多得不成比例,《时代》对中国支持之积极,对反日之强烈,令人印象极为深刻。人们或许都记得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那个著名的抗日小战士。还有宋美龄,到1943年,她有三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蒋介石上了两次。

我手头有一本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回忆录,叫旁观者,里面有一章专门讲亨利鲁斯,德鲁克甚至说“他可说是个中国人”,“塑造鲁斯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亨利鲁斯甚至对汉字都高度赞美,认为汉字有结构之美,而英文则是由毫无意义的字母拼凑起来的。

鲁斯是一个很开明的美国人,但“他也有百分之百坚持己见的时候”,那就是论及中国政治时。在其他方面,他都可以允许不一样的看法,但是谈到中国,他可以一点都不让步。他对中国的主张和很多‘中国的友人’一致,如小说家赛珍珠和罗斯福总统。鲁斯的情感反映出美国传统那种对中国的移情。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对美国的兴趣不大,不易接纳美国的情感和价值,和美国几乎没有任何的共同点,不管这中国是在满清、蒋介石还是毛泽东的统治之下。然而,美国却以最迷朦、多情而浪漫的眼神看着中国,像鲁斯和罗斯福所憧憬的蒋介石的中国,或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之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

罗斯福等对中国的帮助是不遗余力的,中国仅仅40年间,就从一块被列强争夺的鱼腩在二战后一跃而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而且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但日本被打败了,而且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被取消,租界都收回了,领事裁判权也被取消。这当然主要靠中国人民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也不能说与美国的帮助没有任何关系。

德鲁克说,所有喜欢中国的美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鄙视日本,一直到二战以后,《时代》还在表达“反日的偏见”,亨利鲁斯曾经毙过很多宣传日本的封面报道。

鲁斯在所有政治问题上都持自由立场,除了涉及到中国和日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