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又到周末了,最近下了一点雪,虽然不大但气温下降很多,白天都在零下十几度摄氏。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过去了,一年一年都是这样,但是平常的日子也很不错,所以盼年的热情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小孩子们更是这样了,想穿新衣服随时买,想吃什么好吃的随时吃得到,幸福的日子在不知不觉中夺走了我们对幸福的向往,当没有了向往和期待,日子就变得不那么有味道了,只是想着怎样换换花样,换换口味,再换换各种牌子的服装、鞋袜、包包,甚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
红烧带鱼特别好吃,但做的时候要不太容易让它不残留腥气,有人说把鱼上的白皮刮掉,用热水洗洗,放点盐和酒腌一下再做,反正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看报道说,带鱼外边那层白皮是有营养的,富含钙什么的。
我一般做鱼都是用醋当酒,把鱼煎好了先用醋撒下去,烹一下,然后再放酱油、糖,葱姜蒜,蒜要多放几瓣,如果不是带鱼葱也要多放,做红烧鱼多放葱是跟一个中餐馆的师傅学的,他是一个加州的师傅,一段时间来我们这里做厨师,餐馆雇了他特别的火,他的菜做得特别好,还经常跑出来跟大家互动,他做的鱼特别香,他就说,一条鱼要用三把小葱去烧,后来我做鱼也多放点葱,果然味道不错。
春节做酥菜我用的是肘子肉,一个大大的肘子我切了几块肉,剩下的昨天我又做了酱肘子,非常好吃。艾玛,这个肘子买的时候光图它新鲜了,骨头太长了,把我累够呛才放进了高压锅,以后得买小点的,而且解冻也花时间。当然这个肘子新鲜,做出来还是香的,做肉一样是要新鲜食材,不然很难好吃。
油管视频上讲做饭的师傅都说,现在的肉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处理一下就会有味道,所以不是咱们技术不行,而是肉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是不是因为猪吃了饲料的关系,以前都是吃泔水,还有土豆、野菜什么的煮来给猪吃。现在省事儿了,都喂饲料,而且用不了几个月猪就可以宰了,过去得养一年才行。现在什么都是速食、快餐。
昨天又做了一次锅包肉,相比年夜饭的那盘进步了不少,卖相和味道都有进步,凡事儿就是不断总结经验,多做就能越做越好。锅包肉是网上看来的,做好锅包肉的关键是煨肉的淀粉,一定要泡几个小时让淀粉沉淀,把上边的水倒掉,然后用下边的淀粉裹匀了肉片,这一步非常关键,最后的汁也很关键,过年时候我做的因为汁的淀粉加的多了一点点,肉就不那么脆了,所以我老公说有溜肉段的味道。
这次放得少点淀粉就好很多,这次的问题是我最初裹的淀粉有点少,如果再多一点点就更好了。
我平常喜欢用镇江香醋,为了做锅包肉买了一小瓶白醋,不能浪费,所以想起来就做点锅包肉,把这瓶醋要用完。
最后的汁也简单,醋、糖、淀粉加点清水在锅里加一点油把汁倒进去煮到冒泡其实就是熬到你肉够沾上的就行了,然后把葱丝、胡萝卜丝和香菜放进去和一下,再把炸好的肉片放进去快速翻一下,最好颠大勺那种翻几下,让汁均匀地沾在了肉片上就可以了,趁热吃,香脆。
吃锅包肉很麻烦,要等吃饭前最后一个弄它。
很多做法网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喜欢的看一下就知道了,不过各个厨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就像酥菜,现在早就传走样了,根本不是我小时候吃到的我爸爸做的那种味道了,因为做法已经不一样了,所以还是自己做最好。祖传其实也是传着传着就被中间的人改造了,说是改进,其实就改了味道了,不正宗了。没办法,很好听的一个词儿,叫与时俱进。估计过段时间锅包肉溜肉段都会放上辣椒了:)
现在的饭店,如果没有辣菜好像很难开得下去,吃得越来越好了,就得有点刺激的味道才能让人觉得吃饭香了?其实不是所有人和地区适合吃辣的,不是喜欢不喜欢,而是对健康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我吃菜都上网查,看看我吃的菜是什么样的功效,比如甲状腺不好的人不要经常吃圆白菜、西兰花,日光过敏的人不要多吃感光菜,小白菜、大白菜还有很多,肾功能不好的人不要吃空心菜,因为它本身就是含盐高的菜,还有一些菜残留农药会比较多,比如西兰花,莴苣叶。
不是说看到这些就什么都不能吃了,只是更有利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多吃和少吃甚至不吃的东西。比如体内含铁特别多的人就必须少吃维生素C的水果,橙汁之类的就得少喝甚至不喝。首先要知道自己身体缺什么、多什么,这样才能吃饭的时候多加注意,年轻人,身体好的人可以随意一些,但年纪大了尤其有些慢性病或者检查指标需要注意的,就得小心了。
骨质疏松的人对软水剂、苏打粉、淀粉都要小心,因为它们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胆固醇比较高的人就得少吃带鱼,它是含胆固醇比较高的鱼。现在不少人都有甲状腺问题,所以很多需要避免的尽量避免,一个是能让子保持病情平稳时间长一些,再就是自己少遭罪。就像糖尿病,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不能吃糖,不信邪的话吃吃看吧。所以其它的我们觉得没关系的也是一样的,只要研究说有影响的我们都应当注意。
简单的蔬菜是含有不同的营养的,它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注意那么多累不累的问题,而是要想健康从吃上先注意起来是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为啥我们不相信呢。我们看似普通的蔬菜也是有寒热温凉的,比如粉丝,绿豆粉丝就是寒性的,因为绿豆是属于凉性的,吃多了就会肚子疼,黄瓜也是,我都用地瓜粉粉条,黄瓜冬天是基本不吃的,西瓜也是冬天不吃。有人说,别人什么季节都可以吃西瓜,好吃,也没觉得不舒服,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身体有热,冬天也喜欢吃冰棍,我不行,不想吃吃了也不会舒服。
当然了哈尔滨马迭尔宾馆的冰砖,小时候是喜欢吃的,现在估计也不敢冬天吃了,冻梨、冻柿子,小时候都穿着大棉袄啃带着冰碴的,感觉很爽,现在再那么个吃法得肚子疼了。
我喜欢网络,就是因为信息特别多,有什么问题问一下就能了解一些,长年累月的也会知道哪些是靠谱的哪些不需要那么谨慎,看自己吧,没有什么是对我们完全没有帮助的,只是需要我们去分辨哪些适合我们,哪些我们暂时不需要关注。
每个年龄段的人需要关注和注意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自己身体的状况的不同,变化的大小,很多人喜欢说中医咋说西医咋说,其实更多的东西都是常识。非得归类于科学与否,生活上的事儿有时候不是科学完全能解释得清楚的。不管是不是科学,只要是我们有体会的,用了有效的,注意了确实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都是需要我们认可和接受的。
就好像我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坐公交车上班,冬天也是这样的冷,但我不需要穿羽绒服,一件晴纶棉夹克就足够了,羊绒裤从来不用穿,帽子围巾都不用,等车的时候也不觉得冷,现在呢,开车都要穿厚羽绒服,带绒线帽,穿羊绒裤,还觉得冻脸。再等公交车估计非得感冒不可了。那么各种问题都是一样的,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人肯定是不一样的,现在看到不少年轻人穿的都不那么多,但人家也没有都感冒流鼻涕的,有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大夏天的都要穿着毛衣呢。
吃也是一样的,只要从我们能接受的问题出发,就能想到其它的问题同样是存在的,不需要先去研究确定是不是科学的,很多时候年轻人或者没有体会的人会有各种理论上的正确与否的理念,正常,因为等到了一定的年龄大家的体会都会相似了,那时候才能明白,哦,原来如此啊,真的是这样啊。
该吃吃、该喝喝,但是稍微留神一下自己吃的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儿,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现在做饭的小视频很多,很多做得非常香的饭菜你看做法就会发现,很多东西用得非常多,黄油、奶油、猪大油、各种调料,其实很多调料也都是有点小毒的,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所以在自己学做的时候就要注意,有些东西自己不能吃的,对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就不能照搬,也可以做给家人吃,自己不吃或者少吃,生活是很简单的,不必搞得非常复杂,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只要习惯了,都不是多麻烦的事儿,毕竟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仅仅靠锻炼身体,吃保健品,控制体重,控制饮食是不够的。
就像现在流行的和蔬菜汁儿,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跟找对象也是一样的,两人合拍什么高矮胖瘦都不是问题,两人不合拍再看着般配也活不幸福。任何事情,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懂了道理才能接受和认可很多看似理论上不成立的东西,没有数据没有科学研究成功的东西,有些其实都是常识。
老话、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东西也是常识,就像春夏秋冬,你可以反着来,但你感觉舒服吗?夏天穿棉袄,冬天穿短裤?其实很多事儿都是一样的。
这跟基因疫苗,减毒疫苗之类的不一样,这些常识中的道理对我们的帮助,比我们不知道的那些高深理论要来得更有用。因为很多科学的东西也在变化,就像说维生素E,吃了能保护心脏,过了没有几年宣布它不但对心脏没有保护作用,还有伤害。什么东西都是,缺了需要补,多了再补就出问题了。
我不喜欢高深的理论,我喜欢先把常识性的东西掌握了,这样也许需要高深理论的时间就会延后一些,我何不舒舒服服地活着,干嘛要花钱去享受那些科研成果呢。把贵重的东西留给最需要的人,我自己先从吃喝玩乐中开始享受生活。
祝大家周末愉快!
看见了,我这就去!
晓青查qqh。
领导的硬菜,一个比一个漂亮。放醋,多放葱好主意,我就喜欢吃肉里或是鱼里的葱。锅包肉馋S人!
蘑菇可以到这里看推荐的博文:https://blog.wenxuecity.com/blog/?act=moreList&cat=hot
别提了,文学城现在手机看特别影响大家阅读,说是为了广告,不然首页不显示广告,现在就显示,但感觉太不方便了,也不能老在电脑上啊。也不知道谁写的,没时间都打开,错过好多熟悉朋友的文。我问了,说以后就这样了,不是出问题了:-)
过日子就是这样,忙忙乎乎,开开心心。
我最近文学城的手机版本变样了,只有博客首页还老样,文学城的首页很乱,博客精选只显示一点点,还没有博主名字。晓青你的怎么样?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文学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