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每年这时候该开自动的草地喷水系统了,今年特别,这两天都在零下,幸亏没早开,不然说不定冻了呢。
居家令后,大家出门少了,外边人也少了,但公共场所好像人还不少。都在家上班呢,闲工夫还是有的,天天在家也会发现家里总是缺东少西的,时不常会忘记自己为啥在家的。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是加州一个小伙子做的,说的是硅谷一个女孩儿,除了去超市买菜,哪儿都没去过,然后就出现了新冠症状,开始自己没有在意,等男朋友也出现了症状,两人一起看医生了,测了一下结果阳性了。
她很奇怪,为什么去超市做了很好的防护,别的地方没有去,怎么还得上了呢?
其实咱们的防护都是很简单的,即便专家说可以,也是凭经验,真的到底怎么得上的,也许不在防护上,也许就是怎么防护,只要你跑到人多的地方就容易感染,我认同后者。
瘟疫来了,我们多少得收敛点,尽量少跑出去,真正做到不得出去才出去,那样外边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的。你相信不相信?我觉得是。
反正都做不到绝对的隔离,就慢慢地集体免疫吧,也没有什么不好,其实现在也是正在这样的路上走着呢。
看到网友说,自己曾经因为去了超市回来后嗓子疼,发烧,但在我们这里这样的症状是不给你测的。要符合测试,条件有三,一个是得肺炎了,一个是跟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还有一个是有过国际旅行史的,但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新冠的那些症状。
网友没有看医生,自己慢慢好了,她又去超市,结果回来后症状又回来了,她确定自己是防护得很好的。
这就说明,防护是有帮助,但还不能绝对地杜绝传染。
大家都这样,一次嗓子疼,一次发点烧,一次拉了肚子,再一次头疼干咳,慢慢地也许就有抗体了。是不是就是在集体免疫呢。
当然,还有非常多的人病重了,最后不幸离开这个世界了。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抵抗病毒的能力,这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尽量居家的原因。
今天看一篇报道,说根据尸体解剖,绝大多数人去世的人都是有基础病的。我感觉毕竟解剖的人是少数,咱们国内死了那么多人,才有几个人同意解剖的,不知道外国人怎样对待死后的解剖。所以,那些统计数据究竟能说明什么?那么13岁的,23岁死者也是有基础病的吗?还有5岁的。
就好像起初说老人危险,年轻人小孩儿都不怕,其实现在看,这样的结论是不完美的,当然有些事儿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也不会有人再来更正。
就好像咱们一直抱怨的,说这个病没有人传人,起初也许就是没有发现人传人,后来人传人了,你再去追究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们这里有个一统计,丹佛地区1千多确诊病例中,20%是30岁的年轻人,比例最高,而最少的是5%的80岁以上的老人。这又怎么解释老人得的多,年轻人小孩儿不危险呢,还说因为他们的免疫功能如何如何。
其实那句话是对的,瘟疫最怕什么,最怕的是隔离!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自己不留心可不行。
那些拼命寻找和购买防护用品的人,除了要拥有更安全、更好的防护品之外,也要更加注意减少外出的机会和时间,要认识到,防护只是帮助不是绝对能杜绝传染的。
无论谁,无论怎么说,我们自己还是要更加注意才行,毕竟这病眼下还是无药可医的。
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不指望万年,也不能早早就翻了船不是:)
今天外边大雪飘飘,老公手机拍的这张照片我觉得特别好,分享一下,看看雪片多像是抖下来的,其实是在屋里往外拍的,没有出去,外边实在太冷了。
问候一下,我们这里大雨,2天2夜了,还好,才晴了。
谢谢小溪!保重!
都把我给看乐了。小船还要继续划,让我们荡起双桨。
疫情下,只能祈祷大家都平安。
最后的照片是让人感觉冷。 我们这没雪了, 花开满树。 但还是挺“病冷”的。
是呢,下大雪呢,不敢出去,年龄不饶人:)
“今天看一篇报道,说根据尸体解剖,绝大多数人去世的人都是有基础病的。” 早就听说美国新冠的数字是把死的人都当作了新冠,其实有些是因为别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