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8)
没出国的时候,我对美国的印象跟所有人是一样的。从小就知道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剥削,说白了就是多干活少给钱吧。后来改革开放了,人们过去一贯的观念开始有了改变,而没有多久人们便开始偷偷地崇拜资本主义社会了,那个时候美国好像是人们渴望不可及的,不过跟我们关系更密切的还是台湾和香港。那个时候,人们对美国太陌生了,而从美国回来的华人我们能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台湾和香港就不同了,很多人的家里都有在解放前夕去了台湾和香港的,就像余则成、晚秋、还有那个站长他们,还有许许多多的由于其他原因去了那边的,改革开放以后他们陆续都开始回来探亲了,随之我们对台湾香港的了解也就多了起来。
我的姨婆也生活在香港,改革开放以后她可以回过来探亲了,我妈妈也曾经陪外婆去香港看过她,听妈妈说外婆和姨婆见面的时候互相拥抱着哭了很久很久,因为她们40多年没有见面了... ...
从那以后的很多年,姨婆几乎每年都要回来探亲,除了到我们家也要回老家上海,那里是她生长的地方,那个时候看到姨婆回来就好像今天我们的亲戚朋友看到我们从美国回去探亲一样,感到非常亲,也许是因为太远了,想着这次见了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了,当然那个时候还有为自己有一个生活在香港的姨婆感到挺骄傲的感觉。不是因为姨婆有钱、有名而是因为她生活在香港,一个那个年代我们都觉得很现代化和很神奇的地方。
时光的飞逝,让当年还在读中学的我已经变的快赶上当年姨婆第一次回来探亲时候的年龄了,想起那些年的那些事情依旧记忆犹新,说明这些事情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扎根了,现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容易跟那个时候的那些记忆里的事情相比较,包括当时对一些神秘向往的地方的感觉。
感觉毕竟只是感觉,现在生活在美国一晃也已经十几年了,回想起刚到美国那些日子也许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其实我从小没有享过什么福,生活在一个并不贫困但也不富裕的家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跟现在的独苗苗们比起来是完全不同的,说来对于吃苦应当是习惯了的,尽管如此初到美国时候的艰苦也是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时候看到菜价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乘上8,然后想这么贵的菜怎么吃呢?再看下一个菜的菜价再乘8......
就在我刚来美国的第一个春节前,姨婆托美国的朋友给我寄来了400美元的支票,还夹了一封她给我的信,她说:“要过年了,给你们这点钱买点好吃的。到美国奋斗的人一般要有三年到五年的时间就能翻身了,不要着急很快你们的生活就会好起来的。”其实我们来到美国从来就没有跟姨婆联系过,那个时候早起晚归在打工,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跟亲戚朋友有太多的联系,那个时候的国际长途费每分钟都要1美元多,还要加税。写一封信是50美分的邮费,而我有在国内跟早我两年来美国的老公通信时候的经验,那就是3页的信纸是不会超重的,所以刚来美国的时候都是通信联系,说通信也就是到了美国给家里的亲戚朋友写封信报个平安到达而已,一些住的近的我都写在一封信里,为的是节省邮资。
我不知道姨婆是从哪里知道的我的地址,记得也就是那年春节给外婆和姨婆大过一个电话,后来外婆和姨婆相继就去世了,她没有看到我们今天的好生活,也不知道我和老公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摆脱了“贫困”,现在早已过上了小康的日子。人生有没有不留遗憾的事情,我说绝对没有。当我第一次回国探亲的时候我专门去了上海,因为我外公外婆和姨婆都安眠在那里,我在他们的墓前跟他们说了我要说的话,也希望他们能听得见。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逝去的亲人如果真的能听到我们想跟他们说的话,能看见我们今天的生活就好了。清明节是一个凄冷了日子,每到这个时节不论哪里都会下雨,其实这也是一个温暖而幸福的日子,因为这个时节不论是谁都在怀念他们逝去的亲人,这个时节让人间和天堂有了真正的连接,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我们逝去的亲人曾经给过我们的那些温暖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