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复兴——义峻的原创文学

写出最好的作品,表达最动人的口才,弥合文化鸿沟,用激情给世界增色,让创意和想象力环绕宇宙,抵达心灵最深处,为人类未来打开天窗!
正文

中国需要大国民

(2009-08-19 19:04:47) 下一个

文/义峻

写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国大,还是民大?一边思索解答的时候,一幅画面就跃出了脑海:是一个正当青春年少的美国大男孩,穿着一条美国国旗图案的大裤头,在街边如风一样自由的玩滑板。无法不感到,这种对国家的热爱与自己的情感喜好融合在一起,真是天衣无缝。但那毕竟是太平洋彼岸的世界,中国的国旗从来就是飘扬在人们举头的目光中。

中国的事情向来是和别国不同的,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确是很醒目的客观事实,此番的中国崛起——我不想说复兴,因为这里总有复古的味道,古典的中国就一定是最好的么?我看未必尽然,这是一个需要彻底反思,融和西学,重新整合,祛腐生新的过程——复兴中华文化。在崛起之路上的中国特色之一,我想就是北京很喜欢制定一个高屋建瓴的战略,政治局开各种重要的会议,来指导国家的发展。这有点像国外的议会讨论各种关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虽然差别不仅在形式上,但在“历史选择与存在既是合理”的前提下,让我们多多关注它的效用——就是中国党员与官员的执政能力。但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崛起之路上,文化的终极坐标,如何得建?前行路上的修正与求索,又要由谁,怎样完成?是要由国家来制定长期的文化战略,还是由高水平的自由学者甚至是大师天才来完成,这是个焦心的问题。

记得央视有一部系列片叫《大国崛起》,这是编导们殚精竭虑,集合了众多国内学者思想的力作,虽不敢恭维它的深度与新意。但是最后一集总结大国崛起秘密的《大道行思》中,有这样一段话:“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可见,思想文化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多么重要的份量与价值。而另一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而在近期,美国国会研究局有一份关于中国影响力的研究报告,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这则新闻的时候,给出的题目是《美国会研究局报告:中国软力量不足为惧》。

我想,外国无论唱衰还是唱强中国,都是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主观的解读,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分析别人的意图,和看清我们的现实。谁会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此外,就是我们的“对手”,他要把我们看得最清晰,分析和预测我们的发展趋势,这样,他就可以有力的应对我们——因此,面对很多不友善的言论的时候,我们用不着肤浅的斗气,重要的是理性与客观的捞取混杂其中的金沙,提炼出来,修炼我们自己的真金,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

而如果我们非但这样做得不到位,还自己成天意淫在“大国幻想”中,这真是越发让人耻笑了。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的中心,就应该修炼成定海神针一样,有文化根基,有文化自信,顶天立地,有伸缩自如的软硬实力,既可以硬到敲碎巨石,又可以软缩进耳朵里,入脑入心。这才是真正有水平的高端文化,才可以震撼和打动人。国家凝聚力的核心是文化根基与高端文化的认同,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创新力与想象力。

但是要达到这些,我觉得有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时代大背景,我们是人类视野与世界版块中的华人与中国,我们和其他文明手拉手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美好的未来仍可期待并且蔓延在当下现实中;二是政府一定要高瞻远瞩的制定国家的文化寻根与发掘生新的高端文化建设战略,并且立即开始实行;三是给思想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学与艺术创作以更大的自由,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期望出现“仰望星空”的大师与天才;第四点,就是全体国民,都要有一种自觉提高文化修养的意识与行为,包含提升道德水准,激发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所谓大国民,大国与国民是相互印证的,大国的文化特征就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向心焦点,每一个国民都是一个大写的人,共同撑起了一个泱泱大国。而首先,是每个国民都应该独善己身,增加修养,共同维护良好的道德与生活环境,尊重与帮扶自己的同胞。国民自身的上佳生活与修养,互助互爱,维护公共利益,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种国民之间人际蔓延的团结与友爱,正是塑造大国框架的主心骨。

然后就是具有文化自信,当前中国民众的文化气质是感性而缺乏修养的,不具有理性成熟的国民性,这在面对外国舆论与事件中,表现尤为突出,比如不会运用高水平的斗智手段,只是流于意气轻浮的谩骂与报复,以此来彰显所谓的“中国力量”,其实多数只是狭隘的民族妄想与感性思潮的泛滥,根本无益于树立文化形象——就像我们看到韩国人因为“牛肉风波”而强悍的大举游行反政府反美的时候,我们感到更多的是不屑,我们看到了一个疯狂野性的民族,这绝不会给我们的韩国印象加分。

你也看到了以色列在战火纷飞中用铁血求生,你也很叹服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还有二战之后,战胜国与战败国同样是废墟一片,但是德国与日本仍然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老二老三,但你或许不知道,他们四国是世界上居民私人藏书最多的国家。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怎能不兴旺发达?因此,你可以反感法国在奥运圣火传递时对中国的不友善,但你不能不读《巴黎圣母院》,那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书。你更要知道,最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定是散发着一股具有普世价值与人类性的思想与感动,所以,我们不能够抵制这样的高端文化。因此,不去法国旅行,无法踏入卢浮宫的艺术圣殿,对中国民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我们伤害别人,或许可以,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同时一定也是被伤害者。

两年前和一位资深中国外交官聊天,在问他关于俄罗斯的未来时,他说:“俄罗斯的经济确实有一些困难,不过你看俄罗斯的民众,精神状态里总有一种贵气,还是一种大国人民的气质,俄罗斯的未来一定会很好。”所以当美国在俄罗斯的后院发动一连串颜色革命,抑或在俄罗斯对门的东欧构建导弹防御系统时,我们看不到俄罗斯民众有什么大规模反应,如果换作是中国,愤青们恐怕早已是翻江倒海了。因为俄罗斯人自有一种气定神闲,知道自己是有实力的,有手段的,困难是暂时的,我才不在乎你,你能把我怎么着?所以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面对俄罗斯的高雅艺术和文化修养时,在骨子里也经常是心虚的。因为即便是在苏联刚解体那会,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俄罗斯人就是省吃俭用,也要花钱到剧院里聆听交响乐,欣赏芭蕾舞。今天中国中产阶级和富人已经不少了,但是钟爱高雅艺术的人,有多少呢?

当我们因为别国为四川地震而设立哀悼日而感念不已的时候,那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么——或者在之前的缅甸飓风灾难中,我们表现的是不是过于冷漠?我们的自私与狭隘,不仅映照在别人的目光中,更表现在对自己同胞与环境的态度上。走在大街上,到处是路人与汽车互不相让的道路争夺战,尾气与硝烟同弥漫,这样的处境与心境,怎能是大国民的素质,倒是很小家子气。所以爱国,首先是要爱自己,独善己身,增加修养,树立自信,更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爱自己的同胞,帮扶弱者,让爱意流溢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提高国民素质,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更不是两三天的事,是大家共同面向自身与人群的努力——如果你懂得某个知识,可以讲解给困惑不得解的陌生路人;更可以善意勇敢的扭转社会风气——比如正告那些扭开水龙头不知关闭节约的人。

一次听一位空军的军事研究员讲话,他说某年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访问广州军区,中方宴请他,粤菜美食,名扬四海,结果这位美军将领吃得满嘴油光,大快朵颐,直竖大拇指,但不想,却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美食,天下第一;美国军力,天下第一,让我们都保持下去——什么叫骂人不带脏字,什么叫高水平,这就叫!换成白话,你中国人不就是能研究吃么?而这句话也暴露了西方人的本质想法,在他们的眼里,中国人就是低了一等的——因为你缺乏面向信仰与心灵的高深文化,缺乏高雅与富含想象力的艺术精品,缺乏独树一帜承载文化的高端产品,缺乏别出心裁引领时代的创新能力——而这些正是让人敬佩与随从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当下中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全民都需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对于优良传统,对于面向未来的新锐思想,都需要努力发扬与构建!泱泱大国,是需要很多具有高尚修养,宽容心态的国民来支撑的,这样的国家与民族才真正拥有魅力,让人叹服。

如果要定义大国民,我想我会用这几个词汇来勾画他的骨架——理性的,成熟的,有文化修养的,道德高尚,心怀开放,思想新锐,重视科学与欣赏艺术。正因为有了这样大写的国民,这个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二者是互为表里的。

立足中华,面向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需要大国民!(未完待续——在写作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感到,某些论述是有局限性的,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拓展开,我想说的,原来更多。所以,我有了一个想法,把对于当下中华文化与中国问题的研究与思索写成一系列的文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探寻明白其中的究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也是一个很困惑当下中国的问题,亦是一个很有挑战也很有价值的事情——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浪潮波涛汹涌的复杂时代。我愿意花费心思与精力来把它梳理一番,希望可以给关心民族与人类未来的朋友一些解答与启示,不胜欣慰。水平有限,而这又必然是一个浩大的篇章,但至少,我是真诚努力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