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屋建瓴:宋志锋先生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分析 

(2009-01-30 21:57:04) 下一个

朋友最新时事分析大作(转自)点点繁星http://chinachanganczq.blog.sohu.com/

 

  1993年,我在西安初次遇见宋志锋先生,为先生高深的学问道德所折服,更为他传奇的一生所吸引,从此开始了十几年的从师学习生涯,跟随导师主修《瑜伽师地论》。作为先生的学生,我有幸得以常常聆听先生对国际时政的前瞻性预见和点评。

一、9.11袭击事件和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

早在九十年代初,我的导师宋志锋先生就多次谈到未来海湾地区可能的战争(包括后来的伊拉克战争)。1999年,在我国住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国导弹袭击后不久,宋志锋先生又多次谈到未来美国将遭到的袭击事件(包括袭击的方式,即用民航客机袭击美国标志性建筑等)。二年后,美国9.11事件爆发。

宋志锋先生说,历史将记住这一天——2001年9月11日——标志着从此美国全球战略的改变。

9.11事件是继珍珠港事件后,外敌第一次对美国本土发动的袭击,也是最为严重的袭击,它从根本上撼动了美国长期以来固有的安全信心。很快,美国以保障国土安全为由,对军事战略进行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一改以往“轻国内,重国外”的军事战略,实行“内外并重,国内优先”的方针。

02年5月,布什首次提出“先发制人”战略理论,他说:“反恐战不能依靠防守获胜。我们必须向敌人发起进攻,摧毁其计划,在最危险的威胁尚未形成之前就将其消除。”根据这个战略,美国有权在恐怖活动尚未出现或初露端倪之时,使用武力扼杀它。“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正式放弃冷战时期的“威慑与遏制”战略,进入全攻全守的新战略阶段。

二、反恐战争与基督教世界、伊斯兰教世界间的“圣战”

自九十年代起,宋志锋先生就多次谈到宗教信仰将是影响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及由此引发的战争——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的“圣战”。

我们知道,美国文化源自欧陆的基督教,由清教信徒移民新大陆时带到北美,并在北美获得长足的发展。美国91%的人信仰基督教,“上帝选民”的观念支撑着美国。美国公立学校的《忠诚誓言》中的“一个国家,在上帝之下”,实际上就是真实的基督教誓言。美国总统宣誓时,也总是一手按着《圣经》。尽管宗教大多宣扬宽容,但宗教的排他性是所有宗教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对待异教徒上,战争和武力征服一直是必要的手段。当美国足够强大,以至于认为必须承担起上帝赋予的世界拯救时,就担当起拯救其他民族,强迫“他人自由”的责任,此时军事打击成为其最有力的选择。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必须传播自由主义理念。这就是美国自由主义圣战的传统。也可以说美式民主的本质即“基督文明”。而布什本人正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虔诚严肃的基督教徒。在伊拉克战争发动前夕,布什总统就将这场战争比作是“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发生的主要冲突正是这样一种信仰的冲突(也有人称之为文明的冲突)。宗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严肃话题,在美国,不断产生的另类意识潮流会让人误以为宗教早已属于历史,但实际上它牢牢占据着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按照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实际认可,恐怖主义就是来源于伊斯兰世界,因为几乎所有的恐怖主义都是伊斯兰宗教的圣战。我们再来看反恐的一方,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基督教国家。说得再明确一些,“圣战”交战的双方就是伊斯兰教世界和基督教世界。所以接下来我们看到,布什总统对“全球反恐战争”重新定义,将其称为“针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战争”,将反恐定性为“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决战,继而把反恐的重点从“全球反恐”转向具体的“针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战争”,把矛头对准中东,对准伊斯兰世界,希望能整合基督教国家的力量铲除伊斯兰国家,借宗教的力量来灭亡异教徒。布什在纪念“9.11”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中,首次把开展了5年的反恐战争提升到“文明之战”的高度,声称要“为维护文明世界的自由生活方式”坚持战斗到底。

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是为了“朝圣”而“圣战”,如同今日美国人说打击穆斯林是传播西方“文明”和“民主”一样冠冕堂皇。这一切都表明了反恐战争的宗教性质。

三、美英联军进入伊拉克,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9.11之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反恐战争”。2001年10月7日,美英两国对庇护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内,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被推翻。2001年11月26日,布什首次将反恐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挂钩。12月,布什表示,军事打击在反恐斗争中非常重要,因此美国有可能在阿富汗之外动用武力。2002年1月,布什表示美国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同时将伊拉克定为“邪恶轴心”国之一,此后又多次重申,改变伊拉克政权是“本届政府的既定目标”。2003年3月,美国以伊拉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随后美英联军进入伊拉克。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的军事学者一直都在研究第三次世界大战何时以及怎样爆发的课题。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宋志锋先生是这样说的:自美英联军进入伊拉克的那一日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已经爆发了。宋志锋先生说,历史将记住今天——2003年3月20日——这一天将被后来的军事学者定义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点。

宋志锋先生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不像大多数学者想象的那样,它首先是在局部爆发,以地区战争的形式展开,随后逐渐会有更多的国家卷入进来。……会有更大规模的战争,……战争不断升级,……最终会动用核武器,生化武器也被使用……全球各国,从穷国到富国乃至中等国家都将卷入,无一幸免……

四、金融战争

宋志锋先生多次谈道,战争可以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充满硝烟的战争,另一种是不见硝烟的战争,单从其对国家经济的摧毁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上看,二者之间没有差别。08年9月从美国华尔街爆发的迅速波及世界的这场金融危机,宋志锋先生预见它就是一场由美国策发的“金融战争”。

美国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发动了这场金融战争。美国用尽种种方法,诸如“发放天文国债,套债权国埋单”,“借美元贬值,蒸发他国财富”,“操纵国际油价,拖垮产油国经济”等种种方法拉各国下水,为其巨额的两次战争的亏空和次贷黑洞埋单。

金融战争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打响,它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将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深远。

五、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伊朗战争最终爆发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牢牢控制产油国与出海口,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进一步向世界传播美式民主,美国对中东一直虎视眈眈。尽管前面已经拿下了伊拉克,但基于中东重要的地缘政治,美国将进一步制造机会掌控中东局势。

 2003年6月,布什总统与当时任巴勒斯坦总理的阿巴斯举行首次会谈,当时沙阿斯任巴勒斯坦外交部长。沙阿斯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布什总统对我们说,‘我是受上帝的使命驱使,上帝对我说:乔治,去打击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于是我那样做了。然后,上帝对我说,乔治,去结束在伊拉克的暴政……于是我那样做了。现在,我又一次听到上帝王对我说,去让巴勒斯坦人建国,让以色列人得到安全,让中东实现和平……我将这样做。” 阿巴斯回忆说,布什说:“我有一种道德和宗教义务,因此我将给你一个巴勒斯坦国。”《独立报》说,从一开始,布什就用宗教似的语言形容他发动的所谓“全球反恐战争”为对邪恶的战争,似乎把自己看作是神的旨意的执行者。作为上帝的选民,美国有义务借助武力进一步向中东、向世界推进他们的民主价值观。

趁着两届总统交接的权力真空时机,布什政府将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全力支持以色列这个中东小霸再次挑起事端,扩大事态和影响。整个阿拉伯世界将视其为挑战,伊朗也绝不会容忍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这正随了美国所愿。对于伊朗这个眼中钉,美国一直在寻找时机和借口,而且是必须。布什政府曾经宣布,不会把伊朗问题留给下一任美国总统。美国是绝不会等到伊朗制造出核武器的那一天。

美国最终将会出兵伊朗。

伊朗战争的爆发将最终有利于中国的振兴。

六、世界格局的重新组合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饱受美国压制的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正在复兴的大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面前,必须摒弃彼此间的成见而结成强大联盟。

美国、英国以及日本,三国由彼此间的共同利益,最终将结成牢固的联盟。

以德国为首的更多国家将会进一步调整与中国的关系,成为中国的伙伴。

……

九、大结局

有关世界局势的最终结局,宋志锋先生多次谈到这样几句话——“世界的希望在东方,东方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的希望在西部,西部的希望在西安。”

那时起,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从此将彻底摆脱近两个世纪以来被西方列强压迫奴役的现状,重振大国威风,再次成为世界历史舞台的主角。

中国,也将以自己博大的心胸和宽容的智慧迎接整个世界。

台湾最终也将回归祖国的怀抱。

 

                      陈志勤    2009年1月于西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