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烦恼到底对我们干了些什么?

(2009-01-17 17:27:12) 下一个

朋友佳作(转自)一个行者的随想

烦恼对我们干了很多坏事,让我们胸口发闷了,让我们掉泪了,让我们暴跳如雷了,总之,让我们苦恼了。《辞海》没有 “ 苦恼 ” 这个词条。翻翻金山词霸,好玩, “ 苦恼 ” 就是 “ 痛苦烦恼 ” ,说了跟没说一样。看来,还是得在佛经中找找这 “ 苦恼 ” 。
佛经说 “ 苦 ” ,苦是身心所感之苦,苦与乐是相对存在的。佛经说 “ 二苦 ” 、 “ 三苦 ” 、 “ 八苦 ” 、 “ 十八苦 ” 等等,而《瑜伽师地论 · 卷四十四》则有 “ 百十苦 ” 之说。一百一十种,真够受的。
说说 “ 八苦 ” 吧: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如果把最后这苦先放一边,其他的七苦,那就太好理解了。
据说,当年悉达多王子出游东南西北四门,亲眼见了老苦、病苦、死苦和修行以寻求生老病死解脱之道的沙门,从而坚定了出家修行的决心。
其实,人一出生来到这世界,就已经身受了苦的滋味了。都说娃娃出生第一声总是啼哭是因为他知道人生是苦的,这点,我不信。这辈子活得差不多了,我都还不知道明天什么样子呢,一个娃娃就能知道自己的一生什么样子,也太离奇了点。那怎么解释那声啼哭呢?苦,因为那一刻,娃娃已经在受苦了,从妈妈温暖的怀里,温暖的水环境里,一下子经历一个他所不熟悉的空气环境,什么都改变了,娃娃恐惧呀,多突然的变化呀。换你,你不恐惧?天上掉个狗头金在你怀里,你最多一愣,然后会满心欢喜的。要是掉个狗头在你怀里呢?不吓哭了才怪。
随着人的长大,这老苦、病苦、死苦,就更不用说了,天天经历着的,只是人们慢慢习惯了那种苦,忘了恐惧了。
如果说陌生人的死亡还不足以让我们感觉很难过,毕竟是自然规律,那么,我们自己亲人的离去还不足以让我们领略死苦吗?再有,我们豢养的阿猫阿狗们呢?反正,我的老猫死了,我难受了好多好多天。十年前你很喜欢的那部车子,现在什么样子了?是不是早成了老爷车了?二十年前那部呢?报废了吧?这不是老、死?
说起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人们第一反应,总是联想到跟自己生活、工作有关系的人:跟相爱的人不能生活在一起,这是爱别离;跟自己不喜欢的长官、同事,不得不天天凑一起,这是怨憎会;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这是求不得。等等。其实,我们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这些几种苦了。
如果不记得自己断奶时候的痛苦,总该见过自己孩子或者别人孩子断奶时候的模样吧?在那几天里,孩子经历的就是一个他很喜欢的一个过程的终结。再比如,我们都该记得毕业离校那几天的心情吧?对很多很多人来说,读书生涯是自己的很重要的一个黄金时代,毕业,就意味着这段生涯的终结。这些,不就是爱别离苦?你喜欢的人、事、物,终究会离开你的。
你很爱你老婆吧?是呀,可我就是受不了她的唠叨。你很爱你老公吧?是呀,可我最恨他每天都要跟他的狐朋狗友搓麻将搓到下半夜才回家。你父母很疼你,对不?是呀,可我就受不了爸爸妈妈要我参加这学习班那学习班,累死我了,我爸爸还爱板着脸训人。所有这些,还不够叫做怨憎会苦?你不喜欢,但你逃不掉。
求不得苦,就不用列清单了,随便谁,都可以给自己列一大串出来。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炽盛者,火势猛烈旺盛也。拆开看,没啥;连一起,不太好了。《佛学大词典》说: “ 五阴炽盛苦,又作五盛阴苦、五取蕴苦。为八苦之一。指人各具五阴而诸苦炽盛,亦指有漏的五蕴之苦。例如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所欲不得等,均属之。 ” 这么说来,说七苦,说八苦,都没错。没这条,这人生也已经够苦的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