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英:法国艺术歌曲欣赏 ZT

(2009-12-10 08:41:58) 下一个

法国艺术歌曲欣赏

——岭南大讲坛·艺术论坛第五十八期

主讲人:陶英(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陈杰珍(副研究员)

时间:2008年11月29日 地点:越秀区图书馆

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羊城晚报社、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协办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岭南大讲坛·艺术论坛现在开始。

今天这么冷,但是听众朋友早早就来到这里,现场已经坐满了,看来大家对陶老师的课很感兴趣。陶老师是著名的音乐家,她自己不仅仅开演唱会,同时她还专门研究法国的文化、法国的歌曲,并且申报了国家级研究课题。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城市,我相信在座许多朋友可能都去过,没有去过的恐怕从电视、从小说,或者是其他的媒体都有了解,法国是一个令人向往、令人陶醉的城市,它的歌曲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陶老师就会给我们介绍,今天她演讲的题目是“走近法国艺术歌曲”。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陶老师。

【陶英】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来到这里,今天在座的朋友我想都是热爱艺术,为艺术而来的,所以我也很荣幸能和大家在一起分享这段时间,共同的交流一下法国音乐文化的精华--法国艺术歌曲。

法国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再很陌生,从拿坡仑到戴高乐,从卢浮宫到埃菲尔铁塔,从LV的箱包到COCO CHANEL、CD的香水、化妆品,以及法国的红酒、奶酪,都已经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我想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景、享用这些高档品、时尚品、奢侈品的同时,大家肯定也会希望对法国的文化、法国人的生活有更近一步的了解。这个时候我的工作就变得很有意义,介绍、传承、研究法国音乐文化的精华、法国艺术歌曲,今天在这里,大家一起来共同走进法国艺术歌曲。

法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

艺术歌曲这个词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廖辅叔,有些人说是萧友梅,当然我没有考证过,总之是老一辈音乐家,从德语KUNSTLIED一词翻译过来的,KUNST是艺术、技能的意思,LIED是歌曲。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抒情歌曲,它的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法国艺术歌曲更是如此),所以它是文人与音乐家的创造物。这种具有室内乐特质的歌唱体裁,讲究的是诗歌、音乐与伴奏三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主要表现是人的内心世界、自然景观,歌曲表现力是非常强的,表现的手段和作曲的技法也非常复杂,伴奏占有重要的位置。

法国艺术歌曲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十六世纪在法国已经有了用琉特琴伴奏的独唱曲,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琉特琴的模样(见图)。还有就是民歌,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有人把《圣经》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并谱写成歌曲,成为街头歌曲。到了17世纪时,从意大利传入了浪漫曲,这种浪漫曲在现在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中还在使用。这种浪漫曲是用琉特琴、六弦琴还有就是羽管键琴伴奏的,六弦琴就是吉他。伴奏谱也逐渐的趋于正规化了,浪漫曲的类型也很多,有宫廷歌曲、田园曲、抒情曲、舞曲、饮酒歌等。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卢梭提倡歌曲应该以民歌的风格为主,他自己也写了一百多首民歌,但是没有流传下来,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一首是笔名为马尔蒂尼曲的《爱情的喜悦》,这首歌非常优美,稍微有一点哀怨,有些朋友可能听过,我在这里稍微给大家唱两句(现场演唱)。

之后在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革命歌曲,《马赛曲》现在成为了法国的国歌。我们现在来听一下(现场播放)。

在19世纪时很多音乐家已经开始用浪漫主义时期大诗人雨果、缪赛等的诗作写歌曲,这种歌曲已经突破了浪漫曲的方正、刻板的曲式风格,创作更加自由。十九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兴盛时期,柏辽兹是法国艺术歌曲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用“Melodie”这个词来称呼法国艺术歌曲,这个时候在欧洲有很多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艺术歌曲,比如说在德国叫德奥艺术歌曲,称之为“LIED”,在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浪漫曲,也是艺术歌曲,就叫“ROMANCE”,在法国柏辽兹用“Melodie”这个词来称呼法国艺术歌曲。

柏辽兹写的一些歌曲风格都是属于浪漫派时期的,我们容易欣赏,柏辽兹和浪漫主义文学大诗雨果、浪漫派的画家德拉克诺娃三人并称为法国浪漫主义三杰,可见柏辽兹艺术创作上也是非常杰出的。它的代表作是套曲《夏夜》,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二首《玫瑰花魂》,属于很典型的浪漫派时期的音乐。(现场播放)。

继柏辽兹之后,有梅耶贝尔 、古诺、 比才、德里勃、马斯内、弗兰克、圣桑、丹第、夏布里埃等等人都相继写了很多歌曲,像比才、古诺、马斯内这些人是法国歌剧的领军人物,他们主要的创作是在歌剧领域,但是他们在歌曲写作上也是非常优秀的,就因为有这些人共同的创作,使法国艺术歌曲成为一个很大的流派,成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艺术歌曲代表人物是福列、迪帕克、德彪西、肖松、卡普莱、拉威尔、鲁塞尔、普郎克等,其中福列、迪帕克、德彪西、拉威尔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使法国艺术歌曲发展到一个很鼎盛的阶段,鲁赛尔还用中国诗谱写了3首歌曲,一直到当代作曲家,梅西安、勒修等人也是写了很多很好听的歌曲。

法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福列——法国的舒曼

福列是欧洲音乐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法国作曲家,他一生的创作都是在艺术歌曲的领域,创作了一百多首歌曲,由于福列在十九世纪末的法国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欧洲艺术歌曲发展中的地位,被后人誉为法国的舒曼。他的创作时期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曲调非常流畅,结构简单、感情含蓄,从内容和形式都吻合法国人的特征,什么特征呢?含蓄、精致。我们知道法国人做的一些东西的确是非常精致的,非常细腻。他歌曲的创作大多是采用浪漫主义诗人和象征派诗人的诗作,我们一会儿会把象征派诗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和法国艺术歌曲是息息相关的。大部分人知道浪漫主义诗人,比如说席勒、海涅、歌德等这些人,我们对法国这些诗人,因为他们都是属于象征派,有些朋友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下面都会有介绍。福列采用著名象征派诗人保尔·魏尔兰的诗写了十七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月光Clair de lune》。《月光》是福列的名作,整首歌曲更像是一幅古香古色的人物风情画,一开始是一段明快、雅致的小步舞曲节奏的钢琴前奏,好像预示着一群戴假面具的男女纷纷踏着舞步入场了,歌声从琴声中不知不觉流淌出来,把人带入一种夜色朦胧的幽幽幻觉中,美不胜收,整首歌曲散发着一种古老、自然而又精美的气息,下面我们来听一下。(现场播放)

接下来我想介绍的是《梦后Apres un reve》,《梦后》和《月光》都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入学考试的必唱曲目,可见它的流传非常广,也非常重要。这首歌整首诗的主题是叙述了一个爱情的梦和梦醒之后的无奈,有一种朦胧的慵懒情愫,演唱时演唱者必须有一种叹息的语气,用恬静而又受理性控制的声音把它演唱出来,它的技巧要求要圆滑,对乐句强弱的控制也要收放自如,对演唱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现场播放)

我把这首诗给大家读一下,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在睡梦中,因见到你的影像而陶醉,我梦见了幸福热情的幻影,您的眼睛格外的柔美,你的声音清纯又响亮,如同曙光照亮的天空一样发出光芒。你呼唤我,我就离开大地,与你一同奔向光明,天空为我们拨开云彩,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华丽,隐约可见的神圣光芒,唉,却可惜从美梦中醒来我呼唤着你,啊,夜晚,请带我回到虚幻中,回来吧,神秘的夜!回来吧!”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曼陀林Mandoline》,它又是另外一种神韵,很活泼、妙趣横生。(现场播放)

因为福列的创作,使法国艺术歌曲达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所以我们对他是要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迪帕克——所写15首歌曲,首首经典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迪帕克,迪帕克的创作主要是集中在十九世纪中到十九世纪下半叶,也是采用象征派诗人的诗作,他一共写了15首歌曲,但是首首经典,这15首歌曲使他赢得了世界声誉,跻身于伟大歌曲作曲家的行列。他的代表作有《忧郁之歌Chanson triste》、《费迪蕾Phidylé》、《往昔的生活La vie antérieure》等。《忧郁之歌》写的是比较怀旧的憧憬,我把歌词给大家念一下,大家也可以对歌曲有一个了解。“一束月光睡在你的心上,夏夜月色妩媚又明亮,为了逃脱生活的重压,我愿在你的光辉中隐藏,我愿过去的痛苦全部消亡。爱人啊,在你怀抱中使我忘记了忧愁和凄怆,在温情的拥抱里多安详,你把我那伤痛难忍的头不时地放在你的心上,你为它讲述着人间的传说,在传说里仿佛在讲着我们俩,你目光中充满着忧郁,从你眼里我品尝到了不少甜吻和深情的抚爱,或许能医好我的创伤。”我们来欣赏一下。(现场播放) 这些歌曲在我的专辑里已经有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听一下。我们还有一些现场的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厅等我们慢慢都会做下去。《费迪蕾Phidylé》是仿中世纪的歌谣,是为女中音而写,全曲有一个副歌在重复出现,仿佛在诉说着、暗示着城堡女主人对意中人的期待,又度过了日出到日落的一天。由于这些歌曲,人们评论迪帕克的创作是诗歌和音乐天衣无缝的结合。

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下面我想说一下德彪西,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的创作对欧美各国的音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歌曲的创作是德彪西的长项,就像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一样,在音乐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给他的称号是很高的。他的作品也非常多,有《美丽的夕阳》、《被遗忘的抒情曲Ariettes oubliées》、《曼陀林Mandoline》、《出现Apparition》等。

在讲印象派音乐之前我想给大家讲一下印象主义。在巴黎有一百多家博物馆,每一个博物馆可以说都是一个艺术珍品,当我们去欧洲旅游时,巴黎也是必经之地,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在那儿,我们可以去好好感受一下。印象主义又叫印象派,是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为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的。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史上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鼎盛,在法国出现了很多印象派的艺术大师,有莫奈、梵高,梵高的《向日葵》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另指)这幅画是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西涅克的一副作品,存放在巴黎奥赛博物馆,一开始我去巴黎在博物馆我是看不懂的,因为这种画是点彩派,在跟前看时全部是点,这是什么啊,后来经过别人的指导,给你讲解,要拉开距离远远看,才会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艺术特点,这是艺术创作手法上一种突破,这就是印象派了。

在巴黎的卢浮宫是专门放古典派和浪漫派时期的这些油画,比如说《蒙娜丽莎》等。在它的对面就是奥赛博物馆,奥赛博物馆专门存放这些浪漫派后的新的文艺思潮影响下出来的文艺、绘画作品,刚开始我也是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欣赏,慢慢的通过学习、通过理解,深入的去研究,才能真正感受这个画应该到底怎么欣赏。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派是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落入俗套的浪漫主义绘画。的确,在浪漫后期的艺术家也不得不创新、不得不反思,因为油画虽然说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很鼎盛的时期,但是由于照相机的出现,使他们陷入被动的局面,因为画的再像、画的再好,光和影处理的再好,都不如照相出来的画面,因为它很真实。因此也就要求艺术家必须要突破,必须要往前走,要有新的创作手法、创作思路出现,印象主义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同时期的还有印象派的文学,比如说保尔·魏尔兰的诗作,龚古尔兄弟的文学,还有印象派的电影等。我们刚才说的象征派跟印象派是类通的,象征派诗作是衍生出来的诗学的一种。在德彪西年轻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这些诗人们的诗学和精神世界里一起渡过的,这些诗人在1895年的巴黎被称之为有争议的诗人,太前卫了,前卫主义、前卫的艺术家,像玛拉美等这些诗人。在巴黎还有他们专门聚会的地方,一个叫“黑猫”的咖啡屋,德彪西天天跟他们混在一起喝咖啡,聊文艺思想。他还加入了一个象征派诗人的团体,这个团体叫“五点到七点”,什么意思呢?就是法国人喝饭前酒的时间,法国人吃饭的时间特别长,尤其吃法国大餐可能要花五六个小时,从下午六点、七点就开始喝饭前酒,然后一道一道边吃边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一点这样的,五点到七点是餐前酒,就是喝XO、马爹利,喝这种酒的时间,酒喝一点点而已,主要是要聊天。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跟这些象征派诗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倾向也在他的创作里反映出来了。

象征派诗人创作思路是什么呢?他们强调用隐喻、用暗示的手法来反映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他们认为这样要比反映任何事物的外部现实状况更为重要,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不同,他认为一幅油画,画的越像越没有意义。后来照相技术出现之后,对于古典绘画来说就更加没有意义了。如果明确的表现出了这种表现对象,就等于使表现对象失去了意义、失去了生命,这对于搞艺术创作的人,只要失去了艺术生命,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这种暗示的手法使他们的艺术创作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因为可以在他无穷的想像当中来发挥、来创作,而这恰恰与德彪西的艺术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象征主义诗人能用这种隐喻、暗示的手法来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他同样也能够用含蓄、深刻的音乐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1886年他写了一个声乐套曲《被遗忘的抒情曲》,这个套曲是根据保尔·魏尔兰的诗写的,一共是六首。在这首歌曲里,作曲家找到了与诗人的心灵融契合点,其中的第二首是一首很典型的象征主义诗歌,歌曲是这样写的,“眼泪在我的心中流淌,如同雨滴纷落城中。这是何等消沉,它浸透我的心,哦,柔和的雨滴声,无缘无故的流泪,在这沮丧的心里怎么没有遭遇不忠,这无缘无故的伤心才是最坏的痛苦。”诉说的是诗人窗边听雨时的无名惆怅,要求音乐有意识的保持一种单调感,德彪西做到了,他的作品形象暗示出单调的、重复的细雨淅沥声,表现感情的高潮在最后一场才出现,作曲家把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与诗的韵律完美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的将诗人的悲哀扩大化,使他在音乐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首歌在当时赢得了很多艺术家的喜爱,至今成为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我们可以一起来欣赏一下。(现场播放)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首是用玛拉美的诗创作的《幽灵》,也叫《出现》。词是这样的,“月亮也独自哀伤,天使流着泪,用琴弓一样的手指在轻柔小花包围的一片寂静中弹奏了无生气的拨弦琴,白色晶莹的眼泪滑落在花冠的蓝色之上,这是你初吻被祝福之日,我的遐想喜欢折磨我,喜欢自我陶醉于悲伤的氛围中,同样没有遗憾和挫折留下,心中盼望着梦想实现,于是我到处漂泊,眼睛紧盯着残旧的路面,当发丝般的阳光照耀着街上在晚上,你带着微笑出现了,出现了,而我以为看到了仙女带着明亮的一顶帽,那个从前出现于宠儿梦中的人啊,走过去,而他的手中总是没有紧握住,雪有如一束束白色香熏般轻轻落下。”这是玛拉美的诗。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现场播放)

的确这种印象派的音乐,就像我们刚刚开始欣赏印象派的画一样,需要一个过程,不像浪漫主义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热情、明亮、开放的、容易听懂是什么样的意境。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曼陀林》,和福列的同名作品在音乐上的不同。(现场播放)

这些作品,我刚才说了也会在我们的音乐会上逐步给大家呈现出来。

拉威尔——不属于任何流派

现在这位是拉威尔(指画像),他写了像《西班牙狂想曲》、《鹅妈妈》等等作品,虽然他在歌曲创作中不像德彪西、迪帕克这么有名,但是他写的少量作品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他早期的歌曲也是带有明显的德彪西的强烈影响,有些评论家甚至评论他是德彪西的忠实后继者,因为他俩接受了相近的文艺思潮的影响,同样是追求色彩性的音乐效果。但是从拉威尔后期的发展来看,两个人的美学观点是不一致的,拉威尔对艺术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虽然我对音乐中的新思潮一向都是乐于接受的,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企图摒弃那些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原则,我经常广泛的从一些大师的身上吸取灵感,我从来不是任何一种作曲风格的奴隶,也未与任何特定的乐派结盟”。这说明他的艺术创作不属于任何流派的,比如说是印象派的,或者是哪一个派的,不是的,而是吸取了大师身上的灵感创作作品。后期的发展他就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潮的束缚,写出了一些形象很生动、很清晰,色调明朗,在艺术上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迪与影响的创作。

1932年拉威尔运用西班牙的舞曲节奏,创作了一组套曲《堂吉柯德致迪尔西内Don Quichotte à dulcinée》,是为电影《堂吉柯德》配乐的,音乐既庄重又诙谐,将堂吉柯德这位乡村绅士模仿中世纪骑士很荒唐、很可笑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其中第三首《酒歌》是堂吉柯德醉酒之后唱的,是为男中音创作,他借着酒性真实的发泄自己对所有事情的愤恨和不满,他诅咒不理解他的人,模仿中世纪的骑士向往自己心中美好的姑娘,他要追求快乐、寻求幸福,可悲的是他只能在梦幻中做到这一点,在梦幻中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乐曲中我们能够听到他的醉态、笑声,甚至是打酒嗝的声音,这部声乐套曲很有幽默感,以生动的音乐语言塑造了堂吉柯德。演唱这个角色时,演唱者要稍微带一点醉意,眼睛微闭,得意洋洋,有一点醉态的感觉。词是这样写的,“私生儿滚开,显赫的圣母,你那甜美的目光羞辱我,并说爱情和陈酒将给我的心灵带来痛苦。啊,我饮酒是为了快乐,快乐是我唯一的目标,我要一直喝下去,直到我酩酊大醉,快乐快乐,我饮酒是为了快乐。妒嫉滚开,栗发色的情人抱怨哭泣,她还发誓他将永远是失败的恋人,她在酒里掺了一些水,让他在醉酒中。啊,我饮酒是为了快乐,快乐是我唯一的目标,我要一直喝下去,直到我酩酊大醉。啊,快乐,饮酒是为了快乐。”我们来一起听一下。(现场播放)

法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  

首先是民族性,法国人的民族性格是不喜欢夸张,喜欢以简洁而多样性的形式来表现他们丰富、细腻、含蓄的感情。大家知道法国人是非常爱美的,在任何事物上都要追求美,尤其是对音乐,追求一切音乐的美,柔美连贯的声音、优美的旋律线条、简洁的和声和曲式,这些都是他们追求的东西,很精致、很精美。

阶级性,法国艺术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的历史由来是不同的,在法国大革命前音乐是为资助文艺的贵族来服务的,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上升的新兴资产阶级占据了社会的主流,他们一方面对宫廷贵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刻意做模仿和追求,另外一个方面,他们又致力于追求跟宫廷音乐所不同的,以显示他们的审美趣味的独特性。这个时候艺术歌曲的出现使他们眼睛一亮,伴随着象征主义诗歌的发展,使音乐和诗人结合,表达独特的法国式审美情趣的艺术歌曲成为了资产阶级 所欣赏的音乐题材。因此,法国艺术歌曲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环境下,在巴黎的沙龙文化和家庭音乐会的环境中生长起来。这种家庭音乐会到现在都还有,我在巴黎参加过三次这样的也叫做家庭聚会,当然这种家庭要稍微富有一些,因为要请来宾在音乐会之后搞一个小型的冷餐会,大家要在一起聊一聊音乐是怎么样的,比如说对今天的钢琴很满意,对今天的声乐有一点自己的保留等等评价。沙龙文化是法国是非常有特色的,法国艺术歌曲和德奥艺术歌曲不同的就是出生不同,因此它还是带有一定的贵族气息,有知识阶层的文化气息,而没有像德奥艺术歌曲很多是跟市民阶层联系在一起的。

德奥艺术歌曲也是以舒伯特、舒曼等大师为代表的,他们也是采用席勒、海涅、歌德的诗。但是同时还有很多的德奥艺术歌曲也是采用了口语化很强的歌词,有人说舒伯特年轻时是非常穷困潦倒的,有时为了换取一个面包,人家说你不是一个作曲的吗,你现场创作一段吧,因为肚子饿,他就赶紧写啊,有时候这样写的歌曲也被流传下来,比如歌曲《鳟鱼》,是这样唱的,(唱)“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条小鳟鱼,快活游来游去象箭儿一样···”。我们都知道舒伯特是歌曲之王啊,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所以跟法国艺术歌曲是有这么一个本质的区别,它们服务的对象不同。

法国艺术歌曲也比较讲求风格性,比如说同一场音乐会的主题内容要相同或者相近。

下面我想说一下法国艺术歌曲的文学性,法国艺术歌曲是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物。前面我也说过,法国音乐家创作的这些艺术歌曲全部是采用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等两派诗人所创作的诗词。这两派诗人的创作理念对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这两派的代表人物我刚才也说了,而且我将来要一直不停的说下去,直到大家了解,就像大家知道歌德一样,其实像玛拉美等诗人是非常有名的,只是流传不是很广,所以我要不停的说,一直要说到大家知道,因为诗和音乐是不能脱离开的。我刚才说的福列、德彪西等,完全是采用了这些大师们的诗作创作他们的音乐,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很美好的诗,才能够使他们的音乐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像《月光》、《往昔的生活》等都是从非常有名的诗创作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忘记诗人。

法国艺术歌曲是情感与语调的完美结合品。法国人对自己本国语言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是出了名的,我在巴黎的时候深有同感,就是他会说英语也不跟你说,他要说法语,你用英语问路即使他会说英语,但是他也会用法语回答,不像德国人在这些方面是比较开放的。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这些国家,就好象是我们湖南、广东这样接壤,虽然说我不会说广东话、我不会说湖南话,但是我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所以或多或少都会说一点,不是说完全不懂。但是法国人不像德国人,德国很多人都说点法语,你跟他用法语交流他也会用法语来回答,但是法国人在骨子里认为他们的法语本身就有韵律感、律动感,这种抑扬顿挫。法国艺术歌曲的旋律的音乐线条也是随着语言的抑扬顿挫而塑造出来的,

法语歌曲中德彪西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完美,刚才我们说了因为他跟象征派的诗人整天混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很有名的散文家和对法国诗词高度的鉴赏家、评论家,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很好的展现出来了。他对法兰西语言突出的感觉使他善于使旋律线条合乎歌词语调的起伏,使音乐和法语的节奏重音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诗意、乐思和语言成为和谐的统一体。

法国艺术歌曲是伴奏与旋律的完美结合体。法国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除了节奏和音准这两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外,钢琴伴奏的织体、音形、和声、复调、音色、速度等等,都为歌曲的展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伴奏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前奏的预示、间奏的连贯、尾奏的深化,刚才我们听了《月光》,当人声结束时钢琴马上出来,音乐旋律交织在一起,没有任何的重复,对声乐的衬托作用显得非常好。钢琴做情感铺设,还有歌曲情绪的酝酿,对某些特殊字词的强调,有时候声乐是没有办法达到的,但是钢琴填补上来了。法国艺术歌曲使钢琴家永远处于表现的主要位置,就是钢琴和声乐两者不能脱离开。作曲家在给钢琴伴奏形象塑造时,巧妙利用了钢琴的各种性能,最大限度发挥钢琴的表现力。《梦后》的钢琴伴奏是三连音,但是声乐是三对二,音乐织体很丰富,音乐充满了动感,线条有了流畅感和均匀感,同时表达的内涵却非常丰富,体现了梦醒之后非常朦胧的情愫,歌唱表现很简单,不能复杂,因为一复杂梦就惊醒了。《月光》的前奏有一个预示,它是一个小步舞曲式的前奏,预示着跳舞的这些人带着面具来了,好像是舞会上戴着面具出场,当人声没有的时候钢琴马上填补出来,把这种音乐的平衡性保持住,才能使我们感受到音乐是这么的丰满。《曼陀林》也是,我们把钢琴叫做打击乐,而曼陀林是拨弦乐器,用钢琴的声音模仿曼陀林,表现力也很丰富。另外,刚才我们听了福列和德彪西所创作的《曼陀林》不一样,福列的有一种浪漫派后期的风格,我们还能听懂, 而德彪西就不一样了,有印象派音乐的风格在里面,比较模糊的、比较含蓄的,是隐喻的风格。

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

法国艺术歌曲具有室内乐的特征,被称之为“音乐会歌曲”,因为诗人和作曲家往往表现的是一些意境、一些印象,不确定的朦胧感情和略带忧伤的伤感,很少有浪漫主义情感的爆发。这种具有室内乐特质的歌曲,要求声乐技能和艺术修养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表现法国艺术歌曲的抒情性。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比较高,比唱一般的歌曲和歌剧演唱技巧还要难,很多能唱艺术夸张手法的歌剧演员对唱艺术歌曲都惧怕,因为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有文学修养,要对诗词理解,还不能瞎唱,但是歌剧不同,歌剧本身述说比较多,都是很简单直白的叙述和对话,但是艺术歌曲不同,一定要有文学修养在里面。

呐喊喧嚣式的演唱与艺术歌曲的风格是不吻合的,在声乐训练当中我要说的是一个词“控制”,这种控制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我现在说话在使用气息、声带同时也在振动,但是我们唱歌时就必须要很深入的使用气息,也就是横膈膜气息的支持带动喉咙的打开,然后声带良好的振动、共鸣腔体的使用,这些是我们声乐技巧训练的通用法则,适用于任何的声部。在我们训练的时候,这种打开,还有声带的振动,以及气息的支持,要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在这种互相的作用下完成歌唱活动。缺一不可,不能单独训练哪一个部分,有再好的气息,如果声带没有使用好,声带的闭合、挡气的功能没有做好的话,气息都是浪费的,出来全部都跑掉了,有再多的气也没有用。当声带闭合的这一刹那我们声音发出来,它和我们的气息形成了对抗,这个时候你的气息支持才有用,不能天天光练气,把横膈膜练的很壮也是没有用的,是要整体协调训练。在训练当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打一个比喻,就好象练举重的人要举起100公斤,肯定每天要训练举过120公斤或者130公斤,当然这个例子不一定很确切,同样对声乐的训练来说也是肌能的训练,只不过训练的是声带的肌能和横膈膜的肌能,还有喉咙打开的肌能等。这种控制是声乐训练中的高级阶段,当我们把120%做好以后,我们再用百分之六七十的力度去演唱艺术歌曲,这就够了。

这种控制的声音给听众带来美感,我经常会跟学生讲,为什么你们喜欢听韩红的《天路》,大家都喜欢听为什么?就是因为她用一种控制的力量达到了人声在接近极限音时,没有给人极限的感觉,而给人还有空间来表现的感觉,这种空间感、没有极限的感觉,给人以充满无限想像的空间感觉,这种声音是最美的声音。韩红的演唱境界不是一般人轻而易举达到的,这首歌写出来是有它的艺术性和难度的。这种美感,就是我们对声音的审美,它一定要给人想像的空间,没有极限音的感觉,还有无穷的力量,甚至更高、甚至更远,不是唱的声音很大很有力量,不是的,对美声唱法更加要有一个认识,不是呐喊,而是一定要有空间感。学会了这种控制的声音,我们才能用我们很有乐感的内心细微体会来演绎我们心中美好的歌曲。

另外在节奏方面也要注意,唱艺术歌曲时要很严谨按照作曲家所标明的力度和速度记号进行,自己不要随意延长,或者自己随意进行二度创作,这是不行的,我们要记住我们在继承,在继承的时候要很严谨的。在唱连贯乐句的时候要保持一种很清纯的连贯,这才是我们所要的表现力,不要加滑音,每次听到学生这样唱我就会说你中国民歌听多了,当然我不是在贬低中国民歌,因为风格不同,中国民歌就是这样(现场演绎),都是这样的,但是欧洲艺术歌曲不允许这样的东西出来,一出来就不是它的风格了,不要以中国民歌的方式来演绎国外的艺术歌曲。

在我们演唱之前要反复的朗诵歌词,这是一定要的,放慢几倍的速度将歌词一个节拍一个节拍镶嵌在里面,在节奏里来读词,这样我们才能够很严谨的按照它的速度、按照它的节拍来。另外在表现艺术歌曲的诗意方面,我们也要充分的去认识到它语气,不光是语速、语调、语音,还有语气的问题,这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艺术歌曲的时候,我们要很好的读词,去理解它的诗意、语气。

要运用呼吸方法,当你节奏、音准、语言等音乐方面的功课做好之后,我们要使用上想象力,使用呼吸方法,把唱歌的肌能协调起来进行想像演唱,这就是来体验内心的情感处理,想像演唱不要出声音,想像这个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意境,这些做好之后,我们再轻声把你已经想好的声音唱出来,不要一开始就在这里哇哇唱。这是我的一个经验吧,我每次都会这样去做,也可能我这个人比较保守一点,差不多了才敢唱出来,不像有的人胆子比较大,拿到一首歌就敢唱出来,当然这也是对音乐的严谨。

法国艺术歌曲在我国的传播和意义

法国艺术歌曲是上个世纪初由我国一些著名的歌唱家如周小燕、喻宜宣等人在欧洲学习时引入到国内的,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法国艺术歌曲的传播一度中断下来。法国艺术歌曲是法国音乐文化园地一朵很灿烂的奇葩,作为文艺工作者,尤其我是公派留学的,我觉得我的责任更加重大,一定要把它很好的继承下来、传播开来,即使它很难,但是它是很美的,所以我们有这个责任。另外它传播不广泛的原因,因为它毕竟还是属于美声唱法,主要是靠艺术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来传播。但是法语语言的复杂性、诗词比较难理解,对演唱者的声乐功底要求比较高,往往这些歌曲是安排给高年级的同学唱,可是同学到了高年级,声音技巧成熟了,又很希望唱咏叹调,所以也就没有被重视起来,另外就是传播者比较少。法国艺术歌曲历经几百年,长盛不衰,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音乐精品、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音乐教师和音乐工作者要很好的传播它。

从大的方面来讲,介绍、传承、研究法国艺术歌曲对我们中国艺术歌曲也能起到借鉴和推动的作用,大家知道中国艺术歌曲在上个世纪初有很大一批很好听的,比如说《我住长江头》、《春思曲》等这些歌,但是到了现在,艺术歌曲的确来说精品太少了…,我记得2000年李岚清总理当时是提倡了要发展中国艺术歌曲,而且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时候也是提倡艺术歌曲的比赛,创作比赛、歌唱比赛,那次也是学校派我去参加了,我们学校还拿了三项作品创作奖,我还拿了演唱奖。但是后来这类比赛又没有了。所以,对法国艺术歌曲进行一个很好的介绍和传播,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也能起到一点推动作用,我觉得也是做这个事情的一个意义。对于我自己来说,希望和同行一起在这个领域里建立起法国艺术歌曲研究的体系,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对于广大的文艺爱好者、音乐爱好者而言,也可以多听一些、多学唱一点,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扩大自己的眼界。比如说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也能够多一点跟外面人交流的谈资,我想所以这就是发展它的一些意义吧。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我们抓紧时间进入提问环节。

【现场提问1】法国和意大利艺术歌曲都是上品,那么双方的长段短又如何呢?另外中国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在选才、培育、演出方面有何异同?谢谢。

【陶英】我觉得没有可比性,双方各有长短。中国和法国现在的文化交流也是日益密切起来,中国艺术歌曲的确在上个世纪初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直到现在还在被演绎,包括研究生选才考试都是一个重要方面。现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出也不是很多,所以也需要我们这些人来做这样的传播。中国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有何相同和相异的地方,在选才、培育、演出方面,演出方面,我刚才说了都不是很多,希望慢慢增多,不光是法国艺术歌曲,包括德奥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等都限于艺术院校里,在外面的演出的确不多,但是是有很多精品是需要我们去传播的。挑选人才和培养方面,学习的选才首先是要看有没有音乐性,这是很重要的,有嗓子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国家嗓子好的人来学声乐,而在国外不是,在国外是喜欢声乐的人来学音乐,可能嗓子不是很好,但是音乐修养非常高,尤其是一些人小时候受到家庭的影响,学了很多门的乐器,这样的人很多,但是中国人也不会比他们差,当我们声音非常好的时候,声乐声乐,声音是表现音乐的第一个要素,声音也是非常重要,当你拥有很柔和、很优美的声音,对表现音乐是很重要的,中国人在国外是非常占优势的,当在一段时间我们把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文化做了很详细的学习和吸收之后,我们的嗓子一下子就上去了,因为我们的声音比他们声音好,所以在选才时首先我们是要选有音乐性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音准、节奏、有乐感等,这些东西真的是天生的。有很多家长问我,陶老师小孩唱歌没有乐感,怎么办?这个的确是挺难为我的,因为乐感是从小的潜移默化、耳闻目染出来的,有乐感就是有乐感,你看《星光大道》上唱的业余人士也唱的很好,也很有乐感,可能有的比一般的音乐学院的学生都还要好,这是人的一种感觉。在我们培育他们的时候,也是需要从这些方面,刚才我讲的这些方面,首先就是声音要符合美声唱法训练的要求,第二就是乐感方面,乐感包括很多方面的,刚才我谈的是艺术歌曲的乐感,要有文学性,对歌词要理解,就像外国人唱中国歌很多唱不好,我们认为外国人唱的好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对了,所以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记得一次国际声乐比赛,有一个人唱的《那就是我》,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我让我丈夫去听外国人怎么唱中国歌,从来没有人那么唱这么一首歌,那首歌是谷建芬写的,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外国人这么唱这首歌,他不卖弄声音,是用心体会,后来我们问他怎么想到这么唱这首歌,他说我是唱给我远在爱尔兰的父亲、母亲听,这种心的距离,还有对音乐的认识度,你立马就可以感受到,他唱的再大声他父母也听不到,所以他只能从心里唱,所以这种乐感我觉得是比较难培养的,当然也能培养,我们通过大量歌曲的演唱,大量不同风格的歌曲演绎也是能够培养乐感的,但是还要靠你这个人,你本身要有语感,从小就要大量的听音乐、感受生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乐感乐感,这个人是很有感觉的。

【现场提问2】意大利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各有什么异同?

【陶英】我们说艺术歌曲只有德奥艺术歌曲和法国艺术歌曲,在意大利是浪漫曲,还有一些是民歌,不是真正的艺术歌曲。意大利最著名的就是歌剧,这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可比性,一个是歌剧,一个是艺术歌曲。

【现场提问3】我想问一下法国艺术歌曲的意义是不是抒情?谢谢。

【陶英】说对了,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法国艺术歌曲有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抒情,一定要保持它这种抒情的风格,当我们演唱时也是要有恬静、理性控制的声音,把这种抒情的风格演绎出来。当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应该更多的倾听声音的连贯、流畅,乐曲旋律的优美性,以及整个跟钢琴伴奏,刚才我也说很重要,钢琴也要好好听,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只听声音或者怎样。在音乐学院现在也存在着一个问题,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亮,其实这是对声乐的理解不对,每一种音乐题材都有自己的风格,我们一定要保持住这种风格。比如说中国歌曲也是这样,每一个地域的歌曲都是风格不一样的,比如说黄土高坡就是要喊,而到了江南地区的小调就不能喊,所以风格是最重要的,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也是这样,同样一首歌曲两个人演绎出来的东西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风格不一样。风格就有语言的问题、有语音的问题。

【现场提问4】非常感谢陶老师能够给我这种,我觉得是下里巴人,享受一下阳春白雪的感觉,感觉非常好,也非常感谢岭南大讲坛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其实在您刚才介绍的时候就讲到了法国艺术歌曲的文学性,我有一点感受,我也喜欢听一些音乐,但是有时候也经常听不懂,而且我也去上过音乐鉴赏课,这次您是带着一个使命想传播开,这对我们普通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想可能需要一个衔接,专业搞声乐、音乐的人一听可能就明白了,甚至觉得怎么这么简单,但是对门外汉可能还不行,让我联想到就像是中央台搞青歌赛,文化综合知识得分是1分,总分是100分,刚才你提到法国艺术歌曲的文化性我联想起来,那么多很专业的歌手,甚至是有名的歌唱家,但是在文化素质甚至在乐理知识上非常差,感觉好像把音乐和文化割裂开了,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可能我们在传播音乐时真的需要先传播一种文化,文化积淀好了我们受到了一点熏陶,然后我们再享受音乐。在这个方面我不知道音乐学院在文化方面会不会像综合大学的中文系,或者是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专业那样培养,我不知道有没有,但是我就想如果有这样的话,可能对法国艺术歌曲的训练,甚至是这种传播会更好,尤其可能是您今后还举办这样的讲座时,我们可能会联系的更加紧密一些。如果您今后继续做这个方面的传播或者是讲座时,是不是能够给我们这些门外汉基本的音乐鉴赏,比如说我们听交响乐、室内乐时,在享受时应该带着什么样的风格格调去领会音乐的意境,而不是说要听懂它的词。为什么流行歌曲那么多人喜欢听,其实就是因为一听就明白了,其实不是听的音乐,而是听那种词而已,而我们需要感受的音乐应该是阳春白雪的熏陶。谢谢您。

【陶英】在音乐学院现在因为进入大学城,真正的才跟其他的大学有了这样的交流,也允许学生本科生三四年级以上,包括研究生,可以去选其他大学的一些课程。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就有这样的一个艺术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其他的学校同学,比如说那时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来到我们音乐学院的研究生班来听我们老师讲的音乐美学,因为美学就像您刚才说的,不光是一个简单的怎么欣赏,而是从人文的方面来进行学习,音乐为什么美、怎么欣赏,我们怎么把这种美带给大家,带给学生和音乐爱好者,这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也会从另外的角度深层次思考,怎么向学生把我学到的东西浅显的一点一点铺设清楚,但是有一点很清楚,不管我是在学习传播法国艺术歌曲,还是别的老师在教的意大利歌剧,我们都首先本着继承,在继承大方向上就不可能老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就要很严肃的对待音乐。我们如何把音乐一层不层剖析清楚,让大家理解清楚,这的确也是我们慢慢要做的一个课题,包括意大利歌剧。国外也是这样,当然也不是所有人能够听懂的,在演歌剧的时候上面都有歌词打出来。

在我们学院里学习艺术歌曲的时候,像我就一定会让学生自己翻译,这是第一步的,我对学生的要求首先你只要拿到外国歌,就必须搞清楚每一个字的意思,这是第一步的,然后再做下面基本功的练习,做这些功课,一点一点的把它做清楚,因为这个东西不可能一口吃一个大胖子,学习的重点也不只是法国艺术歌曲,有很多的,在音乐学院首先是意大利歌曲,一些古老的咏叹调,因为对于我们的发声是有好处的,大家知道意大利的语言以原音为准,原音非常清楚,所以对于我们唱歌的人意大利的这一套歌曲的训练是一直要保持的。进入二年级是德奥艺术歌曲,要求我们学一些语言的发音,对一些耳熟能详的比较经典的歌曲,像舒伯特的《致音乐》等要学会了,当然因为我们还要唱一些中国歌,我们甚至还要唱一些民歌,所以歌曲的范围是很广的,到了三年级以后,大家在语音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加进法国艺术歌曲,这之前在我们学校还没有过,但我回来之后才开了这个课,我在讲授这个课时是以法语语音课的形式进入的,因为首先大家要先了解这个语音。大家有很多误区,甚至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认为,法国歌都是这样(现场模仿),我们大家都知道法国语言有很多有代表性的东西,跟别的语言不同,我首先会从语音入手给学生慢慢灌输,然后再通过讲座的形式,还有音乐会的形式,慢慢让学生来感受、来认同这个东西。这个音乐的确跟大家目前所熟悉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和古典时期的音乐是不同的,大部分都是印象派的东西,本来中国人对印象派的音乐就不是很了解,对现代音乐更不太了解,但是我跟我的学生说你是学音乐的人,就必须对所有的音乐都了解,你不能光只知道莫札特,或者只听得懂贝多芬,或者再浅一点,只能听得懂巴赫,我到后面就不听了,那不行的,后面这些人是有名的作曲家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是有流传性和优秀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接触它们,法国艺术歌曲就是这样的,你要说它是阳春白雪或者怎样,的确它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我们一定要以我们自己的平常心去对待它,而不能说它是阳春白雪我也听不懂就不听它了。

我觉得今天在座来的这些朋友都是因为热爱艺术,为艺术而来的,所以大家心里都抱有一种我来感受一下吧,我先来感受一下,不说听得懂听不懂,就象我刚刚到巴黎时看展览或者是博物馆,很多都看不懂,那你说我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看不懂就不看了,那不行,我必须要一点一点问人家这个东西怎么欣赏,你也不能说我就是搞古典音乐的,我对现代音乐就不去了解了,或者我只搞古典绘画,对其他的流派也不去了解,这是不行的,因为这些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都需要我们大家来认识它、来感受它。这个时候我们才会想到音乐还要继续往前发展,要往哪里发展,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从我所学到的,包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到的课程,我经常都会思考怎么拿出来跟学生一点一点深入浅出的剖析,说的让他们更能听得懂一些。现在的学生们也不是说个个都是学音乐出生的,个个对莫札特很了解或者是对贝多芬很了解,也不是的,很多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也不是很深的,所以也要一点一点说。当然现在我们有一些文化方面的课程,的确是跟进入大学城之后跟其他的学校有一些交流,我们向院长也做过这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