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散人

以前写过日记,给自己看。如今弄个博客,给自己也给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三线"的通信

(2013-02-03 21:16:51) 下一个


****** 作者:yiweixin (转贴,特此声明)*******

 

 

 

   K:近安!

 

   来函拜读受教了

 

   关于"三线"的话题在网上已看了不少但大多是对逝去的回忆与感叹"三线"无可奈何的衰落对其成因的分析却大多了了

 

   对此我也想了很多却一直理不出头绪因为你问到在这里只好说点看法

   和任何事物一样"三线"也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这三个过程而每个过程都是由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决定
 

         "三线"兴起大致是在一九六五年前后
 

        天时:国家与苏联交恶判断与苏联必有一战吸取苏联二次大战的教训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将重点摆到"大后方"主要是川黔两省建起"大三线"各地又在随后的一九六八年就地建"小三线"一时间全国几百万人开进"三线"轰轰烈烈形成高潮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故事
 

        地利:"三线"单位基本都建在山区这都是从打仗的需要出发按照"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指导思想再加上下面各级的层层发挥就变成""而川黔的地理环境正好符合我原来工作过的一个"三线"--504地处贵州都匀在选厂址时军代表驾吉普车开到连小路都没有的地方就确定就地建厂

 

        人和:那时的人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和五十年代建设大西北一样现在既然国家要建"三线"当然人人服从需要504从南京714厂和宝鸡782厂大量配套调进了几百户干部职工需要什么专业技术就调什么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什么工种就调什么工人师傅那时哈军工的毕业生成建制分配到三线504厂就分来二三十人还有天津技校南无学校也大批分来再加上海军复员陆军复员贵阳青工都匀青工一时间山沟里人声鼎沸带来了三线建设的高潮

   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作出重大调整给中国代来宝贵的和平时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三线"逐渐走到它的衰落

  天时:随着与美苏关系的缓和战争的阴影逐渐消失三线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它第一次与沿海地区的工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地利:由于三线地区的交通通讯工业配套的落后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三线"企业已无法与沿海地区抗衡尽管三线人想尽办法也无法扭转颓式只能无可奈何的走向尽头当然也有一些三线厂搬出山沟向大城市靠拢浴火重生但仔细看来这些厂要么是资源型企业如攀枝花钢厂要么是材料元器件企业如贵州振华集团在贵阳新添寨的一些厂它们夹着军工定点的优势尚有生存的空间但与"三线"的概念已相去万里了!

        人和: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世界对于山沟里的人有着无比的诱惑力"三线"的人象退潮的水从山沟里流走除了一些退休的老人和籍贯当地的人留守外"三线"工厂已成为"空巢"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象无可奈何的落花"三线"走进了历史

        如今"三线"这样一场涉及几千万人的"运动"竟极少有人提及偶尔提及如电视剧青红》,《大工匠 也只是配角的一点枝节以至于年青人问"三线是什么?" 我花了好大的劲从六五年说起也无法让他们搞明白当年为什么要那样"折腾"

 

人们好像在回避什么人们又在等待什么总不能看着这场让千万人流血流汗贡献了青春与子孙的"运动"象灰土一样湮灭

 

K说这么多你可能也无法明白我有一些资料有空给你看看
  
  顺颂
  大安!
  劳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水打沙滩没有坑 回复 悄悄话 火红的年代,悲壮的人生,尴尬的结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