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散人

以前写过日记,给自己看。如今弄个博客,给自己也给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个人资料
正文

海容 (小说)(一)

(2008-11-05 20:31:22) 下一个

******情节100%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古往今来,这爱情二字,让多少怀春的少女、痴情的少年深陷其中,最终落得个伤心泪、恨离别的结局。就像一首《红楼梦曲》唱道: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命运啊,你捉弄人何至于斯!?

 

宽敞舒适的宽体波音747在太平洋上空平稳地飞行着,把首都北京,把中国留在身后。我透过昡窗向下望去,一团团棉花絮般的白云在脚下缓缓地流过,看上去是那样的厚实柔软,令人禁不住产生一种奇怪的幻觉:如果跳上云堆去,或许会坐在上面飘啊飘啊的,不会坠下。
 
    身边的妻子在轻轻地小眠,临行前几天琐碎忙乱让她疲倦了。十五岁的女儿耳朵上带着iPOD不知在听着什么,正是开始懂事和顽皮的时候。有时我说点什么“无知”的话,她会用怜悯的眼光看着“老爸”,轻轻地摇摇头,脸上故意弄出一副无奈的神情,似乎可怜的“老爸”古董得已经不可救药了。这派头神色一定是从学校里学来的。
 
    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全家一起回国探亲。从上大学,毕业出国留学读硕士、攻博士,找工作,办移民,买房子安居乐业,一晃二十几年的岁月光阴就过去了。在国内四十天里,从东北到西南,玩的十分开心。然而,已入不惑之年的我,此刻却思潮翻滚,思绪不已,在国内发生的一幕让我心中如打翻五味瓶,酸苦,难过,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对冥冥中的命运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可知的感觉。

 

那是在贵州安顺市,我们全家去探望十几年没见面,在当年“三线建设”时期兴建的工厂工作的姐姐姐夫一家。经济改革,国企改制,许多的工厂都濒临倒闭。厂子里效益不好,工资时开时断,姐姐姐夫二人工资不高又要供上高中的儿子,生活很紧张。据姐姐说,前些日子,厂里就连退休工资都开不出来了,几百个离退休的老工人到工厂附近的云贵公路上去静坐示威,弄到省里不得已派人带了一笔钱来开支,又换了领导班子。我问新班子怎么样,姐姐姐夫一撇嘴:“还不是老样子!当官的只要自己过好了,下边饿不死人就不错了,都在为自己搂。”我知道这是气话,可也不知说什么好。临走时给姐姐留下点钱帮衬一下。
 
飞机单调沉闷的发动机声让人沉沉欲睡,可海容的面孔却总是在我面前浮现:一会儿是那个体态轻盈、双眸亮丽、长睫扑闪,红唇皓齿、额头平滑,扎两个小辫子,在脑后一摆一摆,学习又好,勤快利落,充满生命活力与朝气的青春少女;一会儿是一个头发蓬乱,面皮黄瘦,目光呆滞,被生活重担折磨得未老先衰的中年村妇的样子。

我的眼睛再一次湿润起来。

    我的童年直到上大学前的岁月是在贵州安顺“三线”厂里度过的。由于厂子弟学校不办高中,初中一毕业我就转学到安顺市一重点中学读高中去了。厂子在市郊,每天上学步行5公里才能到校。刚去市里中学,不会讲安顺话(方言),让同学笑话,从小又从没离开过家,初期阶段十分心慌寂寞。好在人小,学习用功,学习成绩一上去,几周就交下几个好朋友来。

 

    于是,我就认识了海容。海容姓吴,是个近郊农民的孩子。那时上中学除了买点纸笔,书杂学费一学期不过十来块钱。班里有很多农民和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衣服又旧又破,有时甚至还带上粪灰挑篓来上学,放到教室外面,放学后回家路上掏些炉灰回去撒地里当肥料。

 

    由于我父母是工厂干部和工人,有工资收入,又是北方人,不知不觉在生活上和地位上有种优越感,除了几个学习也好的朋友外,学习次点,穿着差点的,我很少和他们来往,这是少年轻狂无知的表现。

 

    然而,我心中却在偷偷地注意着她——海容。

 

    我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她的,或许是情窦初开少年时一种自然的反应吧。由于中学男女生之间的天然隔阂,我在两年高中期间仅和海容说过几句或十几句话。可我的目光却总是在偷偷地寻找她的身影,耳朵在偷偷地留神她说话的声音。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