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救济金发放日

(2024-09-17 14:09:44) 下一个

不久前,我乘Uber穿过温哥华市中心东区(Vancouver Downtown Eastside)时,遇到了堵车。车辆缓慢前行,这让我有机会观察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三十多年前,我曾在这里工作了四年,之后因各种缘由每年短暂停留或路过这里几次。然而,如今的景象让我感到恍如隔世。街道两旁的商铺依然破败不堪,外墙上依旧布满涂鸦,墙角下依然可见的尿迹,地面上还是难以清理的污渍。这里仍然汇聚着许多社会边缘人:流浪者、精神病患者、销赃者、吸毒者和毒贩。这里的一切仿佛停滞不前,时光在此似乎凝固,毫无变化。

当车子缓缓经过名为“鸽子园储蓄银行”(Pigeon Park Savings)时,记忆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从前。这个熟悉的名字让我想到,那些年曾经帮助过的众多熟面孔,许多人都是这家银行的常客。透过车窗,我看到银行门口站着一位保安,负责控制进出的客流。门外,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足有四五十人之多。由于人多,队伍排成了一个U字形,井然有序。人们彼此之间似乎非常熟悉,时不时互相寒暄。凭借我三十多年的职业经验,我几乎可以断定,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麻醉品依赖者。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意识到,今天应该是省政府发放救济金的日子。我打开手机日历确认,果然如此。这些排队的人是来领取救济金的。

“鸽子园储蓄银行”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多年前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主题正是温哥华市中心东区那些依靠救济金度日的社会边缘人。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匆匆。回到家后,我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一些尘封的记忆也随之涌现。时光流转,然而这里的街景却似乎从未改变,依然是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地。那些曾在此苦苦挣扎的人,或离去,或死去,而新人却不断涌入,重入前人的困境。他们如同前人一般,依旧靠救济金维系生活,穷困潦倒,仿佛无法逃离这命运的轮回。

今天,我再写一篇关于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及救济金问题的文章,这既是对多年前文章的更新,也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岁月流转,我的视角和思考都发生了变化。通过此文,我希望能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加拿大的救济金制度、救济金领取者的处境,以及围绕救济金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加拿大,救济金通常被称为“welfare cheque”(福利支票),官话称为“income assistance”(收入补助)。本文采用了本地华人常用的“救济金”一词。这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经济援助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帮助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足够收入的人,包括领完失业金但仍未找到工作的人、因长期患病无法工作的人、以及工作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人。尽管救济金额度有限,但对于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涉及的救济金领取者,特指那些居住或滞留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人群。该地区是温哥华最古老的城区之一,涵盖四五十个街区,其中包括中国城、鸽子园和奥本海默公园等地,常为社会边缘人士的聚集地。这里是温哥华乃至全加拿大最贫困的区域之一,居民人口近两万,其中超过60%依赖救济金为生。该区93%的居民为加拿大本地出生,其中13%出生于温哥华本市;男性占77%,单身者占82%,而土著居民则占14%(相比之下,整个温哥华市的土著人口仅为2%)。由于该区域人口流动性大,精确的数据统计存在一定困难。

十多年前,符合条件的成年单身者每月能领取610加元的救济金。如今,这一金额已涨至1060加元,其中500加元是房租津贴。为了确保房租的及时支付,政府经常会直接将房租津贴汇入房东的账户,避免房客出现拖欠或拒付房租的情况。对于有配偶或子女的家庭,救济金额则会依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和十多年前一样,救济金仍然是按月发放,通常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三。这样固定的发放日期,旨在帮助领取者更好地规划每月的开支,确保他们能够按时支付房租、购买食物,以及满足其他基本生活所需。若发放日恰逢公共假期,日期将会相应调整,以保证领取者不会因假期影响正常的生活安排。

在探讨救济金相关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介绍一下专门为救济金发放而设立的鸽子园储蓄银行。该银行是温哥华Vancity信用合作社的一个分支机构,于2004年正式成立。根据其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鸽子园储蓄银行每月为约7000名顾客提供服务,客户群体几乎全部为领取救济金或收入较低的人士。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住或滞留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低收入居民,其服务范围相对有限,仅包括账户开立、存取款业务以及借记卡相关服务。

通常情况下,顾客在办理银行取款业务时,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如驾照、居民身份证或出生证明,以便银行核实其身份。然而,在鸽子园储蓄银行,许多顾客无家可归,或因频繁出入拘留所和监狱,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面对这一问题,银行一般不会简单拒绝为这些人的提供服务,而是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协助。事实上,许多政府雇员长期负责发放救济金,对这些“无证”救济金领取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能够顺利协助银行完成身份核实,使得这一看似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

需要澄清的是,居住或滞留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救济金领取者,并不需要在鸽子园储蓄银行开设账户或提取款项。只要他们能够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便可在任何加拿大银行办理开户和取款业务,享受相关服务,无需局限于特定的银行。

救济金的发放方式大致有三种:直接存入个人银行账户、支票和借记卡。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直接存款,因为这种方式不仅迅速,而且安全可靠。然而,对于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他们会收到由政府寄出的支票。至于那些无家可归者,他们可以前往指定地点领取支票。

尽管救济金的数额较以往有所增加,但仍远远赶不上生活成本的飙升,尤其是房租和食物价格的上涨。这种情况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尤为明显,普通一居室的月租已高达2500加元。虽然市场上也有租金较低的房源,但条件极差。三十多年前,我曾因工作走访过领取救济金人的住所,那些地方污秽不堪,蟑螂肆虐,一同事甚至提到过她见过老鼠。如今,居住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救济金领取者的生活环境并未得到改善,许多人被迫蜗居在狭小的合租房中,勉强度日。如果再有吸毒、酗酒等不良嗜好,他们的生活会更加艰难。

在救济金发放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许多人领到救济金时,手中仅剩下几百加元,因为其中的500元房租津贴已被直接汇给房东。这剩下几百加元往往也很快被这些人挥霍一空。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人在领取救济金后,优先支付的多是毒品、酒精和香烟。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支付完这些后,他们几乎无力或完全无力购买食物。不过,他们对此并不感到担心。在加拿大,即便一个人身无分文,也不必担心挨饿,因为有许多民间慈善机构提供免费的餐食、衣物和临时住所,确保这些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以满足。

在救济金发放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街头吸毒现象愈发猖獗。许多人毫无顾忌地席地而坐,甚至横卧街头,公然吸食毒品。有人用针管注射,另一些则借助工具吞云吐雾,沉浸在短暂的迷醉之中。救济金在他们手中瞬间化为乌有,换来的不过是片刻的快感,却伴随着更深的堕落。吸毒的开销如同无底洞,日耗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加元。当钱财耗尽时,男性往往铤而走险,选择抢劫与盗窃,而女性则通过盗窃或出卖身体来获取毒品。

在救济金领取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售卖酒类的商铺生意红火,营业额猛增。许多刚领到救济金的酒徒,就去买酒喝。酒瘾吞噬了他们的理智与意志,酒精的麻醉填补着内心无尽的空虚。有些人醉倒在居所,有些则横卧街头,沉浸在酒精编织的梦境中。然而,当醉意褪去,生活的苦难又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般,再次无情地将他们拉回残酷的现实。

在救济金领取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高利贷者开始活跃起来,紧盯着那些欠债者。当欠债者无力偿还时,等待他们的不再是简单的催促,而是赤裸裸的威逼与恐吓。对于这些嗜利如命的放贷者来说,任何拖延都是不可饶恕,暴力成为他们惯用的手段,毫无怜悯之心。在无休止的债务折磨和无穷无尽的暴力威胁下,一些欠债者逐渐被逼入绝望的深渊。他们失去的不仅是钱财,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救济金发放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警察和急救人员是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吸毒过量的悲剧显著增加,尤其是滥用掺有芬太尼的毒品案例激增。当天的死亡率比平日高出40%。附近的圣保罗医院和警局的工作量达到极限,他们的员工不得不救助那些倒在街头的吸毒者和酗酒者。在过去的8年里,温哥华所在的BC省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4,000人,年均约1,700人。仅在2024年第一季度,已有572人因吸毒过量死亡,情况令人担忧。这些悲剧中,至少有一半发生在温哥华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

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如今仿佛成了绝望和无助的代名词,似乎已经被整个社会彻底遗忘。只有那些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痛苦与挣扎。贫困、成瘾、精神健康问题交织在一起,像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着许多依赖麻醉品的居民。政府表面上通过发放救济金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境,但这些措施不过是徒劳的安慰,无法触及深层问题,甚至可能无意中加剧了这些人的依赖。这样的依赖如同一种无尽的枷锁,慢慢地侵蚀着他们自立的能力。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质疑:政府的经济援助,究竟是在解救他们,还是在无意中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

当车子缓缓经过名为“鸽子园储蓄银行”(Pigeon Park Savings)时,记忆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从前。这个熟悉的名字让我想到,那些年曾经帮助过的众多熟面孔,许多人都是这家银行的常客。透过车窗,我看到银行门口站着一位保安,负责控制进出的客流。门外,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足有四五十人之多。由于人多,队伍排成了一个U字形,井然有序。人们彼此之间似乎非常熟悉,时不时互相寒暄。凭借我三十多年的职业经验,我几乎可以断定,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麻醉品依赖者。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意识到,今天应该是省政府发放救济金的日子。我打开手机日历确认,果然如此。这些排队的人是来领取救济金的。

“鸽子园储蓄银行”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多年前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主题正是温哥华市中心东区那些依靠救济金度日的社会边缘人。感慨时光飞逝,岁月匆匆。回到家后,我上网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一些尘封的记忆也随之涌现。时光流转,然而这里的街景却似乎从未改变,依然是无家可归者的聚集地。那些曾在此苦苦挣扎的人,或离去,或死去,而新人却不断涌入,重入前人的困境。他们如同前人一般,依旧靠救济金维系生活,穷困潦倒,仿佛无法逃离这命运的轮回。

今天,我再写一篇关于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及救济金问题的文章,这既是对多年前文章的更新,也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的反思与总结。岁月流转,我的视角和思考都发生了变化。通过此文,我希望能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加拿大的救济金制度、救济金领取者的处境,以及围绕救济金所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加拿大,救济金通常被称为“welfare cheque”(福利支票),官话称为“income assistance”(收入补助)。本文采用了本地华人常用的“救济金”一词。这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省)经济援助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帮助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足够收入的人,包括领完失业金但仍未找到工作的人、因长期患病无法工作的人、以及工作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的人。尽管救济金额度有限,但对于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涉及的救济金领取者,特指那些居住或滞留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人群。该地区是温哥华最古老的城区之一,涵盖四五十个街区,其中包括中国城、鸽子园和奥本海默公园等地,常为社会边缘人士的聚集地。这里是温哥华乃至全加拿大最贫困的区域之一,居民人口近两万,其中超过60%依赖救济金为生。该区93%的居民为加拿大本地出生,其中13%出生于温哥华本市;男性占77%,单身者占82%,而土著居民则占14%(相比之下,整个温哥华市的土著人口仅为2%)。由于该区域人口流动性大,精确的数据统计存在一定困难。

十多年前,符合条件的成年单身者每月能领取610加元的救济金。如今,这一金额已涨至1060加元,其中500加元是房租津贴。为了确保房租的及时支付,政府经常会直接将房租津贴汇入房东的账户,避免房客出现拖欠或拒付房租的情况。对于有配偶或子女的家庭,救济金额则会依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和十多年前一样,救济金仍然是按月发放,通常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三。这样固定的发放日期,旨在帮助领取者更好地规划每月的开支,确保他们能够按时支付房租、购买食物,以及满足其他基本生活所需。若发放日恰逢公共假期,日期将会相应调整,以保证领取者不会因假期影响正常的生活安排。

在探讨救济金相关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介绍一下专门为救济金发放而设立的鸽子园储蓄银行。该银行是温哥华Vancity信用合作社的一个分支机构,于2004年正式成立。根据其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鸽子园储蓄银行每月为约7000名顾客提供服务,客户群体几乎全部为领取救济金或收入较低的人士。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居住或滞留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低收入居民,其服务范围相对有限,仅包括账户开立、存取款业务以及借记卡相关服务。

通常情况下,顾客在办理银行取款业务时,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如驾照、居民身份证或出生证明,以便银行核实其身份。然而,在鸽子园储蓄银行,许多顾客无家可归,或因频繁出入拘留所和监狱,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面对这一问题,银行一般不会简单拒绝为这些人的提供服务,而是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协助。事实上,许多政府雇员长期负责发放救济金,对这些“无证”救济金领取者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能够顺利协助银行完成身份核实,使得这一看似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

需要澄清的是,居住或滞留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救济金领取者,并不需要在鸽子园储蓄银行开设账户或提取款项。只要他们能够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便可在任何加拿大银行办理开户和取款业务,享受相关服务,无需局限于特定的银行。

救济金的发放方式大致有三种:直接存入个人银行账户、支票和借记卡。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直接存款,因为这种方式不仅迅速,而且安全可靠。然而,对于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他们会收到由政府寄出的支票。至于那些无家可归者,他们可以前往指定地点领取支票。

尽管救济金的数额较以往有所增加,但仍远远赶不上生活成本的飙升,尤其是房租和食物价格的上涨。这种情况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尤为明显,普通一居室的月租已高达2500加元。虽然市场上也有租金较低的房源,但条件极差。三十多年前,我曾因工作走访过领取救济金人的住所,那些地方污秽不堪,蟑螂肆虐,一同事甚至提到过她见过老鼠。如今,居住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救济金领取者的生活环境并未得到改善,许多人被迫蜗居在狭小的合租房中,勉强度日。如果再有吸毒、酗酒等不良嗜好,他们的生活会更加艰难。

在救济金发放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许多人领到救济金时,手中仅剩下几百加元,因为其中的500元房租津贴已被直接汇给房东。这剩下几百加元往往也很快被这些人挥霍一空。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人在领取救济金后,优先支付的多是毒品、酒精和香烟。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支付完这些后,他们几乎无力或完全无力购买食物。不过,他们对此并不感到担心。在加拿大,即便一个人身无分文,也不必担心挨饿,因为有许多民间慈善机构提供免费的餐食、衣物和临时住所,确保这些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以满足。

在救济金发放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街头吸毒现象愈发猖獗。许多人毫无顾忌地席地而坐,甚至横卧街头,公然吸食毒品。有人用针管注射,另一些则借助工具吞云吐雾,沉浸在短暂的迷醉之中。救济金在他们手中瞬间化为乌有,换来的不过是片刻的快感,却伴随着更深的堕落。吸毒的开销如同无底洞,日耗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加元。当钱财耗尽时,男性往往铤而走险,选择抢劫与盗窃,而女性则通过盗窃或出卖身体来获取毒品。

在救济金领取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售卖酒类的商铺生意红火,营业额猛增。许多刚领到救济金的酒徒,就去买酒喝。酒瘾吞噬了他们的理智与意志,酒精的麻醉填补着内心无尽的空虚。有些人醉倒在居所,有些则横卧街头,沉浸在酒精编织的梦境中。然而,当醉意褪去,生活的苦难又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般,再次无情地将他们拉回残酷的现实。

在救济金领取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高利贷者开始活跃起来,紧盯着那些欠债者。当欠债者无力偿还时,等待他们的不再是简单的催促,而是赤裸裸的威逼与恐吓。对于这些嗜利如命的放贷者来说,任何拖延都是不可饶恕,暴力成为他们惯用的手段,毫无怜悯之心。在无休止的债务折磨和无穷无尽的暴力威胁下,一些欠债者逐渐被逼入绝望的深渊。他们失去的不仅是钱财,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救济金发放日,温哥华市中心东区的警察和急救人员是最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吸毒过量的悲剧显著增加,尤其是滥用掺有芬太尼的毒品案例激增。当天的死亡率比平日高出40%。附近的圣保罗医院和警局的工作量达到极限,他们的员工不得不救助那些倒在街头的吸毒者和酗酒者。在过去的8年里,温哥华所在的BC省因吸毒过量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4,000人,年均约1,700人。仅在2024年第一季度,已有572人因吸毒过量死亡,情况令人担忧。这些悲剧中,至少有一半发生在温哥华市,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温哥华市中心东区。

温哥华市中心东区如今仿佛成了绝望和无助的代名词,似乎已经被整个社会彻底遗忘。只有那些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痛苦与挣扎。贫困、成瘾、精神健康问题交织在一起,像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着许多依赖麻醉品的居民。政府表面上通过发放救济金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境,但这些措施不过是徒劳的安慰,无法触及深层问题,甚至可能无意中加剧了这些人的依赖。这样的依赖如同一种无尽的枷锁,慢慢地侵蚀着他们自立的能力。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质疑:政府的经济援助,究竟是在解救他们,还是在无意中将他们推向更深的深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沾染了黄赌毒,基本就算上帝弃儿了。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唉,美国的流浪者、无家可归者也是越来越多,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好像只有求助上帝来拯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