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09 (63)
2012 (3)
2014 (185)
2015 (285)
2016 (536)
2017 (259)
2018 (232)
2019 (307)
2020 (341)
2021 (248)
2022 (322)
2023 (273)
2024 (295)
2025 (25)
米芾《蜀素帖》赏析
01
本帖以载体的质地命名在书法史上似乎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它又是米芾所存书作中写在丝织品上的唯一之物。高27.8cm,宽270.8cm,凡71行,共556字,抄录在织出的乌丝栏上共有五七言自作诗8首。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历久如新,光彩照人。
米氏创作这件铭心绝品是在元祐三年(1088年),时年38岁,正供职于润州教授任上。我们已无从了解他何以能无羁逍遥,似乎三年一任的律令对他网开一面。其实他在半年前已经旷职,沿着运河东下,在常州﹑宜兴﹑无锡﹑苏州皆有盘桓,这些都记录在他8月8日即早此一月有半的《苕溪诗》中了。据《吴兴志》,林希(1034~1101年)在元祐二年8月28日到湖州任,所以米芾受邀已久而且可谓延颈期待。当然,林希请米芾作苕霅之游更有蓄谋,即意在请他完成这件织于庆历四年(1044年)且已传家45年的一段蜀素。原先蜀素上还有秦伯镇(玠)书写的《蜀道难》,秦应是父辈的朋友,也算书名颇盛的人物,但随着时代审美眼光的普遍提高,其水准显然于新进已瞠乎其后,于是也就失去保留价值,被一裁弃之了。
从米芾《殷令名头陀寺碑跋》中得知,与其结伴同舟的是润州世家子也是“米粉”的葛藻,此时应居住苏州。碑跋书于9月3日暂泊的垂虹亭,乃运河吴江段最著名的驿站。运河至平望镇即西折便可经南浔昇山直达湖州。据《元丰九域志》,湖州“自界首至苏州六十里”,这界首应即湖州的东界,可知米葛“入境”亦不过9月4、5日而已。那么何以还要写《入境寄集贤林舍人》?这就是通报礼节,古时是“为王前驱”,现在则借助手机或短信了。东坡知颍州时,刘季孙赴隰州迂道访之。苏《喜刘景文至》诗的前四句是“天明小儿更传呼,髯刘已到城南隅。尺书真是髯手迹,起坐熨眼知有无”,便可知其梗概。米芾在湖州大概就作了这首以及紧接的两首。从这个情况估计,米氏一行访问不会超过一月,“浩浩将我行”,那落款9月23日差不多已到临别了。
02
八首诗中,《拟古》二首也许是旧作,无非托物寄兴所指莫名。其一讽刺攀援青松的凌霄花“不羞不自立”,却在松树上花枝招展。“丸丸”即桓桓,状松树的巍峨挺拔,“舒光”的当然是凌霄,它遮掩了松身而自鸣得意着。“安得保岁寒”无疑是对凌霄的反诘: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但它并不需要靠朴实无华的外表证明什么,哪像你未到岁寒早已衰败零落了呢!其二拈出龟鹤两种象征长寿的动物,想象它们不甘寂寞玩了一个游戏:二鹤各衔竹枝一端,让龟咬住中间,带它遨游太空!“以竹两附口”,何其精炼,结句也极为俏皮,几乎在揶揄鹤们的恶作剧了。这则寓言不知是否揭示一动不如一静的真理。两首之中后者为胜,乃胜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据说武汉黄鹤楼演绎此诗为大型雕塑,也算附会黄鹤遥对龟山的主题吧。
《吴江垂虹亭作》是湖州之行道途即景,第一首被清代厉鹗独具只眼地选入《宋诗纪事》并冠于篇首,确可认为是米诗之压卷。我们认为更是此卷最精警的片段,从此开始米芾适应了绢素性能笔势流走渐入佳境,从而精彩纷呈。“洞庭”和其二的“五湖”以及后面的“震泽”、“具区”都是太湖别名。但垂虹亭并不能望见太湖。诗人发挥想象,从西边一片断云仿佛看到了映衬下的点点风帆。而松江四腮鲈和洞庭红蜜桔这两种太湖特产正当时令,妆点着东南秋色,一玉一金已极状其物的色香味了。桑苎翁是唐代茶圣陆羽之号。他曾隐居于苕溪之滨,诗虽留存不多却甚清雅。此诗的格调继其绝响非但不愧,而且绝无晦涩之病。第二首之所以被厉鹗弃选,恐怕是认为拿梁鸿与同学光武帝刘秀同榻枕股而眠,清晨司天监报客星犯帝座的事比附“时为湖州之行”,总觉有些荒诞不经吧。接下来三首皆奉迎之作。《入境》谀颂治绩,全是套话。“蟾蜍”为砚滴。仿佛歌功颂德尚且罄竹难书,非要剪取吴淞江水当纸才能写尽似的,未免过于肉麻!《重九》应景登高也不过在城楼宴饮而已,他对被奉为上宾貌似谦虚实际沾沾自喜。“杜郎”指杜牧,“谢守”指谢安,都用前代遗爱太守比附林希。“老来”云云,不知把长己18岁的主人置于何地,然而从40即自号醉翁的欧阳修来看,当可理解米芾卖老还不算矫情吧。林希在同年苏轼面前往往自贬不会写诗,但在治下却无所畏惧。这里的“岘山”在湖州城南,因与襄阳著名的岘山相似而得名。米芾诗号称“不喜蹈袭”,而“云盲”之类生僻晦涩的遣词难免与“甘露哥哥”一样为人耻笑了。结句“须”是等待之意。那么期待林希之大用并得以提携自己正是米芾的心曲。
最后一首也是旧作。为送王涣之(1060~1124年)赴杭州教授而作。王氏本传云:“未冠,擢上第。有司疑年未及铨格,特补武胜军节度推官。方新置学官,以为杭州教授。”选人须年25始及铨格,而“白面王郎年十八”已中了甲榜进士,虽为瞒报但确早慧。杭为东南第一州自不待言,而“棘壁(误为璧)”即棘围,为试院典故。各州州学定员教授一名,是元祐元年10月12日诏令,可能二人是同时任为州学教授的。而在此前二人同访李玮府第观晋贤十三帖,应都是因谋职而逗留京师吧。米为戴高帽撤轿顶而被朋友嘲为如押送犯人的槛车,这一吸引眼球的举动,以前只在说部读过,现在“舆握古书同岸帻”难道不正是活脱脱的自供状吗?诗中充斥自命清高又高自标置的酸腐气,仿佛天公负我,只能独善其身,然而,他的才华也只能施展于笔砚,本传说他“不谙世故,从仕数困”,正说明他在其他方面非常低能。正像老杜侈言“致君尧舜上”,其实哪里真有治国理政的本事!
本帖有两个“殷”字,前者正常而后者缺写末笔。这是经常有人求其故的问题,顺便在此做个解答。后面一个缺笔避讳是因为宋太祖的父亲名叫弘殷,这殷读yīn。前一个表示颜色的只读yān,本是不必避的。
03
历史把米芾定位为书法家,毕竟他的书法更值得后人继承和研究。
在书法王国中,米芾就显得超级自信了。他对宗室伯充捧己为“天下第一”,虽然推说情面难却,但心里觉得理所当然而且十分受用的。他对林希早此20年就在蜀素上题记“今既装褫,将属诸善书者题其首”的深切冀希也是当仁不让的。
孙过庭《书谱》把“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视作“五合”,即产生佳作的5个必然条件。如果“五合交臻”,那么旷世杰作即应运而生。米芾半年来摆脱缠身公务,自然符合第一个条件。他被当作贵宾招待,接受润笔也是题中应有之义,知恩图报是肯定的,主要的是林家祖传之宝郑重其事地托付给他去完成,所谓“千里结言”,这所结之言就是早有约定,所以知遇之恩是难报万一的。“山清气爽九秋天”,一年好景莫此为甚了。至于纸墨之相发,其感受恐怕不足与外人道,只有亲染缥缃者才能分辨新纸旧楮的不同手感。新品的所谓火气,使落墨的纸面产生贼光,而经自然调质的载体使一切变得温润。这端蜀素令米芾超常发挥,实得益于其质地的褪尽火气。如果说一个半月前的纸本《苕溪诗》之所以不能与《蜀素帖》同日而语是因为后者乃旧绢的话,那么附了米芾骥尾得以在余绢上题跋的董其昌,他的这段题跋的精彩程度更是大大超过前面纸本那段的,尽管董氏也用得起北宋的金粟山藏经纸的。这四合之外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与“偶然欲书”明显有差距。因为“偶然”多出于无意。“无意于佳,乃佳”本身就有心无挂碍的洒脱在。但米芾面对这独一无二的蜀素时,也许最担心的不是技术不能确保,而是忧虑会因写不下而尴尬,最后一首字小而局促就可证明这个推测绝非捕风捉影。《蜀素帖》终因缺乏情感抒发而被排斥于天下三大行书之外。然而如果继续公推,那我愿投它一票!
04
米芾写《蜀素帖》时年38岁,但已有三十来年的笔墨生涯,完全可自矜为老书家了。他晚年的《自叙》说:“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这第一口奶至关重要。练写壁的好处,在于空无依傍自设绝境,绝对是处死地而后生。他练就的过硬本领即是能悬手写小楷。别人求教奥妙,他说得轻描淡写:“无他,每作字时,不可一字不提笔,久当自熟矣!”则《向太后挽词》和自存法帖的跋尾书,可信都出于悬手。诚然,悬手究竟还属于技术范畴,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但如果他与不能或不屑悬手的苏东坡相比,米芾运笔的操控能力毕竟令苏叹为观止,这就是“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八字评语。迅疾而稳健,矛盾又统一。字虽小却不仅有细微丰富的表现,更有大字般的宽博气度,历史上能此者实在寥寥可数。
米芾的成功法宝是集古成家,他没有秘而不宣反是堂皇公布的。但他的集并非机械拼凑,而是如盐着水,化为无形。譬如颜真卿偶一出现的蟹爪形竖弯钩,被米无限强化,几成他的招牌特征。而且他反其道而行之,发明为蟹爪形的挑。像《吴江垂虹亭作》“泛泛五湖”的“湖”字即是。这个结字的独创性使人惊艳。本帖米字的风格基本已经形成,但变动不居的自然规律在此时或许还加倍活跃,如大部分“走之底”左低右高且尖细出锋的写法,在此帖后不久便彻底放弃。另外如“玉破鲈鱼”的“破”字,“中有皎皎人”的“皎”字和“集英春殿”的“春”字等几个捺笔的顿挫写法(可能来自王安石的书风)仅此一见就永久消失了。正因消息多方,造成了米芾笔法的极端多样性也可以说是复杂性。米字难学的另一面,则是一旦深入堂奥必将有取之不尽的收获。
转自中国书法网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