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俞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京都散记之十二 华落莲成》

(2022-10-30 03:16:02) 下一个

 

        二十八年前一个年轻人,一个背包一台相机游踏京都,一股莫名的踌躇满志和一白如洗的思维竟妄想“洞察”此地,今天想来只是成全了一个自嘲笑柄,不过一白如洗的思维到留下了难得清晰的印象,虽大多数印象已模糊或遗忘,至今还能似轮回般有故地重游之感,唯三十三间堂和清水寺。
       

        车驶入停车场后,妻和易因初来此地兴奋不已,而我觉得眼前修复的崭新明亮的普门阁入口变得似乎陌生了,这个阁和大堂连接,售票和脱鞋布置井然有接纳大批游客的空间,现在正值夏日晌午,人倒不多便可听到电扇的驱动声和脚蹋地板的略微震动,穿过过道,三十三间堂黑压压的高大侧面即在眼前,踩上宽大厚实的地板,七百多年前木料的纹路压付在脚底隐约穿过内心的记忆,我不由生出从重游到回家的一丝激动,似乎还是二十八年前的那张白纸,但今天我会开启所有的已知,为她填词谱曲。
   
 

     

         

           大堂正名是“莲华王院”,因横向有三十四根立柱隔出三十三间故名三十三间堂,凡堂,院都是佛教寺里的伽蓝,也就是修行场所。南北总长120米成就世界最细长记录的相当于中国元朝忽必烈时代至今有七百五十年的仿唐木造建筑,是日本本土匠人经历多少年的艰辛“修行”和“琢磨”,在中国至隋唐以来精湛的古建筑营造技术上,发展了符合日本岛国实际情况的和宋元比肩的日本古建筑杰作,首先,三十三间堂彻底放弃了奈良法隆寺建筑用大块石板作为底层,而考虑到岛国炎热潮湿气候在现有地基上再用立柱和木板将实际底层抬高,使石板和木板间形成一个“除湿除热”的空间。同时在整个建筑的外缘依靠唐风舒展的屋檐在设计出一条可以行走的回廊。大堂屋顶样式是“入母屋造”,我称它是“日式歇山顶”,从两侧看出现一层“博风”板来美化顶层的视觉深度,屋顶内部放弃了中国传统的靠繁复斗拱的“抬梁式”结构,而简略分成多块矩形木结构来支撑屋顶而起防震作用,日语叫“小屋组”。内阵部分为了造出行走空间,应用了我在前文提到的隋唐“驼峰大枓托平梁”的巧妙营造技法。我认为也许是后来遣唐使的终结倒彻底让日本匠人激发出潜伏在内心“和”的美学观,走出一条有别于宋明的建筑风格。
     

             三十三间堂里外都是佛法,是体现了当时日本对佛法很高的悟性。我们从侧门进入后转入正面时,一千尊千手观音金像分十层一百列排在阶梯式佛坛上,随着脚步的移动,威风堂堂的金像群由近至远让人窒息的视觉效果在呼唤人的内心对佛的敬意,据介绍这些金像是用长野县有三百年以上树龄的珍贵桧木雕刻,再涂上黑漆后贴上金箔而成,因年代久远金箔脱落后金像才有了黑色感,群像正中央佛坛上是高三米多端坐莲花千手观音金像,这是日本镰仓时代佛像雕刻家湛庆的晚年杰作,千手观音像前还有二十八尊部众像和站立大堂两端的风神雷神像,这些表情姿态各异“动如狡兔”和背后千尊双手合十“静如止水”的观世音像呈现动与静强烈对比。正名是莲华王院,中央既然是端坐观世音坐像和两旁还有千尊观音,那所取经义就是《妙法莲华经》的《普门品》,此大堂也就是观世音道场。在《普门品》里,世尊传法这世上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以什么身为他说法,世尊举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变化身,所以大堂造了三十三间门有引渡众生的寓意,大堂没造得雄伟高大而造得宽广,也是暗表佛门不在高而在开启更广的方便法门接纳众生信佛。
       

             在二十八尊部众像里,有一尊神母像和其他表情活跃,姿体语言突出的像有异样反差,我们在此像前凝视长久,一个身材瘦弱,眼神憔悴,表情低落困苦老妇人形象,也留住了不少游客的眼光,她眼视下垂似乎目送着在她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的脚步,而在她全身所有脆弱痛苦的“元素”里,唯有那坚定有力的“合掌”在传达给众人她满怀着强烈的祈祷心,她用温暖的慈悲心在祈祷每一位过客无论世俗给人带来多少艰辛,只有佛心能给予众生安慰和幸福,我想这难道不就是观世音的一个现身吗?
 

 

          《妙法莲华经》是释迦世尊在晚年传法的重要大乘佛经,按照唐代《广韵》的解释,这里“华”的繁体字“蕐”和“花”完全是同音同意,“花”是“华”的俗字。《诗·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晋陶渊明的《拟古诗》之七:“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佛经为什么以莲花来说法?依照天台宗智者大师的解释,这是“喻权实法”,“权”是为求方便易解的假释,“实”  才是真实的本意,它的第一喻是“为莲故华”   ,开花的真意是为求莲蓬长出莲子。《妙法莲华经》经曰:“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说的就是这层意思。它的第二喻是“华开莲现”  ,莲花一打开里面结的莲子就显现出来了,花开莲就现,这叫“开权显实”。经曰 “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第三喻是  “华落莲成” ,等到莲花的花瓣完全掉落,突显的莲蓬就长成圆满,这叫“废权立实”。既然莲子长成,莲花谢了有何可惜 ?经曰“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走出大堂,虽高阳酷暑,我们依然兴致不减地漫步在堂外庭院里,庭内柳树随风摆动,“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在池塘小桥间回望,三十三间堂在四周广大洁白的石板映衬下显得格外端庄寂静,犹如堂内千尊观音的合掌,一个地动山摇都无法改变的信念默默地传递给到此的每一个人。
 

 

             时过境迁,当写完《华落莲成》后,似乎脑海里又变得如白纸般,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此时想起作家阎连科先生曾经说过的故事,说他家乡有个从没见过阳光的瞎子老人,夜间行走在田间小道时却习惯拿着手电照出一道亮光,是为行人照明也为自己不被碰撞。也许写作越是寂寞越是光明,夜间行走的人未必一定能遇上老人的手电光,但电光只要打开总会有人遇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