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俞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经典博文:《失去的胜利》读后感 写于2006年2月22日

(2019-04-21 03:48:26) 下一个

      允许我不在此过多的介绍曼斯坦因,我只是想谈谈他的与众不同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他存在的不足。在二战的众多名将中,特别是在陆军里具有攻守两方都出众的除了曼斯坦因,我真找不到第二个,守的好的有朱可夫,德军的莫德尔,42年朱可夫组织上百万苏军反攻德中央集团军群,但在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阵前足足战死了近50万,斯大林不是看在他守莫斯科有功,朱早被发配了,后来朱可夫成了苏军的英雄,所以他的污点就极少被端出来。大家熟悉的古德里安,隆美尔,都像球场上前锋,但他们转为防守就不值一谈了。

     39年秋天,曼斯坦因作为集团军群参谋长制定了进攻法国的计划,国防部没有加以研究,还是一个巧合,希特勒看到了这个计划,后来付之实施,这就是著名的利用坦克部队绕过马其顿防线从色当直插法国后方的计划,德国的闪电战术才名声大作。41年9月曼斯坦因指挥的第11集团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面对4倍于己的苏军,我用数字来说明他厉害到何程度,42年5月他以损失7500人代价攻克刻赤,俘获苏军17万人,7月以损失2万人攻克赛瓦斯托波尔要塞,俘获苏军7万人,堪称所向披靡,更重要的是在克里米亚战役里,他所应用的各种战法,如炮火如何准备,陆军的多兵种合作等都被写入以后的军校教科书。从43年初到44年4月被解除兵权为止,他一直指挥苏德战场的南翼的防守。他所主张机动性防守和希特勒要求的寸土必争水火不容。希特勒要他面对苏军21个集团军守住1300英里战线,而他只有257辆坦克和220门火炮。但这条摇摇晃晃的防线在曼斯坦因手里只有退却而始终没被突破。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面对苏军强大的预备大军,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在库尔斯克地区要组织一次大歼灭战,消耗掉大部分苏军后备队后才能考虑防线,计划是在43年5月和中央集团军群克鲁格元帅合作两面夹击。但计划迟迟到7月才执行,这就是德军的最后一场胜仗卫城之战,可惜这场战役不但推迟而且中途被希特勒叫停,直接影响到后来在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德军坦克被打得完全伤了元气。43年10月,南方集团军群眼看守不住第聂伯河防线,曼斯坦因下决心拼凑起一支零星的坦克部队进行了反突击,重创苏第5近卫集团军,但他的目的不是夺回桥头堡,而是争取时间运出了近20万名伤员,有时,有次序的撤退比淋漓地进攻要难很多。

     曼斯坦因一直对希特勒的军事指挥很恼火,常常当面数落他,据周围的人说,曼斯坦因是很少几个始终让元首彬彬有礼地交往的军人之一。以下选自曼斯坦因日记的一段:
     在黄昏时晋见元首。在把宝剑加在我的武士级十字勋章上之后,就宣布他决定将这个集团军群交给另一个人(穆德尔)去指挥,因为在东线上大规模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认为这是我最适宜的。他说现在就只要求死守而已。所以为了象征此种新的领导起见,他不仅要换一个新人,而且还要为这个集团军群换一个新名称。
   他又表示对我绝无误会,并且仍然完全信任我。不过一年半以来,我已经够累了,也应该休息一下。他知道我是他的最能干指挥官之一,所以不久仍将有新命。不过在目前,东线却不再需要我的大才了。目前的任务是穆德尔较为适宜,因为他最近曾经阻止北面集团军群的困难撤退。在再度向我保证决非不信任我之后,元首又补充说,他从未忘记过,征西线战役展开之前,唯一劝他在色当实行突破的人就是我。  
  我告诉元首说,假使他认为在现有的情况中,若换一个集团军群总司令将会使工作较好,我当然不会反对。我又说目前本集团军群的工作似乎已成一个段落,所以穆德尔此时接任并无任何不便之处。今后的工作就只是帮助战斗部队,给予他们以精神支持,这是穆德尔所优于为之的。   
  元首特别同意认为就这一点而言,穆德尔是一个特别适当的人选,他会驱使部队作最大的努力。我回敬他说,在我指挥之下,本集团军群各师早已尽到了其最大的努力,任何人也不能使他们再进一步了。  
 
   不管希特勒内心怎样,他的外表却是礼貌周到的。当然,戈林与希姆莱之流早就想把我挤走,这也是我早知道的。可是主要的原因却可能还是3月25日的会谈,因为他本已在大家的面前拒绝了我的建议,后来还是屈服了。当我离去之前与他握手时,我说:“我的元首,我相信您今天所采取的步骤不会有任何不利的后果。” 
    

     和任何历史人物一样,他们总有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曼斯坦因当时非常
看不惯德国空军,他一直认为了陆军才是战争的主导力量,空军只能起帮助陆军达到目标的作用,也许这样的观点和他瞧不起空军头子戈林有关,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时,曼斯坦因极力主张被围的近30万部队要不惜代价地突围,但戈林在希特勒跟前夸口说,用轰炸机改作运输,每天可以保证空投500吨物质,于是希特勒要求保卢斯死守,但空投500吨货物是纸面上的算法,实际根本达不到,12月19日是空投的最好成绩,292吨!用曼斯坦因的话是第6集团军是被戈林给饿死冻死的。我们如果从客观讲,戈林为德国军事实力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他花了整整十年把德国空军从默默无闻提升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即使现在还停留在引进飞机,在培养优秀飞行员工作中一直进度缓慢,更别说建立起一支和以色列争个上下的飞行队。现在来看空中打击可以颠覆一个小国,但曼斯坦因是绝对不能认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历史上说成是苏德战场乃至于整个二战的转折点,曼斯坦因却始终认为不是,即使后来他在晚年成为西德国防部顾问期间,这观点始终没变,在他认为当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被围而苏军又一时解决不了他时,德军只要统一思想,摆出大举解围之势,但同时彻底地让出一段空间,争取在第聂伯河一带立体地筑起几道机动防线,将苏德战场打成僵局完全有这可能,而希特勒白白浪费了这一机会。他的这种观点果真正确吗?从欧洲战场的全局看,42年11月前英美的合作的确停留在口头上,但11月2日英国人在阿拉曼获胜,
紧接着英美才成功地在北非登陆,而这时候第6集团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只要美国参战成为现实,而苏联还没被亡国,纳粹德国的命运在42年11月已经铁定在那里了。曼斯坦因具有指挥得起在苏战场的所有德军的军事才干,但在更高一层上他是无法悟到的,而且他只看到苏军的军事能力来评估敌我双方的局面,但苏联人民抗击侵略者,为国为民族而献身精神他是无法体会到的,他仅仅是一个正直的军人,1936年他已经是德军副总参谋长,因为反对纳粹党干预军队被贬为师长,对苏开战以后希特勒下旨对苏军俘虏中政委或党代表一律枪决示众,但他反对这种屠杀俘虏的政策而从没有执行过。他从心底里瞧不起希特勒但他不会去谋反他。他深爱着自己的部队,他的参谋,他的司机,所以他的果报比其他二战的侵略者要好,53年因病提前获释后平静的过完了他的一生,我用《失去的胜利》的最后一节结束这篇读后感。
    

      1944年4月3日,我离开了在利沃夫的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我所有的同僚都在火车站上送别。当列车已经开动时,有一个人喊我,他是我的座机驾驶员,南格尔中尉(Lt. Langer)——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恶劣天气中,他都曾经安全的使我在空中飞行。现在他已经志愿投效战斗机部队,不久就一定会捐躯殉国。对于我而言,他的话也就代表我的僚属们对我的最后敬礼。  
  他高声喊着说:“元帅,今天我已经把我们的胜利象征,‘克里米亚之盾’,从飞机上取下来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