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俞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佛口中说出的量子力学

(2008-10-22 04:03:09) 下一个
              哥哥常去大西北出差,闲聊之际告诉了我很多高原的气候特征,上海人是绝体会不了喝不上开水的苦闷,至少方便面在那里可能不受欢迎吧,稍懂一些物理知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是大气压的变化有关,飞机飞到一万米上空,那里的气压只有地面的0.2,人造卫星周围的气压要小到只有地面的1兆分之1,气压越低就越接近真空,单位体积里含有多少原子决定了气压的大小,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在宇宙空间里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真空,即使在银河系以外,1立方米里至少存在一个氧原子。
   
               80多年前,一门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学在哥本哈根悄悄诞生了,从量子力学,到量子场论,众多科学家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建立起的大厦终于将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块丰碑比将下去以后,物理学却顿时显得空洞起来,几十年来对于最小组成单位的电子,是波还是粒子一直争论不休,起初由于爱因斯坦支持粒子说法,使得粒子论和以玻尔为主导的波动论分庭抗礼,但无数实验证明,波动论越发接近真理,我们说得更简单更直率一些就是电子是以波的形式存在和运动,其本身的组成没有任何东西。相对于电子,原子集中了巨大的质量,宏观的宇宙黑洞学说在这里同样成立,我们如果把整个原子放大到教堂这么大,那么原子核的大小就相当于教堂里的一只苍蝇。当科学家进一步去观察原子核里的情况时,质子也被发现呈现波动状,后来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才建立起量子场论,和著名的弦定律。量子力学使得整个物理学对物理的研究变得含糊不清,和早年爱因斯坦所认为的只要是物理量就能以方程式来表示的说法离得太远了。撇开无边无际的宇宙不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所有物体,它的最小组成单位其实是一种波的形式存在,任何巨大的东西,只要一直将其分裂下去,它是什么也不存在的,这可信吗?当代科学使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事实。那所有生命体呢?组成所有有机物的分子在无机物里都能找到,它们只是排列顺序的不同而使没有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了。
    
                   量子力学发展了80多年,是一边在发现一边在应用又一边在争论,因为人们无法给它的神奇按一个终极定论。1997年,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UMBC)召开了一次关于量子力学的研讨会。有人在与会者中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究竟他们相信哪一种关于量子论的解释,结果是这样的:哥本哈根解释13票,多宇宙8票,玻姆的隐变量4票,退相干历史4票,自发定域理论(如GRW)1票,还有18票都是说还没有想好,或者是相信上述之外的某种解释。到了1999年,在剑桥牛顿研究所举行的一次量子计算会议上,又作了一次类似的调查,这次哥本哈根4票,修订过的运动学理论(它们对薛定谔方程进行修正,比如GRW)4票,玻姆2票,而多世界(MWI)和多历史(DH)加起来(它们都属于那种认为“没有坍缩存在”的理论)得到了令人惊奇的30票。但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多世界和多历史得到竟然有50票之多承认自己尚无法作出抉择。在宇宙学家和量子引力专家中,受欢迎的程度要高一些,据统计有58%的人认为多世界是正确的理论,而只有18%明确地认为它不正确。但其实许多人对于各种“解释”究竟说了什么是搞不太清楚的,比如人们往往弄不明白多世界和多历史到底差别在哪里,或许,它们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就算是相信哥本哈根的人,他们互相之间也会发生严重的分歧,甚至关于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决定论的解释也会造成争吵。玻尔,海森堡,爱因斯坦,薛定谔……他们的背影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当年曾战斗过的这片战场上仍然硝烟弥漫,他们不同的信念仍然支撑着新一代的物理学家,激励着人们为了那个神圣的目标而继续奋战。再过数十年,或许有更多的科学家承认多世界和多历史时,人们又怎样再回首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呢?
   
                      三 千多年前,有一个人为我们叙说了这些理论,但由于现代的大多数人只重科学,或者说崇拜科学,这个人的话一直被当作宗教语言默默地沉睡在书本里,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相信他说的话,其中仅有个别的人真正感悟到他的正确性。他就是释迦牟尼〈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后人在为他作传时,写进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带众人来到河边,对大家说,河里有千万只虫子,喝这水会惹杀生之祸的。在我们看来,他所提到的虫子决不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昆虫类,很明显是指细菌,他能用肉眼观察到活生生的细菌是确信无疑的。我们知道他倡导的佛学能传到中国并生根发芽于上千年,佛经的翻译起了无法估量地作用,当时翻译佛经不像现在的文学翻译家关起门来,单兵作战,而是百余位专家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辩论然后定稿。要知道文字的局限性是很难把一个完美的思想完整无缺的表达出来,但佛经翻译比较其他的翻译更注重集体智慧,尽量靠近了完美,而且通俗易懂便于流传。我看到过几本用白话文形式的佛经,他们仅仅是作了一次古文翻译,佛经里最浮浅的意思都没有触及到,比如将《金刚经》里的“微尘”翻译成“尘埃”,这样一种白话文佛经,难道还有必要去出版吗?而且正是这个关于“微尘”的阐述,释迦牟尼比现代的物理学家早近三千年就简洁扼要地道出了量子理论。在《金刚经》的第三十品里,佛和须菩提一问一答中说到: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
“所以者何?”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

                       我们对上文作探讨前先看看,民国时期从事研究《金刚经》四十余年的江味农居士对上文部分是怎样作注解的:古德勘验学人,往往故设疑阵,亦是此意。微尘何以为集合之相耶。所谓一微尘可析之为七极微尘。一极微尘可析之为七邻虚尘。虚者,空也。邻虚,犹今语之等于零也。所以微尘是集合之幻相,并非实有。长老何不径举此义说之。而必在众字上显其非实者,何故?此有深意二:一)因佛既如是说,故依之以明义。依佛语以明义者,所以教导读经闻法者,凡佛所说,字字皆具精义。应当谛听,不可忽略一字也。(二)佛时外道,每将世间事物,层层分析,分析至于不可分。而犹为实有。正如今之化学家然。分析世界各物,为若干种原质。初不可分者,久久又复可分。分析之功,久而益精,至如所谓原子电子,然依然执为实有也。二乘则不然。知微尘可析为邻虚,便知一切皆空。然而必待分析,方信为空。不及大乘之能作体空观也。今长老欲明微尘非实,不引邻虚之说,而约佛说之众字显义者。既以明凡由集合而成者,便知是空,不可执实。佛道所以回异乎外道。且观理便知,何待分析,大乘所以回异乎二乘也。所以者何下,正明此义。此科之意若曰:佛既说为微尘众,可知微尘是缘生法。缘生之法,当体即空,但是虚相而已。此微尘并非实有之所以然也。则非者,约一如之法性,明其本来是空也;是名者,约缘生之法相,明其不无假名也。言佛说者,正所以显示觉智洞照,法性本空,法相皆幻,初何待乎分析哉!
  
                             很明显,在江味农居士所处的时代里,他能了解到佛所说的微尘要比原子电子还小,在佛经里被称为邻虚,邻虚当体即空,但是虚相而已,这里的“相”指的是事物的表现形式,佛经里还有一个“性”字和它相对应,指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我们连起来看经文,将三千大千世界即整个我们所能触及的一切物质把它分解为最小粒子的话,我们发现这些众多粒子其实什么也不是,只是虚幻不实的假相,称它为众多粒子其实起个名而已无实在的东西。释迦牟尼佛和须菩提的这段对微尘的论述和现代量子理论关于微粒子成波动性质是完全符合的,我们现在和现代量子理论同处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物理知识对古代的经文或书籍进行考据,验证来辨别正确与否,但释迦牟尼佛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完全用自身的智慧洞察到了这一切,尤其是佛经传到中国以后相当长的岁月里,人们要接受他的这种观点确实要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又可以反过来证明了释迦牟尼佛的这些论述决不是信口道来,他要人们真实地了解这世界来返照自身的行为。
  
                         分析到此,人们或许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怎样实现从无到有的?其实这问题本来就有问题,我们所看到的“有”是真实地“有”吗?接着上面《金刚经》佛和须菩提的对话: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世界也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把它叫作世界而已。他有一句非常著名的经典警句直截了当地揭示出这宏观世界的真面目: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江味农居士对此句的注解是,盖性本非相也。此妄字是广义,虚妄犹言虚假,既知是虚假,应回光返照,不可向外驰求于相,从速归性。任何我们所感觉到的实体其实也不是真实存在的,从生物学角度上看,人体,动植物的细胞在瞬间的分裂和衰老,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固定实体,研究量子理论的科学家们给了我们更加确切的归纳。按照经典物理理论,比如人从A点到B点运动是连续运动,即在A到B之间的任意点上都有相对应的动能值,也就是有无限点既有无限对应值。但现代的量子理论认为这个所谓的无限对应值是不存在的,中间是有间隙的,即人的运动是不连续运动,其对应的动能值是个间隔的跳跃性变化值,打个比方如去银行换零钱,最小只能换到1分,如果是1钱只能放在储蓄帐上一样。基于这种宏观物体的不连续运动,量子理论也称其为波动运动加以与微观粒子波动运动以与统一。它的波长用布朗克定数除以质量与速度的积来算出。在计算中可以发现宏观物体运动的间隙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确实存在,斯蒂芬霍金为我们解释了这个现象,之所以我们感受不到宏观物体运动的波动性,其原因是我们周围的时空不是扭曲得很厉害,如果在黑洞这样强烈扭曲的时空附近,一个在黑洞影响力以外的人观察一个向黑洞中央奔去的人,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看见的是一个人跳着向黑洞中央闪去,直到在停止在黑洞口。
  
                          释迦牟尼佛叙述了我们至今还在为之探索的领域,随着人类从事科学事业取得不断的进步同时,我们无意中又在证实了以前总以为不可信的东西的真实性,哈勃曾经发现宇宙在不停地膨胀,爱因斯坦说宇宙是否膨胀还是萎缩或不变要看时空的曲率是正还是负。斯蒂芬霍金说宇宙是个包容体没有开始没有结束,老子在《道德经》是这样描写宇宙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言下之意是宇宙只是灶头旁的鼓风箱。释迦牟尼佛说其实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存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