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车间,和佐藤君走在去停车场的路中,我们聊起了昨日的电视节目,我说起了节目里那个歌妓,佐藤君笑着说:“日本只有舞妓或者
艺妓,没听说有歌妓的。”我诧异地问他:“难道这也有讲究?”
他说:“是的,舞妓指的是 15岁入师门学艺的少女学徒,她们一般要学满5年才能离开师门安排到店里接待客人,这时才称她们是艺妓。艺
妓不光能歌善舞,也能弹琴击鼓,弹日本各种民乐,尤其是三味线琴。她们还精通茶道,吟诗诵歌,颇得客人欢欣。”
记得十几年前,我一人去了京都旅游,黄昏时分离开清水寺,穿过袛园,步行在宫川町的一条大街上,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洒在京都鸭川河畔的花见小路,在灿烂已逝的霞光碎金中,出现了一些优美而寂寞的身影。她们装饰精美,脸颈粉色洁白而无表情,一手捧着裹包一手压着裙边迈着小碎步,唯有残阳不舍地拂过被搭肩上衣领衬托的白皙颈子,却留不住很快消失在花灯初上的料亭茶屋之中的身影。
那时夕阳西下,余辉将那条僻静的
街道染得金黄金黄,两旁的宅院为莫如深,只有挂在屋檐下那朴素的日本式灯笼才告诉我那不是平民百姓的住处,而是夜来接客的店铺。
忽见两位少女从远处走来,她们一身和服,秀发盘绕在头上,配上发夹极为精致。和服的颜色并不花俏,和首饰,木屐搭配地很是得体。
尤其是后背略低下的领口搭拉在肩上,因为秀发向上盘高,白皙的脖颈和略向前倾的妩媚步姿无不使窥看的人浮出无尽的联想,这或许就
是毕加索所说的日本和服的性感美。她们匆匆走过,步履轻巧而有节奏,仿佛将这条百来米长的街道当作粉墨登场的舞台。
艺妓这行业源于300年前的江户时代,在京都的八坂神社东山的山麓下,几间茶屋为迎合过路参拜神社的人们,特意请来几位能歌善舞的少
女弹唱,还为客人沏茶,端上糕点,后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饮酒作乐的场所。艺妓一般只为被指名的客人服务,从茶道,琴声,舞姿,吟
诵无不精到,但她们从不出店门陪客人过夜,这有别于风俗场所。
佐藤君说:“艺妓持裙的动作非常讲究,她们外出时,必定是左手提起左边的裙角,而始终不放下来,因为左手提起和服的裙角就顺势挡
住了男客的右手,这就暗示“卖艺不卖春”,而婚礼上的新娘若和服打扮,提裙行走时必须是用右手,搞错了就会闹笑话。”
三味线琴是艺妓常不离手的乐器,也是日本民乐的代表,十六世纪后半中国的三弦琴由日本冲绳传入本土,由于日本当地蛇出没很少,于
是当地人用狗皮,猫皮来代替蛇皮制作出日本特色的三弦琴,后来取名“三味线”。为什么用“味”字?我想或许是从佛教里得到启示,
佛教里不是有念佛三味和坐禅三味吗?这“味”带有悟性,用在琴上是表明弹出的曲调给人于想象的空间。随着日本经济吹散泡沫洗练之后,艺妓行业已经不能满足于在单一的
酒店茶屋和有钱有学问档次的少数客人里生存,她们已经担负起京都旅游业的重要角色,东山区的宫川町是艺妓店铺的重要集中场所,而
这里离京都一些著名的宾馆饭店驱车约莫20来分钟,只要宾馆里宴会的宾客提前预约,艺妓也能出店上宾馆服务。不过约定好晚8点结束,
即使客人想加钱延长也是留不住艺妓的,因为她们必须赶回自己的店铺接待各自的客人。
为了使这日本的一个民族文化象征能一直的延续下去,许多大企业财组成了“京都的花街”后援协会,用实际力量扶持着她,吸引更多
的少女来学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