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文/喻汀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据媒体消息,已故知名诗人余光中的妻子范我存由亲友证实于24日晚间逝世于中国台湾高雄,享年92岁。她就是《乡愁》里的“新娘”
一次,诗人余光中在台上朗诵《乡愁》,当吟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他伸手指向观众席上的一位女士。在众人的鼓掌欢呼下,女士款款起身,向大家招手致意。
这位女士,就是诗里的那位新娘,余光中的妻子——范我存。
余光中与范我存
他们在年少相识,此后举案齐眉,鲽鹣情深,相扶相携60余年,直至2017年余光中去世。
2023年11月24日晚,范我存在中国台湾去世,享年92岁。
天堂里,余光中终于和他的“新娘”团聚了。
“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二人的母亲是堂姐妹。
17岁那年,余光中随父母去南京的姨妈家探亲,在那里见到了14岁的范我存。
初见的那惊鸿一瞥,便对这位表妹一见钟情。
但彼时的范我存年纪尚小,对余光中的印象,只有粗浅的“土土的,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但因为经常听母亲提起这位有才气的表哥,不免多瞄几眼。
年轻时的余光中
由于太过羞涩,余光中连表妹的大名都没敢问,只知道对方的小名叫“宓宓(也叫咪咪)”。
回去后,余光中给范我存的学校寄去了份刊物,里面是他翻译的拜伦诗选。尽管写的是“范宓宓小姐收”,范我存也还是收到了。她不懂诗歌的平仄,却暗自佩服这位表哥的才华。
此后5年,受战乱影响,两人未再见面。
1949年,范我存随一个远房亲戚来到中国台湾。1950年6月,余光中也随家人从香港来台湾。几经辗转,余光中终于找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表妹。
余光中与范我存
范我存从小身体不好,后来患了肺病,因而书念得不多,但她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与余光中也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们都生于乱世,皆是抗战儿女,因而身处异乡,于情感上有着天然的联结。
他们常常一起约出去游玩,看电影,用熟悉的乡音,聊文学,谈乡愁。就这样,两颗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余光中与范我存
“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疲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她柔弱却坚强,将满腔真情奉献给知己爱人,这便是余光中眼中的范我存。
对于这段炽热的恋情,两家都有各自的顾虑。余家担心范我存的身体,范家则认为余光中太像“书呆子”,没有前途。
但两人不顾家长的反对,坚定地走在一起。几年后,拗不过两人的真心,双方父母终于妥协了。
1956年9月,余光中与范我存举行了婚礼。他们摆了15桌宴席,梁实秋、夏济安等人都前来祝贺。
那一年,余光中28岁,范我存25岁。
余光中与范我存婚纱照
“月色和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香港诗人黄国彬曾说:“幸好余光中有一位更重要的搭档——贤惠而能干的夫人范我存女士。……余太太给余光中灵感,余光中给余太太诗,谁也没有占对方的便宜。”
作家张晓风则这样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婚后的范我存,先后生下五个孩子(唯一的儿子在出生三天后便不幸夭折),被余光中称为“小袋鼠的妈妈”。
此后,她化身一个强大的“袋鼠妈妈”,学习做饭,料理家务,照顾丈夫和儿女,充当丈夫背后坚强的后盾。
余光中夫妇和四个女儿
创作灵感来临时,余光中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对外界的一切不管不顾。一开始,范我存也无法适应,但渐渐地,她开始理解丈夫的,主动承担起家中的琐事。
多年来,余光中的工作多次变动,辗转多地。但范我存总是无条件地支持,毫无怨言。
余光中观看司各特与爱犬雕像,范我存摄
范我存的付出,余光中自然感念于心。
但于余光中而言,范我存并不仅仅是贤内助而已,她更是他创作的源泉,灵感的缪斯。
余光中从不吝于对外人“秀恩爱”,他曾在一次活动上笑说:“杜甫一辈子只写了一两首诗给太太,真是扫兴!我就不一样了,我写给太太的就多多了。”
以前总是感叹,余光中为什么这么会写情诗,读来缠绵悱恻,动人心魄。原来这些诗皆是写给他的太太,他把毕生的罗曼蒂克,倾尽给了范我存。
创作中的余光中
他在《绝色》中写道:
“若逢新雪初霁
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走来
月色和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在《余光中写给妻子的信》中,他将自己的名字拆解,作了昭告天下的告白:
“不要问我心里有没有你
我余光中都是你”
余光中镜头下的范我存
在结婚三十周年“珍珠婚”之际,他写下《珍珠项链》:
“每一粒牵挂在心头的念珠
串成有始有终的这一条项链
依依地靠在你心口
全凭这贯穿日月
十八寸长的一线因缘”
结婚三十六周年纪念日时,余光中身处国外,两个月没能回家。他相思成疾,提笔写下《风筝怨》寄给范我存。
“这颗紧绷的心
正在倒数着归期
只等你在千里外收线一寸一分”
余光中喜欢唤范我存的小名“咪咪”,把它写进诗里:
“咪咪的眼睛是一对小鸟
轻捷地拍着细长的睫毛
一会儿飞远
一会儿飞近
纤纤的翅膀扇个不停
……
直到我吻着了我的咪咪
它们才合拢飞倦的双翼”
在他们自家院子的枫树树干上,余光中曾亲手刻下三个字母——“YLM”。
Y代表余光中,L是爱(love),M是咪咪。连起来就是余光中爱范咪咪。
“我会在对岸,苦苦守候”
在做客节目时,主持人问余光中,您与夫人相伴大半生,经营婚姻的诀窍是什么。
余光中说,我比较幸运,我们的爱好一致,步调一致。
两人年轻时都喜欢文学和艺术,晚年都喜欢旅游。出去游玩的时候,两人也分工合作,互相扶持。
相互扶持的余光中夫妇
晚年的范我存,开始拾起自己的兴趣,她喜欢研究和收藏古玉,余光中自然全力支持。
范我存去高雄美术馆做义工,帮游客做艺术导览,余光中便做“义工的义工”,不仅负责接送“义工”,还帮“义工”绘画展示文物的地图。
2017年,89岁的余光中与世长辞,比他的“咪咪”先走一步。
相识72年,结婚61年,他们早已融入彼此的骨血,不分彼此。
这对共命运的夫妇,阴阳两隔。
晚年的余光中
面对生死的难题,1991年,和结婚三十五周年时,余光中在《红烛》中这样写道:
“最后的一阵黑风吹过
哪一根会先熄呢,曳着白烟?
剩下另一根流着热泪
独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
最好是一口气同时吹熄
让两股轻烟绸缪成一股
同时化入夜色的空无”
若终有一日死亡将我们分离,该如何消解?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一起离去。
但如果不能呢?
余光中继续写道:
“我会在对岸
苦苦守候
接你的下一班船
在荒荒的渡头
看你渐渐地靠岸
水尽,天回
对你招手!”
“来世仍旧做夫妻”。原来,余光中和范我存,早已做好了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