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可是,是人就有脆弱的时候。更何况是人生坎坷的苏轼呢。
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今天,要跟大家推荐的是苏轼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写下此诗时,是公元1101年6月,两个月后,苏轼便与世长辞,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苏轼的绝笔诗。
这首诗就是《自题金山画像》,诗开头两句吓死人,只读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你一定不会想到会是苏轼的作品。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语出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符。
我的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我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然后,读完后两句,我们就能理解苏轼的这种心情了。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黄州、惠州和儋州是苏轼的贬谪之地。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倍感失意。
1094年,年近六旬的苏轼又被贬到惠州。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被贬到荒凉之地海南儋州。在宋代,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这三个地方,是苏轼最失意、最难过,人生最灰暗的见证者。
宋徽宗继位后,苏轼终于得以北归,这首诗即作为北归途中。
此时,苏轼已经是65岁高龄了,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纵然有忠义填骨髓的浩瀚之气,也不得不化为壮志未酬的长长叹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叹飘零。
岳希仁在《宋诗绝句精华》中说:这是诗人生命最后阶段的作品。精炼概括了他一生的悲惨境遇。一代文豪。英才天纵。回首往事。唯存贬谪。其遭际之坎坷遂成千古伤心事。”
当我们了解了苏轼的经历、心境后,才能理解,他为何写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这样悲凉的句子。
事实上,苏轼也有很多得意的时刻,他早年进京应试,受到文坛大佬欧阳修的赞许,名声大噪。他曾任密州知州,湖州知州,在地方颇有政绩。
可当苏轼总结一生时,却不说这些“得意”的时刻,而说平生功业都在贬谪的三地,可见真是“满纸荒唐言”,失意也罢,坎坷也罢,他却丝毫不减豪放本色,真是不可救药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