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李红,余秋雨前妻,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中学英语老师,妈妈是一名医生。
23岁时,她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成绩在1000多名考生中名列前茅。但由于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结果就落选了。
于是她就去找上海戏剧学院的领导评理,而当时余秋雨正好负责招生的工作,但基于李红的"家庭出身",余秋雨也没敢录取她。
但是李红的年轻以及漂亮的容貌却深深地印在了余秋雨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余秋雨就千方百计地制造条件接近李红。
1979年,在余秋雨追逐她的第五个年头,他们终于手挽着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余秋雨对李红体贴入微,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两人的日子幸福甜蜜。
婚后5年,他们的爱情有了结晶,女儿的出现,再加上余秋雨被查出患有肝炎,这使得经济变得很拮据。为了能多赚点钱,李红就加班加点赚钱贴补家用、给余秋雨治病。
但这微薄的收入仍然无法支撑家里的开销,无奈之下,李红就和余秋雨商量,她想去深圳闯一闯,想跟自己的命运赌一赌,跟自己的未来赌一赌。
环顾着这个家徒四壁、贫寒的家,余秋雨含泪答应了妻子的请求。但是谁也没想到,就在李红为了赚钱辛勤打拼的时候,丈夫却另有了新欢。
1992年春节,李红从深圳返回上海过年,在帮丈夫余秋雨整理书桌时,在他文稿中发现了一封余秋雨写给现任妻子马兰的情书,信里面缠绵的情话让李红的心一下子沉到了水底。
1992年7月,余秋雨正式向李红提出了离婚,坚强的李红含着泪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对于李红来说,19年的青春,14年的婚姻,换来的却是余秋雨的一张离婚协议书和深深的背叛和伤害!这对于那个年代的女人来说该是多大的一个打击。
1992年10月,在余秋雨与李红离婚后不到3个月,余秋雨就和马兰举行了婚礼。
当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李红心如刀绞、肝肠寸断,她的心久久都无法平息。
此时的余秋雨,凭借着他的开山之作《文化苦旅》名声四起,而且还迅速重建了新的家庭,妻子就是比余秋雨小了16岁的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年轻、漂亮的演员马兰。
1984年 马兰剧照
而她自己呢,已经40多岁了,失去了婚姻、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家庭,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一个8岁的女儿!现如今连份工作也没有,她犯难了,她该拿什么抚养女儿,孝敬父母?她的明天又在哪里?
但为了孩子、为了父母,她一定要强大起来,她在内心暗暗发誓说:"既然我战胜不了婚姻,但我必须要战胜自我。"
于是李红强忍着离婚带来的伤痛,将女儿交给父母后,再次踏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
为了生活,李红当过导游、做过推销、代理、跑过运输,住最便宜的旅店。日子最艰苦的时候用1元钱买4个馒头,早上一个,中午2个,晚上1个。
1993年4月的一天,好运开始降临到李红的头上,她的人生开始发生改变。这一天,给罗湖区国贸大厦8楼的一家旅行社送水,结果碰上了电梯维修,没办法,她就强撑着将4桶水扛上了8楼。
李红的这一行为让旅行社的老总十分敬佩,这位老总就对她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做男人干的事,要不来我们公司学习做导游吧。"
送水确实是一件体力活,这让李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她经过考虑后就辞职跳槽,做了一名导游。
2003年,是李红最终挣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挣得标志着一个人成功所需要的金钱的开始。这一年春天,李红有一个曾在旅行社工作过的同事,打算做健身器材的广东省总代理,就问李红愿不愿意入伙。
年近50岁的李红,再三思考之后,觉着也不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于是她就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和同事合伙开了一个经营健身器材的公司。
在李红的辛苦操持下,生意越来越好,2008年的时候,李红还把父母和女儿接到了深圳。
2010年春节前夕,在余秋雨女儿25岁生日这天,余秋雨给女儿打了个电话,并在电话中对李红愧疚地说:"这些年,你艰难地将女儿拉扯大,真是受苦了。现在看到女儿生活得这么开心,我谢谢你了。"
然而,李红却回复说:"你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文学上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我也不能让你看不起啊。"不知道电话那头的余秋雨,在听到这句话后会作何感想!
多年后,当李红被问及与余秋雨离婚的事情时,她曾深有感触地说:"人生有很多变数,如果不离婚,世间只不过多了一个名人身后无足轻重的普通女人。是失败的婚姻造就了我,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而以前从未被发现和正视的潜力和优势,让我寻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
余秋雨作为一位公认的在全球各华人社区影响最大的极少数作家之一,然而各界人士对他本人、以及他的著作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转自:世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