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01
在某网络电台看到了一档调解节目,记者受84岁的熊奶奶委托,寻找在外地的孙女。
自从6岁孙女离开奶奶身边,祖孙已经28年没有见过,连孙女结婚都没有通知奶奶。
当记者找到孙女,孙女的反映超出记者的预料——她拒绝相见,而且也不愿意看奶奶给自己录制的视频。
她甚至十分冷漠地说,“等她到了最后(去世前)给我打电话,我再去看一看。”
孙女为什么如此狠心?最终,节目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老人的儿子也就是孙女的父亲在28年前去世,留下一笔抚恤金和房产,老人和儿媳因为这笔遗产发生纠纷,更狠心将儿媳和年幼的小孙女撵出家门,任这娘俩自生自灭。
这28年来,在孙女娘俩相依为命挣扎度日的时候,老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找她们,资助她们,现在孙女事业有成,生活稳定,她才想起自己还有遗留在外的一个血脉,希望能够尽释前嫌上演大团圆戏码了。
当记者了解到这一切,询问老人之前是不是发生过矛盾,老人却顾左右而言他,“我都不晓得产生过什么矛盾”——没有真心实意的反思,更没有巴心巴肺的忏悔,只知道打弱者牌,“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过一天算一天了”。
看了这样的前情细节,我完全能够理解孙女对奶奶的冷淡:自己做的孽,自己受报应,合情合理。
当然,像这种节目的记者们为了收视率,一定要无视这一点,强行泼鸡汤。
在片尾手记中,栏目写了这样一段话,“不管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矛盾,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老人对你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希望你能够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老人……”
我真想问问记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老人对孙女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就凭她这么多年对孙女不闻不问,然后老了终于想起来自己有个被自己逐出家门的孙女了?
爱不是这样的。如果她真的爱孙女,哪怕是矛盾再深,也会对孙女的母亲手下留情;如果她真的想孙女,就算是闹僵了,也会千方百计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自己对孙女的爱。
孙女说,她有多恶毒,我就有多恶毒,我是像她的。
这不过是赌气,听声音孙女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虽然生气但言语始终很有节制,她哪里有奶奶恶毒,她没有打她,更没有骂她,只是成全了她的心意,从她的世界中消失,这还有什么不对的吗?
02
这件事让我联想起周立波。
他在主持某档节目时,遇到从小被送养的女儿拒绝与亲生姐姐相认——妹妹认为“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很感谢养父母,但不愿养父母与亲生父母相见,免得养父母尴尬、难过,结果遭遇周立波的道德绑架。
他不断强调亲生父母一定有难言之隐,指责妹妹自私,心胸狭隘,用各种激烈的言辞逼迫妹妹和家人相认,“(如果你不认父母)你永远不可能幸福,如果你想幸福就应该接受。”
他完全不尊重妹妹的感受,妹妹是结婚生子后才知道她是被领养的,这么多年,即使在同一个镇上,亲生父母也从来没有看过她。
她和他们之间没有感情,非要一下子相认是很尴尬的。
结果节目组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安排亲生父母上台和妹妹相见了,周立波一副终于功德圆满的小人得志感。
后来才知道,妹妹上节目都是被姐姐骗去的,不知道要面对的是这种被迫相认的阵仗。而且这位生父在妹妹两岁时,还曾去养父母家里勒索,“给我钱,我就不再纠缠了”,最后用几千块钱打发了。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其实也不奇怪,这种能将自己的孩子狠心丢弃的父母,早就将自己的良心一起丢掉了,能干出更龌龊的事也不足为奇。
只是世人中如周立波者,有扮演道德天使的爱好,专喜劝人放下恩怨,世界大同,却连最基本的是非和尊重都谈不上。
而他们自己呢?你看周立波在生活中的表现就知道了,他何曾放过任何一个有负自己的人,别说小事上睚眦必报,就连曾经对自己有恩的关栋天,还不是在失去利用价值后恩断义绝了。
这正和了鲁迅先生所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中国人素有三个恶习:喜欢道德绑架,喜欢无原则袒护弱者,喜欢在是非问题上捣糨糊。
好像人只要老了、弱了、认错了,无论曾经干过什么坏事,外人都必须要原谅。你不原谅就是你不宽容狭隘小心眼,人人都要谴责你,仿佛犯错的反而是你自己一样。
比如生活中有的男人出轨,如果女人不原谅,男人会抱怨,“我都承认错误了,你还想怎么样?”外人也会觉得女人太矫情,不顾念家庭和子女。
第一个故事里的孙女对记者说的一句话我特别赞成,“不是她想怎样就能怎样。”
28年前,她为了金钱把孙女和儿媳撵出家门,自断亲情,现在又希望亲情奇迹般修复,孙女像没有受过伤害一样给她绕膝之乐——这是把自己当上帝了吗?
人们总有误区,以为老人老了,走路颤颤巍巍,满脸慈祥,就能变成好人了。却不知,强势的永远强势,恶毒的永远恶毒,即使肉体软弱了,灵魂也依旧强悍——
你能想象慈禧太后临到最后会忏悔自己对光绪太狠了吗?不,她会下毒,拉着他一起死,“从生到死,你都不能离开我的手掌心。”
虽然这是野史,但到底她是干得出来这事的。
03
郭德纲在相声界一直以嫉恶如仇著称,他自己并不掩饰这一点,也从不放过调侃那些打压自己的人,当然因此带来的副作用是增加了德云社的生存难度。
记者曾经就此问过他的搭档于谦,“担不担心郭德纲的这个性格会令到德云社的未来堪忧?”于谦说,“不担心,幸亏郭德纲这样,郭德纲要像我这样的话,就没有德云社了。”
于谦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很清楚,自己之所以不像郭德纲那样嫉恶如仇,不是自己多么宽容,而是没有经历过郭德纲那样多的坎坷,“(看不惯的)我不太说,我也没必要引起这些东西,因为我没有深受其害。”
通俗说,就是没有逼急了,犯不着,若是真的逼急了,估计于谦会比郭德纲还难缠。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很多时候劝人原谅与放下,不过是为了获得一种道德的优越感。
正如郭德纲说过,“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我是一贯主张人要尽量放下恩怨,来换取内心的宁静。但和那些一味和稀泥的道德绑架人士相比,我更支持一件事:被伤害者有优先选择权。
如果别人伤害了你,你觉得原谅能够获得安宁就原谅;如果觉得不原谅十分舒适就不要原谅,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外人无权指手画脚。
这个世界就不应该是谁想犯错就犯错,然后想被原谅就有人原谅。如果世界是这么运行的,那才是对好人的伤害。
一个人伤害了别人,哪怕是无意的,能被别人原谅,那就是你的福气,别人的恩德,而不是必须的。
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反而不会强行自己被原谅,因为这本身就是对别人的二次伤害。他们会默默改过,把永远心怀愧疚当成是赎罪的手段。
那些强行要求自己被原谅的人,犯错是自私,认错也是自私,想的全都是自己。
这个世界就应该有原谅也有不原谅。
原谅是人性的厚道,不原谅是给后人的警示——如果这个人有良心,那么不原谅就会成为他心头的警钟;如果没良心,原谅不原谅对他就没有任何意义,反正他们总会觉得是别人亏欠了自己。
不原谅,也是最微小的正义了,这个世界需要像《醒世恒言》这样的东西存在,提醒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古人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凡人能够做到恩怨分明,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已经很好了。
文 | 晚睡,作家、情感咨询师,一枚斜杠中年码字工,喜好解读复杂情感迷局,关注女性独立与成长,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