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这个现在几乎是欧洲最穷的国家,曾经拥有世界先进的军工体系。俄罗斯花了二十多年,才逐渐摆脱了对它的依赖。然而,它现在沦落到连弹药军装都不得不向外国求助、去“坟场”挖零件的地步。
5月7日,俄罗斯《消息报》报道,国防部计划在2020年后全面启动“藤蔓”卫星系统。届时,俄罗斯总参谋部将能够借助它探测全球范围内的小型物体。
大家都知道,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个靠谱的卫星系统收集情报多么重要!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就着手干这件大事了。
那么,为什么拖了二十多年还没搞成?
很简单,发射火箭是乌克兰造的。
不仅是火箭,俄罗斯的战略导弹,也是勒紧裤腰带咬牙搞了二十年,才基本摆脱对乌克兰的依赖。
然而,乌克兰这个曾经耀眼的工业强国现在却成了欧洲最穷的国家!
到底怎么回事?
1
曾经辉煌,响当当的工业强国
在欧洲,乌克兰的国土面积位居第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俄罗斯,而且土地非常肥沃,曾经作为苏联的“粮仓”享誉世界。
但是,如果你仅仅把乌克兰当成一个地区农业大国,那就错了。
在苏联时期,它是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苏联解体前,乌克兰人口约5000万(其中约100万跑去了波兰,将近400万在俄罗斯不肯回国),却拥有超过800所的高等院校,人口受教育程度稳居世界前列。
跟作为苏联的主体俄罗斯相比,乌克兰不仅国民经济部类齐全,平均水平甚至高于俄罗斯。
并且,按照苏联的产业布局,大量的机械、造船、电子和化学等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密布于此。
因此,冷战结束后,独立之初的乌克兰家底十分丰厚:
接管的军事工业企业多达3594家,职工300万人;
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职工140多万;
生产门类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陆海空各种装备。
更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庞大的以军工为核心的科研生产体系。几个世界级科研机构都被其收入囊中,比如:
占据苏东国家半壁蓝天的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
诞生过T34、T64、T80等威震天下的坦克的哈尔科夫设计局;
苏联航母的唯一摇篮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研制了四代苏联战略导弹主力型号的南方设计局。
要知道,直到今天俄罗斯都没有正经建造过超过5000吨的军舰,如果不是从乌兹别克拆回来伊柳申飞机生产线,连大型飞机都造不出来。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能源需要俄罗斯供应之外,以彼时乌克兰的实力,完全可以成为让欧洲颤抖的微缩版苏联!
然而,如此雄厚的基础,将近三十年后,今天的乌克兰基本上快成为跟阿尔巴尼亚和摩尔多瓦差不多的农业国。
乌克兰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看独立之后乌克兰的情况,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2
资金短缺,分家分出了大问题!
苏联时代的产业分工是从一个完整国民经济系统角度考虑的,虽然乌克兰分到手的家底超级雄厚,却存在一个问题——大量企业在上下游都需要依赖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配套。
俄乌两国总理曾提出一个问题:
继续建造“瓦良格”号需要啥条件?
这艘航空母舰的娘家、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厂长答道:
“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她,但这个国家已不复存在!”
著名的南方设计局也是个典例。该单位从来只管埋头造火箭,至于造出来的火箭怎么用,那是苏联中央政府统一计划的事情。
南方设计局的招牌本领火箭技术,乌克兰自己用不上,因为用户主要是俄罗斯。更要命的是,会发射火箭的人、搞跟踪测控的人才都回了俄罗斯。
注:南方设计局成立于1954年,是苏联时期起就在乌克兰境内存在至今的重要航天企业之一,积累了丰富的高端火箭技术与航天火箭经验。苏联解体后,它隶属于乌克兰的机械制造与军事工业部,由于经济困难,原来独立的南方机械制造厂被纳入南方设计局。
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缺钱!
乌克兰企业盘活自己的最佳选项就是转头对接国际市场,凭借自身实力假以时日也能走出困境。不过,由于技术标准、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大笔资金投向技术改造。
那么,去哪找钱?
西方国家显然不愿意给自己培养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更关心对乌克兰进行所谓“民主启蒙”,拿它当棋子遏制俄罗斯。
那么跟俄罗斯合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指望俄罗斯雪中送炭没啥可能。
(左起依次为:时任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时任白俄罗斯总统舒什克维奇及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为了从苏联独立出来,乌克兰跟俄罗斯闹得很不愉快。乌克兰末代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跟叶利钦斗气那是相当激烈!
在公开辩论时,他们互相叫喊:
“我们不给你发动机!”
“那我们不给你天然气和石油!”
“那我们就再不给你粮食!”
……
这场面犹如小孩子打嘴仗。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如此做法自然不会带来好结果。
3
炮制寡头,“猛药”成了“毒药”
1991年,乌克兰末代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转任总统。跟当时的俄罗斯同行叶利钦一样,他坚定地相信,要想让乌克兰的经济走出苏联末年的停滞状态,就必须来一剂猛药!
于是,乌克兰学着俄罗斯,大搞“休克疗法”。
然后,顺理成章地,他尝到的那颗果实跟叶利钦体会到的一样苦涩:经济从停滞变成了彻底的混乱——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大量的工业企业停工,民怨沸腾。
要说唯一的“收获”,就是部分苏联时代的高官借机利用自己的权势摇身一变,成了寡头。
因为经济改革失败,克拉夫丘克不得不黯然下台。
(继任总统的库奇马)
随之上台的库奇马对俄罗斯的态度不错,乌克兰的企业曾经差点就缓过一口气来,请注意,是“差点”哦。
很不幸,库奇马本人并非什么清廉人士,大权在握之后,他任人唯亲大搞裙带政治。
他对俄罗斯态度友好反倒扯了自己的后腿——西方国家看见棋子倒戈,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赶紧利用乌克兰刚刚学到手的议会体制,把一个放心的人扶植上了总理宝座。
这位就是拉扎连科。
别看他担任副总理和总理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两年多,可就是这两年多,乌克兰经济彻底落入深渊。
早在上台前,他就利用跟总统库奇马的紧密关系伺机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当上副总理、总理之后,更是扶植了一批能源方面的寡头作为自己捞钱的“白手套”。
(拉扎连科)
1997年,拉扎连科跟库奇马闹翻,最终丢了官,不得不逃亡海外。这时,他已经聚敛了数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工业转轨急需资金的关键时刻,如此巨额的资金被贪官寡头们侵吞,无疑让乌克兰丧失了极为重要的发展机会。
对乌克兰,这可能是重现辉煌的唯一生机。
拉扎连科跑了,他扶植起来的寡头们还在,并且继续操控着乌克兰的经济命脉。
比如,号称“天然气公主”的季莫申科就是其中之一。
在拉扎连科的庇护下,她不仅成为乌克兰屈指可数的几名寡头之一,而且还踏入政坛,当上了总理。
其他寡头自然也不会闲着。
目前,乌克兰所有州的州长基本都是大富豪,450人的议会里有超过400人是百万富翁。
要知道,这个国家目前的月人均收入折合成人民币不过2000元!对比一下,这些政客们发家致富的速度令人触目惊心!
4
颜色革命,西方阴谋得逞了
如果说寡头们把控经济命脉是乌克兰的一大不幸,那么,自身定位不明、在东西方之间彻底迷失,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前文提到,西方把跟乌克兰当作牵制俄罗斯的重要棋子,为了防止其倒向俄罗斯,无所不用其极。
库奇马只是对俄表示友好,加上俄罗斯当时自顾不暇,所以那段时间西方不是太紧张,只是捧了一个代理人当总理。
后来,亲俄色彩明显的亚努科维奇声势渐壮,很有可能问鼎总统宝座,并且正逢普京上台进行了一番整顿,俄罗斯社会秩序基本重回正轨。
这时候,西方国家就坐不住了,毫不犹豫地搞起了“颜色革命”,把自己中意的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组合扶上了台。
(尤先科和季莫申科组合)
毫无疑问,这一对“金童玉女”上台后,必须投李报桃,开始跟俄罗斯拉开距离。
尤先科是经济学家,曾长期在经济部门从事实务,客观地说,单纯从乌克兰经济本身来看,他提出的不少发展规划还是比较实际的。不过,尤先科寄希望于西方能够对乌克兰投入大笔资金,显然太天真。
且不论支持乌克兰发展所需资金数额有多么庞大,退一万步讲,他们怎么可能愿意扶植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最重要的是,乌克兰能源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这一点就决定了尤先科一旦跟俄罗斯闹僵就啥都干不成。有可能赔本的买卖,向来精于算计的西方是不会干的。
而季莫申科恰好就是乌克兰最大的油气商,发家致富靠的就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赚取差价。所以,为了获得西方支持,在表面上反对一下俄罗斯没问题,但真要她跟俄罗斯闹到底,那不是自断财路么?
所以,俩人合作几乎从季莫申科一当上总理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二人无休止的争斗。
从此,乌克兰每年都得闹一场政治危机,谁还有心情过问经济发展规划。
(“橙色革命”中的尤先科)
“颜色革命”前,虽然受困于寡头,乌克兰经济仍然恢复了大约5%的增长率。毕竟南方设计局这样的单位技术实力够强,即便自己发射不了卫星,也能靠着卖火箭发动机和卫星攒点钱。何况,哈尔科夫这个世界第一坦克厂生产的T80坦克在苏联时代威震天下,世界各地看好它的客户也不少。
可是,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之间的恶斗,加上伺机卷土重来的亚努科维奇在一旁不停掺和,政坛“热闹”了4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乌克兰经济萎缩了15%,通胀率变成了100%!
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当了总统,情况并没有发生好转。西方非常恼火,又鼓动了一场颜色革命,扶植了反俄的波罗申科上台。
政客们一边捞钱,一边寻找国外的支持,政绩自然是一团糟,但总得糊弄糊弄民众,于是他们开始搬弄民族主义情绪。
在政客们的操弄下,本来语言文化差异不大的东斯拉夫两家兄弟,竟然越来越生分。乌克兰国内可是有一半人生下来就说俄语的,这么干对国家很危险,只是政客们也顾不得了。
(2014年2月19日,乌克兰反对派攻占利沃夫市政府,警察盾阵被燃烧瓶点燃)
5
政斗、内战,苦不堪言
后来,因为民族问题,乌克兰干脆打起了内战。
5年内战下来,情况变得讽刺起来:
原本是军工生产重镇的乌克兰,其政府军到了不得不伸手跟西方国家要援助的地步。如果是要石油也就罢了,可是要的偏偏都是车辆、武器、弹药和食品,甚至还有军装。
这让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觉得乌克兰原本就是一个啥都造不出来的第三世界农业国。
当然,内战期间乌克兰境内还是有企业赚到盆满钵翻的,比如总统波罗申科家的巧克力厂,据说他5年总统当下来,家族资产膨胀了十几倍。
在这种大环境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可能实现转轨的重工业体系着实没了指望,连之前跟俄罗斯的合作也纷纷被政治因素打断。
两国关系紧张给俄罗斯提了个醒:别说啥兄弟不兄弟的,乌克兰现在是外国了,而且还有可能变成帮着美国修理自己的外国。所以,俄罗斯经济重回正轨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因为苏联产业布局造成的对乌克兰依赖。
这更是苦了乌克兰的工业体系。
南方设计局2013年之前好歹还有盈利,后两年就严重亏损,现在干脆都不公布财务状况了。
大名鼎鼎的安东诺夫设计局更惨,它的主要客户就是俄罗斯,因此坚决反对乌克兰政府跟俄罗斯折腾,结果领导层被一股脑扫地出门。
(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55)
企业毫无效益可言,必然人心浮动,技术骨干流散。世界最大运输机安255的总工程师科瓦斯基,沦落到为了谋生在81岁高龄还不得不去街头捣腾外汇,还因此被警方殴打,直到在他身边公文包里发现了飞机设计图才得知其如此受人敬重的身份。
技术人员走了、没有资金投入、看不到头的内斗……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乌克兰的家底越吃越薄。
由于各种配套厂家纷纷破产,在乌克兰经济最困难时候提供了救命钱的T80坦克销售现在也难以为继。乌克兰不得不从苏联留下的那些坦克“坟场”去拆零件,甚至跑去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因为救援遭到核污染而被扔进“坟场”的那些坦克装甲车上拆零件来维持生产,至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开发问题更是想都不用想了。
(曾经威震天下的T80主战坦克)
这次乌克兰大选,一个从未涉足政坛的喜剧演员能够凭着75%的得票率当选总统,也说明乌克兰人民对那些职业政客失望和愤怒到了什么程度。
现在,一个紧要问题摆在他面前,“坟场”也快被搬光了....
乌克兰,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