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文/轶游未尽
这是一篇看似枯燥,但实际上很有趣,而且很涨姿势,很有用的文章!
如果你到欧洲旅行,肯定会被欧洲建筑的典雅所吸引,流连忘返于它的华贵。这个好看那个也好看。一座座教堂,一个个古城堡,这些精致而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实在令人眼花缭乱,看了这篇文章,即便你不是建筑师也能轻松入门成为一名欧洲建筑达人~
看到这些图,大家反应一定是欧洲的,有去过可以指出,这是索菲亚大教堂,这是伦敦桥等等。那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哪又是如何来分别的?
借用张Dr.John Sherlock的欧洲建筑脉络图帮助我们建立索引:
所以整个欧洲,不管我们聊什么都可以说:先有希腊文明起其先,后有罗马文明承其后。整个欧洲都是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之上。
欧洲建筑按照年代来划分第一个就是希腊式建筑。
▼
希腊式的建筑非常容易辨识,三角形的门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腊柱。就像古希腊先贤阿基米德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支点有了(三角门楣),棍子有了(希腊柱)。这就是希腊式建筑。
▼
小贴士:万用材料——黏浆
古罗马诗人霍雷斯说过,我们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可是文化上却被希腊所征服。所以罗马人的的建筑也就是在希腊建筑基础上加上拱。
我们看看如果在希腊建筑后面加个包子(拱)就变成了这样:
如果在上面加个包子(拱)就是这样的:
也有单独放个包子(拱)的:
还有把包子(拱门)放盘子里的:
于是因为各种拱,造就了罗马式的建筑。
▼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如何辨认拜占庭风格,主要是看它的顶。和罗马式一样,在建筑上加一个大圆顶,但风格又有所不同。罗马式直接加个半圆,而拜占庭式则是在半圆的底部略微内收,就像是一个洋葱头。
像这个--洋葱顶:
还有这个--洋葱顶:
更东边的俄罗斯人喜欢吃洋葱,他们觉得一个洋葱不够,所以就放了好多个:
小贴士
▼
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
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所谓的神权大于皇权。出现了赎罪券、十一税等为天主教搜刮了大量的财富。
原来希腊式、罗马式风格通通不要。什么三明治、包子、洋葱,都站一边。天主教的风格就是--
为什么要高?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后要面临的四件事:一、死亡。二、审判。三、天堂。四、地狱。(这是所谓的万民四未)。
好,第一件事,死亡。人死后要葬在墓地,欧洲人的墓地就是教堂。
死了之后由神灵对你审判。要是身前是个坏蛋,直接下地狱。要是个好人,恭喜你,你就可以与耶稣、玛利亚、天使和圣人相聚。他们组成天上的教会,在那里看到天主,与至圣圣三生活于爱的共融内,并为我们转祷。(圣经原话,不是瞎编的)
那么,问题来了。下地狱的话还容易点,棺材原本就是埋在地下的,带个锹,往下挖挖就到了。可是好人要咋办?他们可是要与耶稣、玛利亚、天使和圣人相聚的。
在哪聚?
天堂。
天堂在哪里?
天上。
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来希腊、罗马、拜占庭式哪些大圆顶通通不能要。因为顶重,就要用又厚又重的石墙去支撑,从而导致建筑高不起来。改用尖塔,为了让建筑更高,还发明了 飞扶壁。
飞扶壁(英语:Flying buttresses)是一种起支撑作用的建筑结构部件,凌空跨越下层附属空间(如走道、小祈祷室等)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用于平衡肋架拱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由于飞扶壁通常以半个拱券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飞券。
既然是宗教建筑,哪当然会与上帝息息相关。上帝说了啥?
哥特式建筑上的玻璃百花窗其功用主要有三:
减轻建筑的整体重量,使得可以建的更高。
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玻璃着色主要以蓝、红色。蓝色代表天堂,红色代表基督之血)
教化百姓。
小贴士
▼
文艺复兴。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复兴文艺,复兴什么时候的文艺?罗马、希腊时期的文化,艺术。文艺复兴这四个字从背景、起因、发展等又是一个专题,赵导以后有机会和朋友聊。今天我们只讲建筑。
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从中间一分为二。左边一根柱,右边一根柱。左边一扇窗,右边一扇窗。左边一扇门,右边一扇门。
我们也可以这样看----像一本书
▼
请注意,这次的小标题上没有用建筑二字。巴洛克式是个统称,更应该把它叫做风格,风格之下有巴洛克式的建筑、巴洛克式的家具、巴洛克式的服装等等。
巴洛克式风格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为意大利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权势。于是意大利人原本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从而形成了巴洛克
关于如何辨认巴洛克式风格,四个字——无金不巴,没有金色就没有巴洛克。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建筑、家具、服装等等),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金光闪闪,Bling Bling的。巴洛克就是他了。
巴黎歌剧院
凡尔赛宫
再来一个超级巴洛克晃瞎你:
关于洛可可: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风格的代表。洛可可风格其实更应该算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我们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华、更加的金碧辉煌。
所以我们就用一张图解决它:
最后再说两句,在欧洲除了上文所说的哪些皇帝、教皇、贵族们建的“高大上”建筑之外,还有平民式的建筑风格,下面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
以前的老百姓可没有皇室贵族这么有钱,他们的房子多数都按照当地的气候地形所建。例如德国山形墙建筑,中间高,两头低,它外立面像我们汉字的山,顾得名----山形墙。
那为什么德国人要建这种山形墙的建筑,原因很简单,我们来看一下德国气候。
德国的气候类型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很像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就是冬天冷夏天热。冬天一到德国入目所见,白雪皑皑。如果把房层建成平顶的话,以前也没有现在的建筑科技,雪越压越厚,直接就把房子压垮。于是德国人就发明了山形墙,便于雪的滑落。
小贴士
山形墙这种建筑风格并不是德国独有,世界上只要冬天下雪的地区都会出现这种风格,例如中国的东北、欧洲的瑞士等等。
▼
圣托里尼岛
在地中海沿岸,我们看不到像德国山形墙之类的建筑。其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终年无雪,所以古时候人们选择平顶式建筑,并在外墙漆以冷色调(多以白色、蓝色为主)。用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建筑,它可以说是一种起源、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艺术。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简单的了解欧洲的那些建筑。
ps. 收好了,以后去欧洲旅游,谁再问你有关欧洲建筑的时候,不要只说好看好看,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讲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