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2024 (159)
2025 (15)
知道几天之内的天气都不算太好,但酒店已经订好,太座又抽不出其他时间,所以我们还是按原计划出发,搀着老岳母,带上两只狗。仅留黑猫警长看家。
比起骄阳似火的时候来,现在的温度其实还是很舒服的。
大熊山距离纽约市内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记得在当留学生时和同学们一起来这里郊游野餐。当时还没有GPS,大家先要把路程在地图上研究好,哪条路转哪条路都写在一张纸上。然后一人开车,一人指路。如今方便了,管它东南西北,听GPS的就到了。
当年一起在这里爬山的同学好友都各奔东西,当年的欢歌笑语好像还在山谷里回荡。二十多年过去,故地重游。筚路蓝缕多少事,都随烟雨到心头。
大熊山过去是战略要地,因为这里是哈德逊河下游最狭窄的部分。
从大熊山桥过哈德逊河,单向收费,过桥费仅仅1.5刀。比起乔治华盛顿大桥现金每次要15刀便宜很多。
当年美国独立战争时,美国部队曾在这地拉锁链拦河,以阻挡英军。
想起了“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我们到达西点军校时,天空居然放晴了。
西点军校历史悠久,选了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
过去这么多年居然没有来距离这么近的西点好好参观一下。
一位西点学员全副装备独自走在校园里。今天是周末,不知他是自愿加码训练还是被罚走圈。
这是一位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波兰裔将军的纪念碑。美国对白求恩式的人物也是会缅怀的。纽约市的一座公路桥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西点军校的校园大得令人惊讶,连常春藤里最大的康奈尔都不可同日而语。
本以为正值周末校园里会空空荡荡。没想到有很多东西可看。
西点军校的教学区。
西点军校入学需要美国副总统、参议员或众议员的推荐,每年收到一万多份申请,得到推荐的四千多,最后录取一千。学生四年毕业,不收学费。学科也各种各样,还包括中文。
一队学员走过天桥。
巨大的室内体育场。西点军校按道理是军事重地,但令人惊讶的是,任何人都免费参观,随意出入,任意拍摄。
看到我在巨大的赛场上东张西望,一位站在锻炼的军人停下来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校园里的青年男女们个个都英气逼人。虽然大都一脸严肃,但都彬彬有礼,有求必应。
周末河畔的的大运动场上人山人海,正在举行西点军校所在地区的特殊运动会。
校园另一边的运动场正在举行当地的曲棍球比赛,涌进大批的孩子和家长。过去常听到“军爱民,民拥军”。这次来到西点,最大的感触就是亲民。
校园里有很大的一个陵园。只有美国军人才有资格下葬在这里。
我用手机拍摄了一对墓碑。一位二十九岁的下士在韩战结束时去世。旁边的墓碑是一位叫玛格丽特的女性,应该是他的妻子,生死日期已经看不清了。
参观西点博物馆。
橱窗里展出美军在各历史时期各次战争中的装备。这是越战时代。
韩战时期。
美军的各式钢盔。
出了西点,直奔大熊山。
大熊山山脚下的小湖是休闲胜地,吸引不少纽约客夏天来这里游泳、烧烤。
不巧的是,由于连日阴雨,去大熊山顶峰的道路禁止通行了。太座坚持要爬山,我只好让她独自徒步登顶,我把车停在半山腰等她。
在太太爬山时,我就在密林里看看书,享受一下天然氧吧。
这里还是当年兵家必争之地呢。解说牌上介绍独立战争时英军曾走这里去夺取要塞。怎么有点像“胡志明小道”啊。
雨大时,山上的水会飞流直下。
登顶了。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陆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参观了新泽西博根郡的乔治华盛顿纪念公园。这里是一个陵园,一个非常幽雅宁静的所在。
陵园里没有矗立的墓碑。每位逝者有一石牌平嵌在草地上。我们看到有中国人,也有韩国人。有的人活了近百年,有的年纪轻轻就离开人间。
陵园中央有纪念碑,纪念当地为国捐躯的军人。纪念碑周围的中央地区只有军人才有资格在这里下葬。
铜匾上刻着博根郡在二战中牺牲的军人的名字。都是男人的名字。危难之时,男人就应该挺身而出。
愿世界再无硝烟战火,百姓得以永远太平地修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