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7)
2010 (55)
2011 (83)
2012 (66)
2013 (88)
2014 (102)
2015 (497)
2016 (457)
2017 (603)
2018 (637)
2019 (816)
2020 (700)
2021 (539)
2022 (880)
2023 (542)
一个“易”字含有两个意思:简单与变化。上次说了说《周易》的第一个基本思想简易,下面再说说第二个基本思想:变易。
《易传》对“易”字有明确的解释:“生生之谓易”。所谓“生生”就是生生不息、不断繁衍、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易传》还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此语直接引自老子的《道德经》。生,就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事物的本质:阴阳,二是事物的规律:变化。这,就是易。
“易”这个字的甲骨文是一只杯子倾倒水的样子,以流动的水表示变化。孔子和老子都很看重水的特性。《道德经》里多次提到水。最有名的话是“上善若水”,说最好的善的品格就像水一样。老子用水作为对品格的最高评价。水是灵动的,因为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在无形之中积蓄着力量。不断的流动使水刚柔并济,阴阳交合。《道德经》和《周易》都反复提到刚柔二字,作为阴阳的表象之一。水就是最好的见证。
看那阴阳太极图,多像一颗水珠在优雅地缓缓转动。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流线型,把天地间的变化高度概念化、艺术化了。黑与白、阴与阳不是一条直线硬邦邦地分割,而是紧密无间地互相环抱,如一对恋人温柔相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有一首歌叫《你是我的眼》吗?那歌颂的恐怕就是最高层次的爱情了吧。阴阳太极图中就是白中有只黑的眼,黑中有只白的眼。爱情需要互动,阴阳需要互动,世界需要互动,这正是《周易》所强调的互动,彼此关照的互动关系。《周易》认为阴与阳不是两个不同的物体,而是同一物体的两面性,但不是如硬币一样的正反两面,而是阴阳互相转换,互相作用,互相交汇、互相依存、互相补充。正是这样的转换、作用、交汇、依存和补充的过程带来世间万物的变迁。
《易传》用八个字来概括《易经》中的符号系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仔细看八卦,的确如此。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说明《易经》结构的精密性(孔子用四个字来形容《易经》,叫“洁静精微”,很贴切),另一方面又说明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阳性事物往往阴性成分居多,而阴性事物又往往阳性成分居多。或者说 阳性事物更需要阴,阴性的事物更需要阳。这就是辩证法。我们常说“外柔内刚”、“外刚内柔”也是这个意思。表面对立的阴与阳在更多时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我们把某一卦中的一条阳爻或阴爻改换或变动位置,整个挂就全变了,原卦中的所有的阳爻和阴爻的作用都不同了。例如我们把属于阳卦的坎卦最下面的阴爻换成阳爻,就变成了属于阴卦的兑卦。这就是阴阳转换,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我们日常说“你这个人怎么变卦了?”就是这么来的。
《易传》开篇解释乾卦时引用孔子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我们今天的话解释,就是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现代人喜欢使用的成语“自强不息”就是从这里来的。仅凭这个成语,就足以证明《周易》不是一本宣扬迷信的书。所谓迷信就是相信一切皆是天注定,自己所能做的只有等吃等喝等死。而“自强不息”就是告诉我们:尽管天有天的规律,要强的人还要不断自己努力去改变命运。命运一词在日语里叫“运命”。从汉语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日语的说法更具主动性:自己的命要自己去运作、运转、改善,没别人帮得了你的忙。我们还常说“转运”,也可以理解成自己的命运要自己去扭转,要外力去推动才能改善。
《易传》说《易经》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四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算卦是最后的,也是最次要的。所以,我们因该改变一个错误的概念:一提到《易经》就想到那是一本教如何算卦的书。
《周易》中还有这样的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则思变”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穷,就是发展到了极致,“穷尽”。任何事物走到了尽头,就要变。变了就通,即“通畅”,柳暗花明了。“通”了好运才能持久。
物极必反,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十五月圆,就到了极致,开始变为月亏了。冷在三九,冷到了极致就开始变暖了。雪莱不是有句名诗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就是阴阳交替,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易经》中但凡所谓的“吉卦”都是暗示变化的那些卦。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这样总结《易经》中的规律:“事物在变化发展时就有前途,是吉的;停滞、不变化,就没有前途,是凶的。”
我特别喜欢《易传》里面下面这段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这段话用白话文说就是说:孔子说: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让我们困扰忧虑的呢?天下同归于一个目标,所走的途径有不同。同归于一个美好理想,有百种不同的思虑。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日落月升,月落日升,日月就这样往来交替,遂有光明照人间。寒去暑来,暑去寒来,寒暑就这样往来交替,遂有四季构成岁月。已往的事情已经屈缩变小,而将来的事情会发展扩大,屈缩扩展的交替给人们带来利益。
我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天地间自然有其自身阴阳交替的规律,我们只是听其自然,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过去的就让它消逝远去,未来的就让它好好发展。孔子说: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可杞人忧天的呢?
用这样坦坦荡荡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似乎不需要算什么卦了。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咱也不惦记。孔子的中心学说就是向善。以孔子为主导的《易传》的核心也是积极入世地向善。孔子的那些核心思想,譬如中庸、理性、变革和承担,也恰恰也都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易传》中大量出现“子曰”二字,然后开始引用孔子的话。但在这些孔子语录中我没发现任何对占卜的直接评论。可见孔子对算卦本身并不热衷,他所看中《易经》的,是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基础。
算卦占卜可以被称为巫术,是与科学对立的。但巫术与科学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两者都相信世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世界是可以认知的;二是两者都相信人类一旦认识了自然,掌握了其变化的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控制它、改造它。而《易经》也并未满足于巫术的水平,它企图通过占卜来认识世界,追究事物的本质。《易传》更是通过用儒家哲学进一步阐释《易经》,成就了整个东方文明的一块基石。
问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