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的头脑
(2008-10-03 09:11:17)
下一个
看了题目,先请诸位放下将要仍向我的橘子皮,待我慢慢道来。
其实,苍蝇,过得挺委屈的。
因为长相次行为恶等个人问题,受到群众们的强烈抵制。多年来,与蚊子耗子蟑螂子一伙,稳居四害宝座,成为败类中的精英。
听说,有个taiwanese,在蝇仔的翅膀上,刻了几个字。“我在绝情谷底。”哎,还好小龙女当年没有如此这般地在fly的身上下工夫。否则,即使杨过少了纵身一跳的壮举,她出谷的几率也比较低。但凡看见蝇仔的human being,都会条件反射地举起X物,向它身上打去,无论巴掌拖鞋还是棒槌。谁有此等闲情逸致,研究苍蝇的翅膀上刻了些什么。
至于苍蝇为什么会无头,一时间,众说纷纭。恶搞者说,是因为他们眼睛过大够鼓,从而占据了头部的决大部分面积。当然,一些所谓的行家,蹭地从地下冒出来表示,蝇仔的中枢神经系统并非只在头部,所以死而不僵。
那你掰活个什么劲儿啊?性急的看家开始甩出眼白数个。
呵呵。您老也得先hold住,听我掰完啊。
至于叫嚣醋鱼我古月言兑的,先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是否在与蝇仔的对决中拜下阵来。听闻即便是北丐洪七公,也对打苍蝇一事,烦心不已。熟练地使出了亢龙有悔、潜龙在渊、神龙摆尾……直至尘土飞扬再落定之后,定睛一看,手掌上只沾了十八粒灰尘,而耳边仍旧是嗡嗡声不绝。
原来,苍蝇们,在那个所谓的脑袋里,一直不停地在计算着任何潜在威胁的可能方向,并且早在起飞前,就已经选好了逃跑行动的最佳姿势。呵呵,估计当它们开始看到你时,就已经知道举起的拍子该落哪儿了。
于是呼,打苍蝇的越拍越气,但被打的却越逃越high。
当然,喜欢做古怪研究的,也不只醋鱼我一个。一些组织行为学的肇事者,也用苍蝇,play了个game。
他们将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侧倒平放。 把瓶底朝向较亮的窗口,再打开瓶盖。guess谁会逃出去呢?
两位平日同样都是喜好忙活的。虽然蜜蜂那是勤劳奉献的楷模,苍蝇却成为纠缠不清的典型。以平日人类的好感度而言,似乎蝇仔存活的几率不太大。
结果,蜜峰勤劳地在瓶底寻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苍蝇却可以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从玻璃瓶囗逃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随机智慧战胜了传统教条。
蜜蜂的死,是因为被传统智能和逻辑所误导。以它们的经验,自然界不会存在玻璃这种不能穿透的透明物体。而“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因此只管按照自己的判断拼命撞向瓶底,并且不断重复这种它们认为合乎逻辑的行动。
采访了下幸存者蝇仔。
只见它摇了摇短小精悍的脑袋,得意地鼾声鼾气。
俺不是七窍玲珑,更做不了秀外慧中。但是俺向来数学不好,没什么逻辑。飞来飞去的,就觉得那儿(瓶口)空气不错。就往那儿飞了。好蝇不吃眼前愧嘛!嗡嗡。
Of course,苍蝇的头脑也是极具地域性的。
拿中美两国的苍蝇做个比较吧。生长于中国的,个小,动作灵活,不易打到。当然,也不排除有筷子夹蝇的高人。
美国原装的嘛,虎背熊腰,动作极其迟缓。以反映速度来说的话,蟑螂到了美国,仍是不失本色,爬地比我踩得快。本鱼也是到了美力坚才发现原来灭蝇,也是可以徒手的。但抓多了,有些不忍。杀生啊。于是,醋鱼我就用笔捣了下电脑上的蝇仔,暗示它快些逃走。不想,这家伙竟然很不领情地将硕大的身体向一旁挪过两寸。红豆大眼瞪了下醋鱼鱼眼。
别闹腾我,烦着呢!
?!
也罢也罢。你不吵本鱼,本鱼也没空向你吐泡泡。咱们俩还是和平共处吧。
(好像这次扯得远了。。)
でも、小春さんは中国語が上手ですね!
中国の蝿ほど機敏でなく、アメリカの蝿よりはすばしこいかも?
呵呵大家一起变,才好玩吗?! ^^
这回是谁欣赏谁呀?
竟看见你闹“随配”了(变着小脸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