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兰细语

世事沧桑,深山幽静。细语人生,聊发自叹。惊鸿留痕,同享诸君。
个人资料
正文

女人会嫁怎样的男人?

(2008-08-13 14:21:31) 下一个



一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奇怪:世上的女人千奇百怪,难道还会有一个固定的好男人的标准?
当然,这样的标准是不存在的。西方的谚语说:“Every Jack shall have his Gill。”你自然不能希望找到一个像牛顿第二定律一样的公式,将参数往里一代,结果便一清二楚了。那样的思维是很搞笑的。但对问题作一下总体思考还是可能的,看女人如何思维的。

简单地说,女人在第一次寻找丈夫时,她当时最渴望什么事物,那就是她筛选丈夫的标准。若一个合适的男人恰好具有该事物,他就是她的未来丈夫的候选人。所谓“一见钟情”,应是一见到欲得到的品性、事情或东西,立刻对该主人生情。注意一点,女人最想得到的事物,不一定是她自己缺乏的。如她自己渴望得到更多的钱,她自己不一定是很穷的;她渴望男人长得帅,她自己不一定是很丑的。当然,她渴望的东西也可能是她自己缺乏的。这里仅说二者之间没有什么确定性的关系。

我们用“事物”二字代表广泛的意义。有时候,某个男人具有“古怪”的爱好——这个自然是在其他人眼中的观点,这恰好是她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总之,在寻找丈夫的时期的女人渴望某一类事物越强烈,这个愿望就成为她筛选丈夫的网眼的功能就越明显。一个对金钱充满极其渴望的女人,找到的丈夫一定是有钱的。这是毫无疑义的。曾有内地的女人渴望到海边去,唯一的希望是嫁一个出生在海边的人,当然,这种情况仅能出现在严格户籍管理的国家里。如果此时的女人对许多事物的渴望平分秋色,她自己也搞不清楚最渴望什么,她选丈夫的“标准”就会游离不定。遇到不同的人,她就搬出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自然,她用作否定的“标准”也是游离不同的。这样的女人,很容易把自己驱进大龄未婚人的行列中。

这里所说的女人的渴望是指她的潜意识里的东西,不一定是她明确说出来的。有时候,一个人公开声称的东西和她潜意识里的正好相反。

我们为何说女人第一次选丈夫时的意识呢?因为在第一次选丈夫时,女人用的标准最“精确”。她的潜意识是什么她把握的最准。第二次以上选丈夫时,女人眼中通常有了参照物,结果就不好判断了。爱因斯坦明确提出的“相对性原理”是指在所有的惯性系下,物理定律的形式是一样的。如在一首运动的船的桅杆顶往下掉的一个物体,在船上的一个人看来是直线下落,和船在静止时是一样的。若换了参照系,如地上,一个人眼中的那个物体就不是直线下落。那需要适当的变换。女人通常是用一个参照系去判断另一个参照系里的“东西”的性质。最容易出现的是“矫枉过正”。且欲矫正的东西不一定是她最渴望的东西。二者的混和物所呈现的判断将是异常复杂的,就像两处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一类现象。其中在何处相消或相长,外人无法理出头绪。

对于女人这一点,有的男人的表现就是投其所好。女人渴望什么,他就假扮是什么样,有什么“东西”。对男人缺乏冷静分析的女人就很容易上钩。可以说,许多女人就是被“骗”去的。许多行事正直的男人不会、或不屑去做此类事,通常会被女人斥为“不浪漫”。女人自然是喜欢男人对他们甜言蜜语。这是铁律。稍作思考就会知道,一个男人随时会对女人甜言蜜语,显然他是精心准备的,或者是有此习惯。既然如此,在他需要的时候,他自然会对另外的女人也做同样的事。专门投其所好的人,通常不会是太好的人。这一定律对官场和情场应都适用。但要某些女人明白此点,恐怕难于让她们理解广义相对论。一般地讲,待后来发现和原来想像的不一样时,她们最基本的反应是:被骗了。你若听一听结婚后的女人的感叹,最多的大概就是这样的话了。当然,女人自己改变了追求目标而导致的结果不在此讨论之列。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文中说,他在教授家里做客。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是:市场上印刷的一百元的美钞的仿制品(当然不是为了作伪钞用,通常在一角划了一道斜线,让人知道不是钱钞),不知它有何用?教授回答说:“有何用?当一个男人用它点火来点香烟时,女人对这个人的经济势力就该刮目相看了!”此时在旁边的教授夫人插话说:“他就是用这个办法把我骗到手的!”看来,教授夫妇对社会上人们这类把戏是很熟悉的。

女人会说,我们想嫁什么样的人是我们的自由。那肯定没错。但我们码字,怎样胡说,就是我们的自由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tonycalgary 回复 悄悄话 有意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